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咻子
1 月 30,2020
【日本想想】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日本人卻超無感?!
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全球,日本於2020年1月出現了確診病例,截至文章截稿的1月29日為止,日本的感染病例已有8起,只是相較於台灣人步步為營、全民防疫的能動性,日本卻明顯得置身事外般慢半拍,令人憂慮。 日本的第一起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發生在1月16日,為一名居住在神奈川縣的30世代中國籍男子,隨後於1月24日至26日出現的第二、第三、第四起確診病例,均為來自武漢市、持觀光簽證的中國籍人士。...
文化研究
Nam Quốc Văn
1 月 30,2020
【越南想想】越南灶神竟騎它飛上天庭
越南人的傳統節日中最盛大的算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過年(Tết Nguyên Đán)。越南人過農曆年的氣氛大致從農曆12月23日送灶神開始,到農曆正月15上元節(Rằm tháng Giêng)之後才逐漸恢復平淡。 台灣的送神日通常是農曆12月24日,但越南的送神日則是農曆12月23日,且只送灶神上天庭。越南的灶神(Táo Quân)共有三位,二男一女。依據越南陳玉添教授於《探索越南文化本色...
文化研究
陳威臣
1 月 20,2020
【鐵份補給】從澀谷新站看東京地下鐵銀座線發展歷史
2020年的1月3日,日本仍在令和時代第一個新年年假,位於澀谷的地下鐵澀谷新站正式啟用,除代表著澀谷地區再開發計畫,邁入新的紀元,對於已有93年歷史的地下鐵銀座線,也具有不同的意義。 東京地下鐵(TOKYO METRO)銀座線,不但是日本最古老的地下鐵,也是亞洲第一條通車的地下鐵,然而歷史悠久的銀座線,走過戰亂與艱困的年代,進而復興、重建,時至今日仍不斷的進化,...
文化研究
咻子
1 月 15,2020
【日本想想】想辭職有口難言?日本推出「代理辭職」服務無痛說再見
小時候有請媽媽幫忙請病假的經驗嗎?變成大人後,就算再怎麼不情願,也得爬起來上班,不過,在日本有個新式服務叫作「代理辭職」,只要花3萬至5萬日圓,就可以請人幫忙辭職,無痛向公司說再見。這項服務近期來在1月6日又達到高峰,因為日本新年剛過,放長假之後的收假時間點,就等於離職潮的高峰。 在日本政府力推工作方式改革的同時,「辭職」也有了新的方式。「代理辭職」(日文寫作「退職代行」)顧名思義...
文化研究
邱振瑞
1 月 14,2020
【日晷之南】當圖書作為重要的武器——滿鐵調查部
藏書威力不可擋 任何人都不可否認,圖書作為人類精神的載體,為傳播思想做出巨大的貢獻,有一種說法,它亦作為人類追求解放或者研究對手(敵國)的重要武器。正因為它具有這種特質,以致於成為獨裁者統治和控制人民的利器。希特勒於1933年充分授意給戈培爾等人策劃的「柏林焚書事件」,即是最佳的例證。他大張旗鼓發動焚書行動,全力消滅異議份子的社會位置,與此同時,他又擅用書籍的力量進行政治宣傳,...
文化研究
邱振瑞
12 月 30,2019
【日晷之南】日本歌謠為什麼真有力——添田啞蟬坊
按照日本詞源學的解釋,所謂「歌謠」,一般指帶有哀怨情感的日本演歌;而「演歌」則具有特殊的社會身份和功能,在明治中期,主張自由民權的社運人士,就是以唱歌來代替演說作為簡要文本,快速傳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推動社會變革。因此,在這風雲激盪時代之下,那些力圖實現短暫美好的烏托邦的音樂人,正是憑著由股力量來構築的。活躍於明治・大正時期的天才歌手添田啞蟬坊(本名添田平吉,1872-1944)及其兒子添田知道(...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2 月 25,2019
【日本想想】M-1漫才大賽:透過一支麥克風展延出的4分鐘對話宇宙
每到年底,日本似乎就不想讓人離開電視機,因為有太多歡樂又精彩的特別節目等著你,其中一檔必看的比賽就是「M-1漫才大賽」(M-1グランプリ)了。對於觀眾而言,是可以汲取到日本豪邁而精準的搞笑文化與說話藝術,對於參賽者來說,則能期待一次一鳴驚人的奇蹟與綻放,哪怕過去積累了十年磨劍的苦澀,只要站上頂峰,就能享名利雙收。 所謂的「漫才」(まんざい)是一種日本的說話表演形式,...
文化研究
陳威臣
12 月 25,2019
【鐵份補給】宇高航路停航,看日本的連絡船史
12月15日晚上7點50分,一艘準備要前往本州岡山宇野港的渡輪,緩緩的離開四國高松港,此時這艘渡輪響起長笛,岸上所有人都鼓掌歡送,也有人向著這艘逐漸遠離的渡輪說著謝謝。 隔天16號開始,往來於岡山宇野與四國高松的渡輪,就將停航,自1910年開航的宇高航路,也終於走入歷史,在交通日益進步的今日,雖說這是不得不的發展,但也讓人覺得失落,畢竟這條歷史長達109年的航線,陪伴過多少人們,...
文化研究
咻子
12 月 18,2019
【日本想想】搭手扶梯靠左還是右?答案以上皆非!
前往日本自由行時,很多人都會碰到一個煩惱——搭手扶梯該靠左還是右?因為到東京旅遊,會發現大家都是靠左,前往大阪便會發現人們大多靠右,但近年來,日本急欲打破這項非得靠一邊不可的約定俗成,以安全面做考量,不行走、兩邊都站人,才是現在的推廣目標。 追溯源頭,手扶梯首度於日本登場,是在1914年的東京大正博覽會,當時在上野設置了一座長240公尺、從博覽會第一會場的正門到第二會場的連絡通道,...
文化研究
邱振瑞
12 月 17,2019
【日晷之南】日本文學中的山毛櫸
按照樹種學分類的描述,山毛櫸是由8-10種落葉喬木組成的群,彼此之間關係密切,它們的高度可達30-45米,分布於整個北半球的三大洲,是溫帶森林的主要樹種。它們的樹冠呈圓形、伸展,樹皮光滑、灰色。樹葉互生,略成卵形尖銳、邊緣鋸齒狀到波狀,一般比較薄,亮綠色。冬芽細長,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徵。山毛櫸非常耐寒,耐石灰質,而且在介於輕質和重質之間的土壤長勢良好。它們靠種子繁殖,...
‹
…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