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宋姿瑩
7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當同婚家庭收養小孩 收出養社工看見的新挑戰
2023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修正案,同性婚姻的伴侶正式可以共同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消息一出,許多關注此事的民眾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像是:「太棒了!同志伴侶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修法是為符合子女最佳利益!」、「同志家庭收養的小孩很容易被霸凌?」、「如果小孩本身不想被同志收養呢?他可以選擇嗎?」不論是支持還是質疑,各種聲音紛紛出現。...
教育文化
江昺崙
2 月 28,2022
【台文想想】府城的愛戀與哀愁——文學家葉石濤的故事
台文想想專欄,之後會逐一介紹每個縣市值得推薦的台灣文學家。我們這次從台南出現,未來希望可以環島一圈,帶大家認識各地的文學,結合地方人文特色,提供給大家閱讀旅行時的參考。 「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這是台南出生的文學家葉石濤先生的名言,出自於他的文章〈台南的古街名〉。或許台南人已經對這句話朗朗上口,成為一種驕傲的在地生活宣言。...
教育文化
蘇睿弼
五月 23,2019
《反造再起》舊城再造:台中中區再生基地
舊市區午後的一杯咖啡 還記得那是二○一二年的元旦下午,我走在台中的舊市區,天氣晴朗的星期假 日,光天化日之下,街道上卻沒有什麼人影,兩旁的店鋪鐵門深鎖,很奇怪詭異的氛圍,有點像日本攝影家中野正貴的攝影集《Tokyo Nobody》中的街景,我好像誤闖了一座曾經繁華的廢棄城市。這個在我唸大學時期熱鬧非常的台中舊市區,才不過三十年的時間,竟然成為一座空城。...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陳力綺
11 月 23,2018
【波蘭想想】關於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波蘭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這禮拜二年級的溝通課,我們閱讀了一則關於葉永鋕事件的報導,並針對這個議題做了許多延伸討論和思考。 因為幾個月前和林滄海(Eryk Hajndrych)共同翻譯的波蘭童書《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1]已於上個月月底出版,讓我不禁思考,在一個天主教教徒佔多數的國家裡,童書出版及兒童教育竟是如此先進、開明。那這個國家的人民,甚至是年輕人,對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教育文化
李知非
8 月 20,2018
「這個老師有問題!」從行政面切入 務實處理不適任教師
上個月新北市接連爆發『導師用公審方式帶小一生』、『學校包庇長期霸凌公審受害學生』、『師生集體霸凌戀愛學生致其自殺』案,件件觸目驚心。對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除了有情節輕重之分,「老師有問題」似乎是這一輩與下一代共通的經驗,一提到上課照本宣科、缺乏熱誠甚至是怪怪的老師,幾乎都能得到迴響,不適任教師可以說是台灣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政黨都輪替那麼多次了,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不適任教師問題依舊無解...
教育文化
李公元
7 月 25,2018
【春風化雨】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從日本看見
「今年年初到日本駐村,探討日本的進步為何可以持續累積,從生活中了解日本的思維,在拜訪日本小學校教師、圖書館、墨田區役所後,震驚於日本細節無所不在,人們用心的做好自己與對環境助力的事情,對於小朋友的教育更是有其獨到想法,一直好奇為何日本可以,但台灣做不到,原來答案都可以從教科書中找到。回到台灣後,剛好台創找我們策劃一個展覽,便提出「這樣的」構想,謝謝教育部與台創的支持,...
教育文化
賴彥丞
11 月 07,2017
女宿搞監控:學校何時才能學會尊重學生?
受不了隱私權長期被漠視與侵犯,台中二中的女學生向媒體投訴,表示學校將女生宿舍房門全裝上透明玻璃,任何人只要一經過,所有房內擺設與學生活動狀況一覽無遺,甚至不時看到女學生全裸更衣。當學生想要保有一點個人隱私用紙張遮住玻璃時,還會被校方以「破壞公物」為由要求撤下。對此該校學務主任稱玻璃透明是為了好管理,方便舍監巡視時能確切掌握房間的一切動態,這是基於「保護學生安全」。 在校園民主化、...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0 月 04,2017
【人心人術】醫生父子兩代68年的奉獻!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他從英國而來,不畏語言和環境的隔閡,將西方醫學傳入台灣,蘭大衛、蘭大弼醫生父子兩代68年都奉獻給台灣,臨終前,朋友去探視蘭大弼,問他:「要寫信給誰嗎?」 蘭大弼醫生寫下「台灣」兩個字,成為他畢生最後的字跡。 他從英國來到福爾摩沙,此刻英國倫敦正舉行「從英國到台灣:蘭大衛父子及宣教士文史特展」(2017年9月27日至10月6日於英國倫敦律門聯合歸正教會(Lumen...
教育文化
李坤融
9月 27,2017
憑什麼身心障礙者可以加分?
近幾年來,政府對於社會弱勢者的福利政策做得越來越完善,不過因制度仍存在某些無法把關的缺陷,導致大眾的反彈聲浪。例如不少人認為原住民、身心障礙學生跟普通生是相同的,憑什麼可以獲得加分制度輕鬆入學?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學生,到底是真弱勢還是假弱勢的爭議。 首先我想談的是與其他類別相比,加分種類比例最高的身心障礙族群。身心障礙加分經常受到大眾所質疑的地方,不外乎是「...
教育文化
賴慈芸
8 月 24,2017
【翻譯偵探事務所】影響台灣社會的翻譯──教改經典:夏山學校
「父母不能了解學校裡書本教育是多麼不重要。小孩和大人一樣,只學得會他們喜歡學的東西。所有的獎品、分數和考試都妨礙正常性格的發展。只有書呆子才主張唯一的教育是從書上得來的。⋯⋯對大多數的少年學生而言,學校課程不過是在浪費時間、精力和耐心,它剝奪孩子們玩耍的權利,造出一批小老頭來。 當我在師範學院或大學裡對學生講課時,我常常對這些滿腹無用知識的青年男女的幼稚感到驚訝。他們知道的很多,...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