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歷史書寫
,
媒體觀察
,
主權兩岸
蔡穎杰
4 月 10,2019
「經濟一百分」? 假新聞滿天飛?這些招式德國納粹當年都用過
2000年總統大選時,本人仍是學生,某位同學非常認真地跟我說,一定要支持宋楚瑜,趕快接受中國的一國兩制方案,不然萬一惹惱刺激中國打過來,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姑且不論一國兩制這個「待遇」如何,關於台灣當前的處境,納粹德國的故事也許可以拿來參考。 歷史上,對於二次大戰的近因,一般的說法是,由於西方國家對於希特勒上台以後的蠶食併吞周圍小國領土,採取容忍的態度,因此讓希特勒得寸進尺,...
媒體觀察
林青弘
9月 19,2018
抵禦假新聞 人民需要加強「數位免疫力」
「假新聞」(fake news)只是「資訊錯亂」(information disorder)之一,錯亂的型態與本質有程度上的差異;有時候只是查證不確實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有時候是扭曲事實、真假混合的「作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上開兩種訊息的破壞力與禍害效果,遠遠不如「惡意訊息」(mal-information)對於社會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損害...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
媒體觀察
史英
11 月 02,2017
房思琪的國文課(上)
好多人告訴我,房思琪那本書他不敢看,說看了太難過;其實,我就是因為不敢看,才問他們書裡寫些什麼。如今,事情過了許久,陳星的不起訴也如預期定案了,再沒有逃避的藉口;而作者連生命都不顧還堅持要把事情寫出來,我們更不能假裝沒看到。 那麼,我看到了什麼呢?我看到的,無論怎麼說,就是一個「慘」字;關於這事情的慘,相關的評論、解析、言說已經有許多,或者,我就來談一個林奕含自己提出來的問題,...
媒體觀察
阿圖賽
1 月 23,2017
【縮影人間】為什麼台灣人會仇視韓國人?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台灣人遇到「韓國」,就有一股怨氣甚至仇恨湧上心頭;然而,在韓流文化之下,韓國影視音樂卻又席捲台灣,台灣哈韓的聲勢早已經超過當年的哈日風潮。 最近,韓國人來台旅遊的風氣盛行,台灣街頭到處可見韓國人的身影。然而,韓國觀光客來台遭到Jerry計程車隊司機性侵的新聞,不僅震驚台灣也影響台灣的觀光形象。只不過,這則新聞卻被台灣媒體以假新聞渲染成韓國痛批台灣治安差。...
媒體觀察
江雅綺
1 月 28,2016
遠傳併中嘉案的三大疑點
中嘉案的交易,上周五(1/22)NCC舉辦公聽會,筆者全程在現場,在場發言的人士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沒想到過了一個極寒的周末,前天(1/27)NCC已宣布通過本案,對於這樣的結果,筆者心中有三大疑點: 公聽會當天,支持者最常見的理由是:「有線電視已高度競爭、低利化,需要整併。」但在申請人的營運計畫書中,我們發現本投資案的資金來源,可分為股本投資:(含外資資金注入約33億元台幣、...
歷史書寫
,
媒體觀察
劉彥甫
2 月 27,2020
從新媒體介入-重新理解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
就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七十五週年(1/27)的前夕,波蘭前總理、法律與公正黨現任黨魁卡臣斯基(Jarosław Aleksander Kaczyński),重申二戰的爆發,蘇聯在與德國納粹具有相同責任,俄羅斯必須對二戰賠償負責。隨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ladimir Alexandrovich Zelensky)就在訪問波蘭時表明,歐洲和整個世界「今天不應該像1939年那樣保持沈默」,...
媒體觀察
李昀蔚
11 月 11,2019
為什麼看起來特別好吃?《街頭美食鬥士》給予臺灣的反思
10月27日,韓國tvN電視台《街頭美食鬥士》節目播出臺北特輯,主持人白種元穿梭在大街小巷,總共品嘗十五樣臺北小吃。節目結束後,不僅讓「臺北」在韓國網站的熱門搜尋榜上奪冠,也在臺灣颳起一陣旋風,吸引眾人呼朋引伴,走進巷弄探尋這些味道的來源。節目播出至今,許多觀眾紛紛在網路寫下「製作單位如何找到這些在地的店?」、「住在臺北這麼久我都不知道有這些美食」、「白種元的吃相讓食物看起來更好吃!」等評論,...
媒體觀察
曾韋禎
10 月 11,2019
《全面滲透》:假訊息已是台灣的日常生活
現在的網路時代,只要打開電腦、手機,就是各種社群軟體、即時新聞平台,全天候散布各種訊息,完全不必有來源,也無從查證起。中國就靠操弄假訊息,全面滲透到每個人的腦海中。 中國大量製造的假訊息,起先出自「內容農場」,包括coco01、apple01、Bomb01、ptt01 等,內容未必都是時事新聞,常以生活趣聞吸引閱聽者注意,趁機夾帶不實訊息,而被廣為引用、傳閱。在輾轉流傳的過程中,...
媒體觀察
Helen
10 月 16,2017
罵他就等於讓他賺?當「網紅」變成點閱率戰場
近幾年,youtuber和各式直播儼然成為時下年輕人的另一創業或兼職途徑,只要夠敢、夠堅持、夠有創意,想要打響知名度,甚至賺錢都有可能,也因此,有部分人為了快速爆紅,選擇標新立異, 吸引眼球,游走道德與法律的界線;不少網友明知自己觀看的視頻不怎麼營養健康,但跟著其他人點讚或留言也是一種釋放生活及工作壓力的管道,反正「太認真就輸了」。只是,為何這樣的言論會變成某些不肖「網紅」...
媒體觀察
楊虔豪
9月 18,2017
【首爾想想】重回風雨飄搖前的MBC (下):主播台前的最後一晚
當年12月31日,KBS直播首爾市中心普信閣的跨年夜敲鐘,附近正好也有市民團體舉行年末批判政府的集會活動,參與的人數也持續增加。 警方排成人牆阻擋抗議人潮,「反對李明博」、「解散大國黨」的口號開始出現,並越喊越大聲,畫面透過網路直播傳遞開來,但KBS的現場轉播,卻完全忽略,不少民眾前往KBS的網路留言板上,抗議電視台刻意消音。 KBS承認消音,卻解釋稱這並非時事節目,...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