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媒體觀察
黃又嘉 Uga Huang
7 月 29,2015
【荷事生非】 時事懶人包?荷蘭新聞做給你
在荷蘭這個高度「英語化」的社會待久了,做為外來者可能會開始習慣「講英語就欸通啦」這件事,漸漸忘了荷蘭人是講荷蘭文的。不過還是有以下情況提醒著人,這兒不是個英語系國家:政府公文、電話帳單、和荷蘭新聞。一次意外收看了荷蘭新聞台後(即便隔著一大片荷語屏障),我對荷蘭新聞的好奇心大開:究竟荷蘭新聞都報些什麼?又和台灣有什麼不同?幾個月隔著翻譯收看荷蘭新聞後,認為有些值得分享的觀察,故為此文。...
媒體觀察
許建榮
10 月 26,2012
台灣媒體「香港化」:現在進行式
中國國民黨政府自1949年遷移到台灣以後,就嚴厲控制傳播媒體,一直到1988年解除報禁,台灣新聞自由才算是跨出一大步。新聞自由是對極權政府的最大威脅,也正是如此,國民黨能在1986年允許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接著在1987年解除戒嚴,但遲至1988年才解除報禁。1992年,被稱為「思想叛亂罪」的刑法100條修正案通過後,台灣才得以享有完全的言論自由。至此,台灣的新聞自由才真正的落實...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江雅綺
9月 22,2012
凱特上空照:法律與自律的拔河
極有可能成為未來英國皇后的劍橋公爵夫人、威廉王子的愛妻--凱特王妃,與老公在法國南部渡假時,在陽台寬衣解帶、上空做日光浴,這本是歐洲人夏天常見的休閒活動,卻被小報記者以長鏡頭拍下照片。 在地的法國Closer雜誌立刻刊出照片,引起一片嘩然;而愛爾蘭的Irish Daily Star(簡稱《星報》),,也繼之跟進刊出圖文報導;其後,義大利、瑞典及丹麥的八卦雜誌,也紛紛表示依照慣例,...
媒體觀察
李昀蔚
11 月 11,2019
為什麼看起來特別好吃?《街頭美食鬥士》給予臺灣的反思
10月27日,韓國tvN電視台《街頭美食鬥士》節目播出臺北特輯,主持人白種元穿梭在大街小巷,總共品嘗十五樣臺北小吃。節目結束後,不僅讓「臺北」在韓國網站的熱門搜尋榜上奪冠,也在臺灣颳起一陣旋風,吸引眾人呼朋引伴,走進巷弄探尋這些味道的來源。節目播出至今,許多觀眾紛紛在網路寫下「製作單位如何找到這些在地的店?」、「住在臺北這麼久我都不知道有這些美食」、「白種元的吃相讓食物看起來更好吃!」等評論,...
媒體觀察
曾韋禎
10 月 11,2019
《全面滲透》:假訊息已是台灣的日常生活
現在的網路時代,只要打開電腦、手機,就是各種社群軟體、即時新聞平台,全天候散布各種訊息,完全不必有來源,也無從查證起。中國就靠操弄假訊息,全面滲透到每個人的腦海中。 中國大量製造的假訊息,起先出自「內容農場」,包括coco01、apple01、Bomb01、ptt01 等,內容未必都是時事新聞,常以生活趣聞吸引閱聽者注意,趁機夾帶不實訊息,而被廣為引用、傳閱。在輾轉流傳的過程中,...
教育文化
,
媒體觀察
黃宗玄
7 月 10,2019
由公視台語台開台看多元族群的台灣
讓人期待已久的公視台語台,終於在2019年7月1日正式上線了!蔡英文總統於6日下午出席公視台語台開台典禮。她表示: 台語是我們的寶貝、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我們不分年紀,一起來講台語,期盼未來台語台除了提供好的節目以外,也要扮演監督政府、說明消息以及提供議題討論的角色。 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台語,雖然看起來是很多台灣人使用的語言,但,當大家習慣用北京話後,...
媒體觀察
陳冠甫
6 月 12,2019
NCC九合一大選調查告訴我們的事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日前公布,針對去年九合一大選期間電視新聞報導的觀察和統計結果。從11家電視台於107年11/10-11/23報導時間,前五名候選人為韓國瑜、陳其邁、柯文哲、侯友宜及姚文智,各頻道報導比例圖觀之,不難發現中視、東森、中天、TVBS等新聞電視台,在有關於韓國瑜相關新聞的報導秒數,都呈現較高的佔比。而其中又有程度不同的差異,中天、中視等新聞頻道,不管是則數或報導時間的秒數皆直接過半,...
媒體觀察
劉彥甫
11 月 19,2018
迎戰假新聞:揪出帶風向的機器人
隨著國安局坦承中國及境外敵對勢力,主動介入及引導網路輿論發展方向,干擾國家機制有效運作,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亦指證,臺灣是受假新聞衝擊最嚴重的地方,都是導致本月底公投與地方大選的結果,動靜觀瞻備受國際矚目。儘管臺灣公民社會努力查核假新聞,並檢舉PTT帳號在網路上不停轉賣,但如果影響臺灣選情的是「機器人」,臺灣在不能遏止的情形下,如何從他國的經驗中學習,揪出查找這些帶有惡意的機器人,就是本文的核心...
媒體觀察
林青弘
9月 19,2018
抵禦假新聞 人民需要加強「數位免疫力」
「假新聞」(fake news)只是「資訊錯亂」(information disorder)之一,錯亂的型態與本質有程度上的差異;有時候只是查證不確實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有時候是扭曲事實、真假混合的「作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上開兩種訊息的破壞力與禍害效果,遠遠不如「惡意訊息」(mal-information)對於社會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損害...
媒體觀察
楊虔豪
3 月 21,2018
【首爾想想】「我來外遇是浪漫、他人外遇就是不倫」⋯看自由韓國黨的「雙重標準」
最近,「我羅他不」這個四字流行語,時常出現在南韓媒體的標題上,特別在政治新聞上,更是頻繁被使用。 其實這詞是一句長話縮短而成:「由我來做就是羅曼史,他人來搞就是不倫。」取當中的主語和行為表現,簡化成類似四字成語的表現。 這句話得以戀愛作為假設情境來說明。以自己為中心的觀點,若我來愛上某個人,此段戀情就稱得上是「浪漫」;但若不是我自己,而是其他人愛上同一個對方的話,我就指責這關係是在「...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