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張訓譯
8 月 12,2018
熱血教師徐凡甘:從人生探索中找到對於教育的熱情
平凡的凡,甘甜的甘,是徐凡甘面對陌生人時的自我介紹,也是學生眼中的阿甘老師。徐凡甘看似樂觀的背後卻藏著數十年的低潮與落寞,如果不說,大家會以為他只是個鄰家男孩,依循著正常男孩的生長模式一路生長到現在。徐凡甘過去鮮少對別人透露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也刻意隱瞞自己洗腎的事實,直至2013年得到總統教育獎之後,他的人生與求學經驗才被公諸於世。2018年6月時報出版社更將他的故事匯集成書出版,書名為《...
教育文化
張訓譯
6 月 11,2018
《學做工》的啟示:學校教育為何讓勞工階級子弟難以流動?
書名:《學做工:勞工子弟何以接繼父業?》 作者:Paul Willis 譯者:秘舒、凌旻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8年4月12日 六月是鳳凰花開的季節,代表將有一批畢業生即將從學校教育中畢業,邁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筆者長期關心教育流動的問題,從學校、家長與學生間的三角關係來探討一個人的教育成就,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就是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非只有個體的問題。...
教育文化
盧俊良
6 月 04,2018
【春風化雨】自然課原來可以這樣上!
想起小時候上自然課的情景,莫過於一群小朋友圍著實驗桌,看著其中一位又帥又聰明的小男生操作著實驗器材,一位又可愛又聰明的小女生忙著畫表格紀錄實驗數據,順便大聲管教不聽話搗蛋及放空的組員,而我通常就是那位放空的組員,偶而還會搗蛋。三十多年前的回憶彷彿昨日重現,記憶中的自然小老師們各行各業打拼去了,只剩當年在自然課裡放空的小男孩成了自然老師,守著自然教室,希望眼前的這群小朋友喜歡科學,...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史英
11 月 03,2017
房思琪的國文課(下)
文接房思琪的國文課(上)。 我猜想,這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國文課、國文老師、乃至於依附於升學主義的精英文化,都一直不把國文當作語文,而是把它神化為「偉大的中華文化」,這就在青年人心中塑造了一個神殿,即使在神殿中失身,也只能懷疑是否所有的神殿都是「巧言令色」,而沒有想過,也許你進去的這一間,只是神棍們開的一個神壇?其二,正是因為國文不被當作是語文,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邏輯解構,語意分析,...
教育文化
路向南
8 月 02,2017
日本弘前的移動城堡——施工過程也有教育意義
在台灣的工地,常見一塊綠底白字的工程告示牌,標明工程名稱、施工廠商、施工期間、工地負責人等資訊,希望透過全民督工的方式,確保施工品質。對於民眾來說,如果是古蹟修護或重大公共建設,除了上述的工程思維,能否有更積極、甚至是教育意義的作法呢? 日本青森縣的弘前城,目前正在進行石牆修繕工程,還因此「移動」了天守閣。因為主管單位的巧思設計,在石牆修繕期間,繼續開放民眾參觀天守閣,不只保留觀光功能,...
教育文化
秦靖
4 月 11,2017
回應王昱法同學指教─只看夢想,不看現實嗎?
欣見年輕學子對於教育重大議題有所反思,觀點思維本來就隨著個人所在的位置與視野而有所歧異,但是,王昱法同學「回應〈家長寧選私校棄公立〉一文:教育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關係」一文指責筆者這篇「家長寧選私校棄公立,教改問題在哪裡」的文章罵人力道有餘,眼光卻狹隘得難以忍受,這樣的論點缺乏理性辯證,更有人身攻擊之嫌。貶抑別人無法成就自己,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筆者在國中教學現場任教將近二十個年頭,...
教育文化
秦靖
4 月 04,2017
家長寧選私校棄公立 教改問題在哪裡?
各縣市私立國中(完全中學國中部)進入招生旺季,台中市多所私中每校報考學生人數高達五千人,私校入學考試當天的盛況宛如小學『聯考』;而台北市四所私中也很搶手,錄取率或中籤率均低於二成三。 家長們擠破頭地將小孩子送往收費昂貴的私中就讀,主要原因有二,一為台灣升學考試制度的朝令夕改,又加上十二年國教那多如牛毛的超額比序,讓孩子讀私中,專心讀書直升高中拚大學,不用為假多元的超額比序奔波忙碌;...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陳昱齊
1 月 16,2017
轉型正義?走一趟「永懷領袖文物展視室」
新政府選前高談轉型正義,選後進度停滯,相信很多人都很不滿。位於台北市市中心,佔地廣闊的中正紀念堂,無疑是轉型正義是否及如何實踐的重要指標。新政府上台要八個月了,我們就來看看中正紀念堂有沒有什麼「轉型正義」的轉變? 那尊「全球聞名」、至今仍是臺灣對外觀光宣傳重要圖騰的蔣中正銅像就不用說了,依然好端端的坐立於廟堂之上,接受衛兵的守護,成為觀光客相機底片的殺手,是莘莘學子校外教學的最佳地點。...
教育文化
魏佳卉
8 月 07,2016
【大學問想想】誰是十二年國教的遺珠?
十二年國教開辦三年,全國15個就學區,每年開辦上百場說明會,總是擠滿焦急的國中家長,亟欲了解「免試入學」究竟是怎麼回事?然而,年年都有學生考完會考,因選填志願「失誤」,而與理想中的「第一志願」擦身而過。 在「適性揚才」的精神下,十二年國教應是扭轉「唯有讀書高」的解方,目的在於讓人人都能根據性向、專長,選填高中、高職的多元科系。依照目前台灣高中職的招生人數來看,...
教育文化
黃藍瑮
2 月 28,2016
教官真的要退出校園了?沒有!
不!他們正以一種更不公義的狀態存在於各大專院校。 在228前夕,看到政大主任教官撕下學生社團關於228傳單的訊息,該訊息下的評論,網友們喊著:「教官快退出校園!」但,不論我們呼籲得多大聲,教官們根本有恃無恐。他們從教官職位退休後換了裝,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大學校院校安中心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1,取得校園安全人員證照,至各大專院校應徵〈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創新工作專業人力〉2,...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