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財政金融熱門
財政金融
,
社會安全
林金立
9月 07,2015
【政策想想】 實務觀點看長照十年2.0:行政效率、總合治理、與融合能力
蔡英文主席的長期照顧政策,選擇了與目前國民黨政府長期照顧保險不同的路線,以指定稅收的方式為財源,走向公共服務模式的長期照顧,從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來看,稅金制的長期照顧能夠讓高所得者付較多的責任,也避免長期照顧保險可能收不到保費的風險,對於民眾來說,相對於保險費的每月付出,指定稅金的財務來源比較無剝奪感,也減少了誘發使用的問題。 沒有總合治理,公共服務的烏托邦不容易實現...
財政金融
,
政黨政治
,
社會安全
陳昱齊
7 月 20,2014
「月退俸」還是「半年俸」? ──軍公教退休制度改革前景堪慮
政府研擬推動自明年起退休軍公教的月退俸從現行半年發放一次改為每季發放一次,並預定從2017年起改為按月發放,變成名符其實的「月」退俸,一年可望替國庫省下十億元利息。雖訝異原來所謂的月退俸是半年俸,但能為國庫節省支出相信大家都贊同。沒想到行政院發言人才剛召開記者會為政策辯護不久,當晚行政院長就以改變發放方式對於國庫挹注有限,若驟然採行恐影響支領人財務規劃不便,因此決定維持現行每半年發放一次的做法。...
財政金融
熊百曉
11 月 02,2016
TRF──最高明的龐氏騙局
這次人民幣TRF事件讓高達3800間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其中還包括不少經營良好的企業。探究這些企業淪陷的原因,除了部分是銀行銷售人員不當銷售外,大部分買方其實是心甘情願,甚至還是積極參與的。連銀行的菜鳥財務行銷專員都能賣出上億的業績,究竟這產品為何會對客戶產生如此致命的吸引力呢? 華爾街在2008年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弊案。馬多夫,前那斯達克主席,被控以「龐氏騙局(Ponzi...
財政金融
,
司法人權
林士清
8 月 23,2016
Uber案例:看共享經濟產業模式與既有法規產生之扞格
Uber高舉「共享經濟模式」及「科技資訊服務」兩面大旗,在台灣市場經營頻頻博取新聞版面,上千台計程車業抗議受到政府議程的重視,而交通部三年來對Uber的開罰金額也達到6500萬元。經濟部投審會原先要求Uber撤銷在台投資許可,迄今最新投審會最終會商結果出爐,決議在交通部計程車措施公布之前,先暫緩處理Uber撤銷營業登記案。從經濟學上的探討而論,共享經濟是一種「創造性破壞」(...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主權兩岸
Mattel
3 月 30,2015
【島嶼邊緣】九二共識成就台灣經濟慘事
狼又來了!離2016年總統大選還有好長的一段時間,但是上次與國民黨聯手恐嚇台灣人的美國人包道格又在講「九二共識」了。這一個多禮拜來,美國人施藍旗、包道格陸續逼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馬英九更聲稱「九二共識」是台灣經濟向前行的基礎。 2008年馬英九競選總統時,就表明「九二共識」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更在此九二共識基礎上與中國力推ECFA。在2012年競選連任時,除了利用宇昌案抹黑蔡英文之外...
財政金融
Mattel
2 月 02,2015
【島嶼邊緣】台灣健保已經快倒 還被中國人吃到飽
國民黨政府總是利用媒體瘋狂放送特定新聞時,通過問題法案或與暗渡中國有關的事情。2013年衛生署隱匿H6N1疫情一個月,在6月21日才公布「H6N1全球首例在台灣」訊息引起人民恐慌,當日下午就是台灣與中國簽「兩岸服貿協議」的時刻。2014年2月瘋傳小模淫照事件,隨後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跟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召開首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9月餿水油事件延燒多日,當大家注意力在餿水油時,「兩岸貨貿協議」...
財政金融
,
政黨政治
怪叟
11 月 13,2014
【政策想想】請問朱立倫,三環三線怎麼有錢實現?
繼日前爭執三環三線進度落後,究竟是假動工還是實質動工後,11月8日新北市長朱立倫再度大動作抨擊民進黨對捷運支票跳票的指控,強調「三環三線,正在實現」,同時他也刻意跳過挑戰者,重提蔡英文2010年對三環三線是「吃不起的牛排」的批評。三環三線是否是張芭樂票,儼然又有2016總統前哨戰的味道。 雖然幾週前同屬國民黨籍積極輔選的交通部長葉匡時,才在立院明確表達中央未核定計畫、編列預算,...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中國問題
陳博志
11 月 19,2013
更多的競爭不必然造成更大的進步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在台灣深入人心。因為過去我們有太多不會受到競爭的特權事業,它們在利用特權謀利的同時,卻沒有明顯的進步,而讓人民相當反感,所以「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常被拿來做為廢除特權的重要理由,也因而深入人心。 現在我國這種特權事業已經不多,大部分產業都須面對相當程度的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變成常被用來支持對外國的開放,甚至有暗中變成「競爭可促成進步」或「...
財政金融
蔡明芳
五月 16,2018
【滬尾經濟學】你499了嗎?為何廠商訂價會有大小眼?
我們常觀察到許多廠商的訂價方式可能因消費者的購買量不同或身分別不同,而有不同的訂價策略。例如,便利商店常推出咖啡第二杯半七折、麵包第二件六折或冰品第二件六折等促銷方案。再者,大學系籃要做專屬隊服時,會因訂製數量的不同,球衣製造商會給予學生不同的價格折扣。此外,學生在不同時段到KTV唱歌時,店家所收取的價格也不一樣。最後,電影院對於學生與上班族收取的票價也有所差異。上述例子共同的特性是,...
財政金融
蔡明芳
五月 01,2018
【滬尾經濟學】找出市場機制的豬隊友
每個接觸經濟學的人,對經濟學的的基本印象多會有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市場均衡價格與銷售量,就由供給與需求來決定。這也是一般人常聽到的市場機制或市場經濟。 市場機制顧名思義是由市場上的參與者可共同參與市場決策的機制。如同我們所談的民主制度,是國家內的人可以直接或間接參與政策的討論與決策。然而,凡事都交給市場決定是否真的就表示任何結果都是對市場的供需雙方都一定有利,...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