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國防外交
國防外交
劉威良
1 月 31,2018
一邊賣武器,一邊收難民?德國出口坦克遭受譴責
德國公民團體近日發起連署,要求德國未來組閣的大聯合政府,應該在簽署條文中具體簽結,拒絕再賣武器給土耳其及敘利亞的黨派,避免讓當地軍事衝突加大。 這項連署行動的主要原因,是土耳其最近開著從德國進口的「豹2」型坦克(Leopard 2)入侵敍利亞攻擊庫德族人。照片一曝光,在德國國內引發猛烈抨擊,認為如果軍售案不加以抗阻,土耳其從德國進口的坦克,將回德國重新加裝設備,功能升級後再度駛向戰場,...
國防外交
吳尚書
1 月 28,2018
【南洋想想】東南亞軍備競賽的迷思
自從冷戰結束後,東南亞國家的軍事現代化(Military Modernisation),如採購潛艦,成為學界與媒體常見的議題,甚至被稱為軍備競賽(Arms Race)。有時這些軍備投資又被連結到南海爭端,被視為區域國家對抗中國軍事強權的對策。然而,這些觀察與此區域國家的作為有相當的差距。 軍事現代化通常泛指國家獲取先進武器系統等軍事能力,...
國防外交
王俊評
6 月 21,2017
中巴建交引發的美中台關係過度聯想
巴拿馬撤銷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後,臺灣有部分觀點認為,中國近年來大量投資巴拿馬運河這一戰略通道,並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用戶,背後似乎隱藏大國間的較勁,破壞美國的區域力量對中美洲現狀的維持。亦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的另一樁「交易」,目的換取中國在北韓等區域議題的合作。 確實,中國近年來對巴拿馬有鉅額投資,據稱近三年投資了約256億美元。...
國防外交
陳宥樺
6 月 20,2017
巴拿馬斷交啟示──台灣人應該如何繼續往前走
巴拿馬政府上星期轉移了對中華民國的外交承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事件引起許多台灣學者與官員對於台灣未來一連串的政策辯論,政策辯論極其豐富但少從區域安全的角度著手,這正是本文想要補充之處。 美國消失 川普上任後「美國消失」因素開始在東亞的國際結構上產生作用。直言之,從1949年以來,中華民國可以在台灣生存至今,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因素是美國在物質能力上遠優於中國,...
國防外交
呂欣潔
6 月 19,2017
【欣潔想想】真正的「大勢所趨」不是一中原則,而是台灣民主
近日來,台灣與巴拿馬斷交驚動全國,也引起各界討論,蔡政府上任以來,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只剩下20個邦交國,然而,這樣的結果真的是蔡政府能夠控制或解決的嗎? 這一年來,台灣的邦交國數量逐漸減少,過去走親中路線的國民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大肆的批評當今執政黨的外交政策,並不忘重申前總統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帶給台灣多大多大的國際利益。然而,國民黨似乎忘記了,...
國防外交
Jack Huang
6 月 01,2017
全球化的難民議題 :期待台灣的難民政策
全球化之下,難民議題也不再是個別區域的事物,支持人權與人道救助的國家都有責任在難民議題上盡一份心力。台灣在去年7月左右通過「難民法」草案初審,終於讓邁入新進國家的行列,可望進一步連結1951難民公約以及1967難民議定書等國際規範,落實難民人權的保障到基本法律之中,而非如過去以「專案」方式,僅處理少數的個案。 難民議題在這幾年如火如荼的發酵著,無時無刻可以從各大媒體報導中,見到來自敘利亞,...
國防外交
林士清
五月 25,2017
台灣智庫應擴展亞太地區議題之國際話語權
依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於今年初發佈「全球智庫報2016」報告,2016年全球共有智庫6,846家,當中美國智庫數量最多達1,835家,中國大陸目前是全球第二智庫大國數量達435家,第三是英國的288家上榜,依序為印度(280)、德國(195)、法國(180)、阿根廷(138)、俄羅斯(122)、日本(109)等,雖說智庫數量多寡和實質影響力對必成正比,但可檢視智庫發展與國家現況之間的互動,...
國防外交
陳子瑜
五月 17,2017
【非洲想想】查德公民社會的困境
公民社會是一個國家自由的活力指標,公民社會越蓬勃發展的國家,意味著越能夠由人民自主填補政府無法(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治理到的空白地帶、也代表著對於國家的互動是越平等,甚至佔有主動地位。然而,基於國家/公民社會在各自利益有著本質上的衝突,前者運用合法體制以滲透、操縱、控制後者的嘗試未曾一刻停歇。以中非國家查德的現況為例,不但使台灣人有著濃厚的既視感,也提醒著台灣的公民社會,...
國防外交
Jack Huang
五月 10,2017
參與WHA的延伸思考:所謂的國際會議 可能名重於實
台灣是否能受邀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不意外地成為輿論戰場上的熱門話題。各方多半聚焦在台灣主權定論,中國一貫的打壓,以及其他夾雜著私人利益,派系鬥爭,民族主義等情緒,充斥著大部份的主流論述。而台灣的「國際友人們」,此時自然也「義氣相挺」的發出一些「嚴正聲明」,聲討中國的霸道行徑,至於其背後的考量,究竟是與台灣的真摯友誼和正義凜然的心態,亦或是另有個人政治利益與其他打算,那就也不得而知了。再者...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張國城
五月 01,2017
【時事想想】川普真的打臉蔡英文嗎?
日前蔡英文總統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當然期待在重要的時刻、在關鍵的事情上面,能有機會跟美國政府有更直接的溝通,也不排除有機會跟川普總統本人能夠通電話。而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被問到是否將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再次通話時,表示,不想在北京展現幫忙遏止北韓之際「為習近平添麻煩」,被認為是打了蔡英文的臉。其實這可能太簡化了美中台的三邊關係。 其實,川普並沒有直接表示拒絕或不打算與蔡通電話。...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