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
李坤融
7 月 04,2019
從同情到同理:我們該如何面對身心障礙者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跟我一樣有相同的生命經驗?看到一些行動較為不便的身心障礙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協助他們,因此就假裝沒看到的離去。我想這樣的案件不難看見,因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臺灣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人數大約為一百一十萬人,將近臺灣每二十三人當中就有一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我想這個比例難以去忽視。因此想藉此文章,整理自己過去幾年與障礙者相處經驗的協助模式及心態轉換。 收起對障礙者的憐憫...
教育文化
葉孟欣
6 月 27,2019
【女人想想】親職教育中的性別迷思
教養子女被視為父母重要的功課,社會從不同的角度面向去檢視我們的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所使用的言語、所表現出的行為是否符合文化價值觀對於親職教育的期待和想像。 親職教育這個詞語出現在許多社會現場,例如:現在經由法院訴請離婚中有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或是訴請裁判案件中有與未成年人相關親權案件時,都必須先上一堂親職教育課程;觸犯兒少保護案件,被裁定接受強制性親職教育課程輔導多少時數;...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楊佳恬
6 月 16,2019
在柏林巷口裡的小學 遇見最溫暖有力的轉型正義
施納柏格區(Schöneberg)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西邊,在東西德分裂時期,這裡曾是西柏林的行政中心。在冷戰時期,美國總統甘迺迪拜訪西柏林,他站在施納柏格市政廳的陽台上,發表了一場歷史性的演講。其中許多段落成為名言,如「自由有許多困難,而民主亦非完美」(Freedom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democracy is not perfect)、...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陳威臣
6 月 05,2019
【鐵份補給】博物館還是展示館?JR東海「磁浮.鐵道館」車輛解體事件
位於名古屋市金城埠頭的「磁浮.鐵道館」,是JR東海所興建的鐵道車輛保存設施,也是名古屋相當知名的景點,每年吸引約一百萬人到訪,是中京地區重要的鐵道博物館,然而最近卻發生了爭議的事件。 整個事件是在5月17日,「磁浮.鐵道館」公告將在7月17日開始,展示N700系先行製作車,並且放置在室外展示場,而原本放在此地的117系三輛,僅保留先頭車,並移至室內原本展示381系先頭車的地方...
教育文化
蘇睿弼
五月 23,2019
《反造再起》舊城再造:台中中區再生基地
舊市區午後的一杯咖啡 還記得那是二○一二年的元旦下午,我走在台中的舊市區,天氣晴朗的星期假 日,光天化日之下,街道上卻沒有什麼人影,兩旁的店鋪鐵門深鎖,很奇怪詭異的氛圍,有點像日本攝影家中野正貴的攝影集《Tokyo Nobody》中的街景,我好像誤闖了一座曾經繁華的廢棄城市。這個在我唸大學時期熱鬧非常的台中舊市區,才不過三十年的時間,竟然成為一座空城。...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莊泰富
五月 16,2019
【男人想想】748法案底下的男性
圍圍是個輔導老師,他是個男同志,他,同時也是一個女孩的父親。 2005年10月,圍圍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真愛-喵喵。大學遇到彼此的他們,交往三年後就在校園中遇到了挑戰,正在修習教育學程準備實習課程的他們,差點被主任終止實習,在主任的觀念中,男同志是不能擔任實習老師的。 此外,校方也要求雙方的家長都到學校會談,在封閉的校園環境中,校園對同志的不友善不僅只發生在學生身上,...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黃寶玉
五月 16,2019
【時事想想】「你們的孩子是天使」 同志家庭在老師、鄰居眼中的真實面貌
2019年5月17日,在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這天,台灣將發生一件全世界矚目的大事件,並會被永久記錄下來,成為「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履歷」上重要的一筆。因為台灣婚姻平權法案將交付立法院表決,並且是直球對決,沒有退路。 無論表決的結果如何,(經過沒有誠意的協商,傷害感情的公投,政治角力的多方拉扯之後),只有身為「...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賴彥丞
五月 08,2019
我們與惡的距離:從國中生跳樓事件談愛滋與同志的汙名
2000年4月20日,屏東國中生葉永鋕在廁所倒臥血泊身亡,他因性別氣質較為陰柔屢遭同儕霸凌,使得這位「玫瑰少年」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只能利用課堂時間如廁,沒想到發生無可挽回的悲劇。那時校園還是實施「兩性教育」的保守教學氛圍。葉永鋕的逝世,推動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的進程,然遺憾的是,在他死後滿十九年又兩天之時,台中的一位劉姓國中生因不堪同學長期在全班面前嘲諷其同性戀身分而跳樓,...
教育文化
游冠軍
4 月 23,2019
【春風化雨】學習與自我造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兩年多前,因為宜蘭縣立岳明國小改制成為公辦民營學校,我專程提出調動,決心到岳明國小任教。二十幾年的國小教師生涯,為什麼一直要離開熟悉的舒適圈,偏往渺茫未可確知的環境去探尋?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永遠深信「學習與自我造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為這個深信,讓我不得不去尋找可以證明並光大這個深信的學校。 記得當時還是師範學院的學生,我和同學們被安排到當地最優質的國小,展開教育實習,...
教育文化
黃寶玉
4 月 10,2019
台灣親子共讀率低讓教授很驚訝!然後呢?
兒童節剛剛過,一份第一次針對華人地區調查的報告告訴我們,在台灣「有三分一的家長不與親子共讀,每週共讀超過四次的只有三成,皆低於國外家長」,讓負責調查的師大教授很驚訝。只是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是,社經地位偏低、偏鄉的家庭,共讀率更少。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不久前,筆者走進鄰近的關山鎮圖書館,正好碰上親子教育圖書巡迴展,面對一桌子好書,我開心地挑了起來,從最熱門的新課綱素質教育、翻轉教育、...
‹
…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