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媒體觀察
江雅綺
1 月 28,2016
遠傳併中嘉案的三大疑點
中嘉案的交易,上周五(1/22)NCC舉辦公聽會,筆者全程在現場,在場發言的人士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沒想到過了一個極寒的周末,前天(1/27)NCC已宣布通過本案,對於這樣的結果,筆者心中有三大疑點: 公聽會當天,支持者最常見的理由是:「有線電視已高度競爭、低利化,需要整併。」但在申請人的營運計畫書中,我們發現本投資案的資金來源,可分為股本投資:(含外資資金注入約33億元台幣、...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2 月 31,2015
【首爾想想】 台灣主播「女人天下」20年,南韓現在才出第一人
「我們不倒向任何一方,只想將真相傳遞給各位。具公正性、信賴感與品格的新聞,我們在MBN《8點新聞》相見。」 最近,南韓出現電視史上第一位單獨播報晚間新聞的女主播。被譽為近代知名度最高的南韓女記者金柱夏,自本月起擔任有線電視台MBN《8點新聞》的主持工作。 在南韓女大學生心目中,金柱夏具「女神」般的地位。她的低沉嗓音與穩重形象出眾,往年雜誌所實施的調查中,向來是南韓年輕人的標竿,被選作...
媒體觀察
江雅綺
12 月 08,2015
內容OTT,資金OTT,法律呢?
據媒體報導,具解放軍色彩的外資、即將買進台灣的東森電視集團,同時間,對比著攸關媒體產業發展的《廣電三法》仍困在立院協商中寸步難行,外資進擊,內資卡關,充分映照出台灣媒體內容產業的困境。 所謂的OTT(Over the Top),一般是指透過網路提供影音內容與服務應用,例如youtube 和line,都是OTT的典型。 除了上述原本就興起於網路上的服務與應用,OTT也包括傳統媒體的數位化,...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林育立
11 月 07,2015
歐洲比馬英九更關心台灣民心向背
德國媒體今天在第一時間以顯著篇幅,報導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晤,但也指出台灣民意並不支持兩岸走太近,馬習會對國民黨的選情可能會造成傷害。 影響力廣大的《明鏡週刊》(Der Spiegel)和《時代週報》(Die Zeit),下的標題都是「我們都是一家人」,馬上讓讀者聯想到統一前的東德和西德。 德國媒體在過去的報導中,常引述中方的說法,指台灣是「叛亂的省份」,...
媒體觀察
囁
10 月 22,2015
《原來你都在》沒有說的事──從裹小腳到高跟鞋
自三商美邦人壽於2015年10月6日推出清新形象廣告《原來你都在》至今,引起社會各界不少迴響與熱烈討論,特別是當男主角(石頭飾演)描述自己第一次成交業務時的興奮,有如在棒球場上揮擊出響亮全壘打時的喜悅,此舉更引起保險業務基層的普遍共鳴。但必須強調的是,在一個充滿感動、形象清新與公司團結的廣告行銷背後,卻同時深刻默許、反映出社會主流對勞動者與性別的種種壓迫。 從裹小腳到高跟鞋...
媒體觀察
曹家榮
10 月 02,2015
「起鬨」造神的年代,得社群者得天下?
2016年的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引人注目的不僅是各政黨內部的整合情況,或是候選人們陸續端出的政策牛肉。對於某些人來說,2016大選的另一個關注重點是:社群媒體將在此次選舉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其實對於社群媒體力量的關注,早在去年九合一大選中表露無遺。例如,有不少的評論都指出,柯文哲之所以能夠以素人之姿當選台北市長,除去對手因素之外,其競選團隊針對社群媒體的經營乃是重要助力。也因此,...
媒體觀察
曹家榮
8 月 02,2015
從太陽花到反課綱,數位原民們正在改變我們
在先前針對太陽花運動參與成員的調查樣本裡,佔一半以上(56%)的學生族群中,有超過7成是大學生。而自五月以來的反課綱微調運動,又是以年齡層更低的高中生為主體。這群大約出生於1990年代初之後的學生們,也就是Marc Prensky所謂的「數位原民」。 數位原民差不多在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生活在電腦與網際網路之中。而像我這種在青少年時期後半段,或甚至成年後才接觸到電腦與網際網路的人...
媒體觀察
黃又嘉 Uga Huang
7 月 29,2015
【荷事生非】 時事懶人包?荷蘭新聞做給你
在荷蘭這個高度「英語化」的社會待久了,做為外來者可能會開始習慣「講英語就欸通啦」這件事,漸漸忘了荷蘭人是講荷蘭文的。不過還是有以下情況提醒著人,這兒不是個英語系國家:政府公文、電話帳單、和荷蘭新聞。一次意外收看了荷蘭新聞台後(即便隔著一大片荷語屏障),我對荷蘭新聞的好奇心大開:究竟荷蘭新聞都報些什麼?又和台灣有什麼不同?幾個月隔著翻譯收看荷蘭新聞後,認為有些值得分享的觀察,故為此文。...
媒體觀察
史努比
7 月 27,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討厭記者很容易,但這世界不能沒有他們
不需要是個前媒體記者也可以感覺到,媒體記者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新聞類型(news genre),從電視台記者說了什麼蠢話、誰又抄了網友的稿子,到主播的胸圍和粉絲頁人數,到媒體各擁立場大亂鬥,到記者過勞和加班費怎麼算,然後,現在還要再加上記者被逮捕,以及教育部算不算是刑案現場和新聞自由是不是一種特權。 有些記者可能覺得很不爽,苗栗縣議會20年不刪預算,民代和民眾都不care,...
媒體觀察
汪融
7 月 12,2015
原來,馬目睹的家破國亡,與泛舟哥和木村有關⋯
上個周末,一位受訪時說「颱風天就是要泛舟,不然要幹嘛」的年輕人一夕之間爆紅,而初次來台的木村拓哉也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同時跟800人晚餐、8000人宵夜…。 爆紅的泛舟哥和木村現象,都說明了社群媒體時代,每個受眾都具有在原有媒體文本之外,自主再製生產成次文本的能力,換言之,這兩例都再次說明了,媒體傳播不再只是上到下、一對多,而要面臨多對多的再製挑戰。 泛舟哥的爆紅,...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