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中國問題熱門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余杰
1 月 24,2016
帝吧的「小粉紅」們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百度「帝吧」的數萬成員翻牆「遠征」蔡英文的臉書,也順帶攻擊諸多台灣媒體和政治人物的臉書。因為對台灣極度無知,卻又「無知者無畏」,硝煙瀰漫中,他們甚至誤中了某些國民黨的名流。比如,他們將剛剛落選的國民黨立委蔡正元當作蔡英文的弟弟,咒罵其長相太醜。一直以來奉馬英九和習近平之命,在立法院忠心耿耿地推動《兩岸服貿協議》的蔡前立委,倘若看到這樣的臭罵,情何以堪? 這些遠征軍以「小粉紅」...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余杰
2 月 16,2014
莫將納粹當天使──駁彭明輝《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
在台灣《蘋果日報》讀到彭明輝教授的大作《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大跌眼鏡。這位有相當學養和影響力的學者,對兩岸問題──尤其是中國現狀,瞭解程度居然如此淺薄和荒謬,其論點與國際主流輿論的立場以及中國普通民眾的感受格格不入。彭教授雖然是劍橋畢業的博士,但他的專業是工程技術,遠離社會人文,一旦脫離其專業領域,其議論便有可能違背常識、甚至還不如一名普通大學生高明。 作為台灣知識分子,...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李蔚
7 月 03,2013
可以做「政治動物」,不要做「政治蝙蝠」——謝長廷香港行現場觀察三之一
由謝長廷主持的維新基金會,六月二十九、三十日在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的「協辦」下,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謝長廷會前、會中的幾次發言中,不只一次把這場會議和一九九二年兩岸海基、海協會的「香港會談」類比,深信維新基金會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的這場研討會,必定如同達成「九二共識」的兩會香港會談一樣足以名留青史。 是什麼樣的比可性,...
環境經濟
,
中國問題
遠望
3 月 16,2013
失血的中國農村金融 (四之四)
中國需要怎樣的農村金融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996年以來以市場化為導向農村金融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失敗的改革。一個個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的商業金融機構,在國家退出後將觸角伸向農村。它們好像一條條抽血的管道,將農村本已薄弱的金融資源抽離農村的機體,投向利潤率更高的城市工商業部門。 從中共建政以來農村經濟與金融演變的大視角來看,農村金融先後經歷了國家的掠奪之手,以及市場的抽取之手...
中國問題
金鐘
9月 05,2012
輕輕放下?傳薄熙來保留黨籍免入獄
●此照極顯薄熙來夫婦恩情。今日卻是 一刀切割,義斷情絕。好戲不再。 - 金鐘 谷開來八月九日成為合肥審判的主角亮相,八月二十日宣判「死緩」罪,被稱為「世紀審判」的序幕就此收場。 如何辦薄天王?是媒體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北戴河會議以來,筆者和各方專家、消息人士廣泛溝通追尋答案,終於在日前獲得一條獨家消息,中共高層在北戴河會商中已達成對薄熙來處理的共識——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Chenglap
11 月 19,2019
香港抗爭者的「攬炒」之戰
何謂攬炒? 先理解香港抗爭的大戰略,香港抗爭者的戰略叫作「攬炒」,可以理解成「同歸於盡」或「玉石俱焚」的意思。 可能很多人以為,香港抗爭者的目標,是要與政府和解、或者是像臺灣一樣的政黨輪替、或者香港民主化、或者在軍事上全滅警方與解放軍、或在議會宣告獨立等等……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也不需要那樣做,如果做到,當然好,但抗爭者的戰略並沒有建基於此。 「攬炒」戰略的核心,在於經濟...
全球脈動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吳介民
3 月 21,2019
【書評書介】《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
中國「銳實力」侵入西方國家之前,中共早就把手伸進香港與台灣。中國對國際宣稱,港台屬於它的核心利益。中共在港台的統戰人員,經常毫不遮掩如同進出自己家門。但是,中國對西方國家就相對小心很多。在港台,中國可以使用「同文同種」為掩護,但在西方國家便較難訴諸語言文化親和力。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中國在全球投射影響力的作為,不難發現其背後是同一套手法的各種變形,主旋律就是:利誘與脅迫,讓你上鉤之後再予取予求。...
歷史書寫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李重志
8 月 26,2015
台灣內部的「中國因素」及因應之道(下)
三、面對中國,先了解台灣 台灣的民意如此,那麼政黨下一步該怎麼走?在兩岸經貿統合樣態與趨勢下,除了向中國「趨統」、「趨同」者之外,不少有識之士已經提出許多分析與策略,以求能順著民意趨向,「遠離中國」或至少是「抵擋中國」。在此聚焦在民族、文化層面,提出解決的建議。處理台灣內部的中國因子,可以先由重新理解台灣,尤其是「台灣文化」開始。若要說「台灣文化」是什麼?本文以為,...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李登輝
2 月 02,2015
全球化下台灣的希望與青年的責任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各位同學在青獅營見面。尤其是經過去年的「太陽花學運」、「九合一大選」,更讓我看見年青人如何利用科技與知識,監督及促進國家改革的方向。年青人所展現出來的力量,更讓我看見台灣未來的希望,所以我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與你們交換意見。 今天這個「世代對談」課程,我想就「全球化下台灣的希望與青年的責任」這個主題,來與各位同學分享。第壹、我想首先來談這次發生在去年,...
中國問題
李蔚
12 月 04,2013
習近平亮劍─「傻逼」還是「牛逼」?
一方面宣布在東海上空擴充「防空識別區」;一方面航空母艦遼寧號駛入南中國海演訓。中國在東海的行動驚動了美、日、韓;南海的突破讓越南、印度、菲律賓等環南海國家神經緊張。 中國同時在東海和南海「亮劍」,讓人想起美國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是以「同時打贏兩場中型戰爭」做為軍事整備的目標。不過本世紀以來,美國經歷了一系列在中東的區域戰爭,已經逐漸修改了這個目標。 儘管就筆者所見,...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