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司法人權熱門
司法人權
孫偉倫
1 月 09,2017
【荷事生非】生命終止與延續課題:荷蘭安樂死的現況
今天要來聊聊一個非常嚴肅且充滿感情糾結的生命課題:安樂死。由於課題牽扯廣泛不是一兩篇文章就能說清楚講明白的,所以此文將聚焦於介紹荷蘭安樂死的現況與分享相關人員的訪談,其他的就交給所有讀者們的腦內細胞。 大家可能都知道荷蘭是少數在世界上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但這也不過是14年前的事,而且伴隨執行的條件是:無任何機會可以改善「病人」的痛苦。但最近卻出現了一則讓大家爭論不已的相關修法,...
司法人權
黃世維
12 月 12,2017
強制執行「吃到飽」 耗費司法資源
作為一個甫投入司法工作未滿一個月的新鮮人,對於所處理的案件有些心得與反思,茲以撰文的方式,期能獲共鳴。 根據司法院的統計數據,去年(105年)全國各地方法院辦理強制執行事件總計有1,364,218件,就終結原因觀察,以「寫立書據或發給憑證」作為終結事由計有1,041,927件,高達7成6的比例。究竟這個事由為何能居於如此高的比例?這樣的分佈現象是合理的嗎?...
司法人權
法官改革司法連線
4 月 25,2016
量刑怎樣行大家講分明──幾位基層法官的現身說法
近日由於肯亞事件中海外臺灣詐騙集團之司法管轄權問題,意外引起各界議論臺灣司法是否量刑過輕,以致屢屢輕縱詐騙集團。針對外界的聲音,身為第一線實務工作的法官,我們認為有必要就實務上常見的量刑慣例說分明,並提出我們的呼籲,以供各界思考。 我們初步歸納司法的量刑實務,有四個主要傾向:1.量刑從法定最低度刑開始加;2.存在從重量刑因子及加重其刑事由刑度都加很少,...
電影戲劇
,
司法人權
辛亞蓓
10 月 30,2016
【電影想想】 從《我就要你好好的》看人類安樂死
今年上映的《Me Before You》(台譯:我就要你好好的)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不單單是純情的浪漫故事而已,更深層觸及了值得討論的人類安樂死(註:因病人罹患無法治癒的疾病,經由注射藥物或停止醫療等方式,以結束病人的生命)。 劇中四肢癱瘓的威爾(山姆‧克萊弗林飾),本已決心要在六個月後接受安樂死;遇見露伊莎(艾米莉亞‧克拉克飾)之後,儘管彼此真心相愛,最後他還是忠於初衷,...
司法人權
傅偉哲
7 月 24,2013
【貓貍想想】失控的苗栗開發;失衡的台灣民主
2010年六月,苗栗縣政府劉政鴻派出怪手,開進竹南大埔自救會陳家農田,將即將收成的稻穗搗毀;原本,劉政鴻以為這只是又一次聯合地方警、政、媒勢力,像是黑道行凶般,「殺人不留活口」的拔除「竹南科學園區擴建基地」徵收計劃的最後24根釘子。誰知道,大埔陳家手持DV將劉政鴻的惡行全都錄下來,並恰巧的透過一位遠在台北的公民記者剪輯後置後,丟上網路,引發網友大量點閱、轉貼,並引來社會撻伐(這起事件後稱「...
司法人權
莊泰富
10 月 18,2018
【男人想想】從女權自助餐中看見男性對父權的控訴(下)
往前閱讀:從女權自助餐中看見男性對父權的控訴(上) 究竟是性別平權?抑或是雙重標準? 在美商工作的小翰是大家眼中的鄉民,平日上班搭捷運時就逛PTT的八卦版,一看到母豬教的文章就會一起推文「母豬母豬,夜裡哭哭」的推文[1]。他覺得跟一群網友一起推文「母豬母豬、夜裡哭哭」,就跟一群好友在酒吧喝酒講自己女友的壞話一樣,是正常的事情,但他知道什麼話可以對誰說,不能對誰說,小翰認為「...
司法人權
連若馨
2 月 12,2013
城市的輓歌——華光社區啓示錄(上)
華光社區,誰的世界即將分崩離析 「早上,戈勒各爾‧薩摩札從朦朧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大甲蟲。」 ──Franz Kafka 坐落在繁榮的台北市中正區,矮屋底下有一對夫婦這樣生活著:一個因糖尿病腳趾截肢,沒有行動能力、長期需要洗腎的老先生,以及,一個必須照顧丈夫、服侍起居而分身乏術的老太太。幾十年的年歲過去,僅僅靠著退休金維生,他們過著清貧卻也知足的日子,...
司法人權
李柏昇
2 月 07,2013
都市火牛陣:火燒厝的背後
這兩天發生了三起容易讓人有所聯想的火災,分別是溪州部落、台大老宿舍以及華光社區周圍。具體的來說,都是在都市更新如火如荼進行的區域。都市更新與火的親近性遠比大部份人所想的還要高很多,建商運用火攻來逼走既有的住戶也不是第一天的事,早在十年在十年前的康樂裡拆遷中,就發生過無名火燒掉一部份違建戶的房子。大火似乎與待拆違建特別的有緣。 1871年,...
司法人權
賴彥丞
10 月 01,2018
不想被Google的權利:「被遺忘權」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科技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每個角落,個人已幾乎難有隱私可言。然隱私權是人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向來重視人權的歐盟早在網路尚未普及的1995年,便制定了「個人資料保護指令」(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隨著時代演進,歐盟又在2016年訂立「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這部號稱「...
司法人權
史英
9月 27,2012
遲來的正義
據說,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但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等三人的寃屈,經過廿一年的煎熬,終於得到昭雪,無論怎麼說,總還應該算是某種正義吧? 然而,無論是建和他們及其親人,或義務律師團和救援團體,沒有人覺得高興,反倒都是面色沉重。有人說,這是對的,總要表現得低調一點,不要得意忘形引起人家的反彈。然而,這沉重的面色和心情,不是能刻意「表現」得出的;這種非常深沈的真實感受,不是旁人能輕易體會得出的...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