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陳威臣
7 月 10,2015
零事故神話的破滅-東海道新幹線自焚事件省思
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是全世界第一條高速鐵路,營運五十一年來從無發生過任何死亡的事故,但就在今年即將過半之日,卻發生了一位71歲的老人,居然攜帶數公升的汽油上車,並且引火自焚,進而發生導致兩人死亡多人受傷的事故。回顧整個事件,日本的鐵道公司是如何進行緊急處置?又這樣的事故如果發生在台灣,尤其是數日前才發生了八仙樂園氣爆事故,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 2015年6月30日上午11時,...
社會安全
朱真一
1 月 28,2015
浮誇造假氾濫 台灣醫界必須求真
在幾個網站上看到,黃帝穎律師11月初談「人民守法外更要督促政府守法」,黃律師還進一步地說,司法界要有一個機制,來「淘汰不適任的法官」。非常贊同這督促及淘汰的觀點,黃律師只談司法界,其實何只司法界,每個領域都需要督促的機制。先談我所熟悉的醫界,有不少問題,最需要督促的體制。沒督促的機制,無法保障人民的健康,最近一連串的食品安全出問題,就是最好的樣版。 黃律師沒詳說,有什麼辦法可「...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會安全
鄭鴻達
9月 22,2012
勿過度解釋族群衝突議題
族群一直都是臺灣紛紛擾擾的主要亂源,不只對外勞及新移民歧視與打壓,長期以來,這個議題便一直困擾著我們。 族群議題又常被擴大解釋,而出現性質上有時間上的承先啟後,卻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紛爭類型,分析如下。 省籍(語言、文化)衝突: 主要盛行自中國國民黨撤退來台至全臺開放直普選後。其雛型是以來臺時間先後及母語之不同所生。常見的呈現或爭議的方式有「外省人打壓閩南人」、「...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呂昕庭
8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父母離婚後的關係練習題
當父母離婚後又再各自尋找伴侶時,孩子都需要經歷關係的變動,以及與親人分離的失落,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再次面臨另一種關係的考驗。孩子要適應兩種家庭生活已很不易,有時還有新的繼父/母,對孩子來說,也是新的家庭成員。如果兩個家庭未能順暢溝通與合作,每個人都想把孩子往自己的方向拉,就容易使孩子變得好像一條左右拉扯的繩索,逐漸愈加緊繃,甚至斷裂……。 小凡(化名)的父母離婚後,...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宋姿瑩
7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當同婚家庭收養小孩 收出養社工看見的新挑戰
2023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修正案,同性婚姻的伴侶正式可以共同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消息一出,許多關注此事的民眾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像是:「太棒了!同志伴侶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修法是為符合子女最佳利益!」、「同志家庭收養的小孩很容易被霸凌?」、「如果小孩本身不想被同志收養呢?他可以選擇嗎?」不論是支持還是質疑,各種聲音紛紛出現。...
社會安全
周志漁
6 月 05,2023
【勵馨想想】家事事件的難題:婚姻中的對與錯、諒與解
「我以前一直認為自己脾氣很好,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我還沒結婚。」這是我自己在結婚兩週年時寫下的感想。維持婚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且在法院看過太多的離婚案件,所以現在參加婚禮時,要寫下「百年好合」似乎變成一件困難的事...... 婚姻中總是有許多磨合,大概沒有一對伴侶是不吵架的,但如果問題持續擴大到無法修復的地步,甚至是發生一方背叛另一方的情形,那麼雙方若不是自行協議離婚,...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林依虹
1 月 24,2022
【勵馨想想】人生必修的一堂情感課——親密關係民主化
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層出不窮 每當親密暴力事件出現在電視新聞、報章雜誌頭版時,往往讓人感到恐懼,深怕一個不留意,自己就成了新聞上的頭條,看著這些怵目驚心的標題,不禁想起前幾年台大宅王張彥文當街砍殺情人後吻屍的畫面,當時許多人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扭曲情感能使一個人由愛生恨,喪心病狂的對心愛之人痛下殺手? 因為這起重大案件,許多人開始對暴力事件有更多的關注,當時《家暴法》也因此修法,將「...
社會安全
黃怡慧
6 月 02,2021
【勵馨想想】男生也要被尊重,翻轉性騷的危機意識
「其實被摸『懶覺』我覺得真的沒什麼」 「他都是趁我半睡半醒之間摸我下體,我就是太想睡覺了就算了」 「反正只要他不要再來找我、不要再跟我聯絡,這件事情我就可以算了」 在性侵害服務個案中的男性被害者,很常聽到的話是「這沒什麼」、「算了啦」、「我也沒很想被知道」等。 在服務對象為男性被害者中,可以明顯感覺到這些男孩們大多不願意進入司法的體系,...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賴彥丞
五月 08,2019
我們與惡的距離:從國中生跳樓事件談愛滋與同志的汙名
2000年4月20日,屏東國中生葉永鋕在廁所倒臥血泊身亡,他因性別氣質較為陰柔屢遭同儕霸凌,使得這位「玫瑰少年」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只能利用課堂時間如廁,沒想到發生無可挽回的悲劇。那時校園還是實施「兩性教育」的保守教學氛圍。葉永鋕的逝世,推動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的進程,然遺憾的是,在他死後滿十九年又兩天之時,台中的一位劉姓國中生因不堪同學長期在全班面前嘲諷其同性戀身分而跳樓,...
書評書介
,
社會安全
吳一帆
4 月 03,2019
生存的意義,在於繼續鞏固既有階級利益──讀《天鵝死去的日子》
隨著長照處境和公共體系財務狀況日益嚴峻,不僅是有各種社論、報導,「長照末日」類小說,如《失控的照護》和近期的《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近年來也風靡日本。承襲著更早期深澤七郎所著《楢山節考》的基本布局,處理資源有限下的長者照顧安排模式。 台灣也有作家寫過類似主題的作品,邱常婷的近作《天鵝死去的日子》就是其一。比起前述以寫實導向為主的日本作品,《天鵝死去的日子》較為文藝導向,(反)...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