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尚書
3 月 22,2021
【南洋想想】Drishyam:小成本的大奇蹟
常看印度電影的讀者大概可以體會當地賣座電影的元素,像是主要的語言市場(例如印地(Hindi)或是泰米爾(Tamil))、俊男美女的主角、華麗且陣容浩大的舞蹈、大場面的動作場景、以及眾多的海外場景。若是一部沒有舞蹈、也沒有打鬥,然後場景只是印度南部的山區鄉村,主人公只是中年父親跟他的家庭,而語言是主要限於西南部克拉拉Kerala)州馬拉雅拉姆(Malayāḷaṁ)語的電影恐怕很難跟賣座有任何聯想。...
教育文化
李公元
9月 25,2017
【春風化雨】如果不小心,活到了90歲⋯⋯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猴子愛喝酒,這是可愛的童謠順口溜,但如果有一天,你我都不小心就活到了90歲,無論是90歲老奶奶,還是90歲老爺爺,您希不希望自己還能像愛喝酒的猴子一樣充滿活力呢? 我本來是個老台北人,在那都市生活了40多年,2016年因為工作調動,全家移居到了宜蘭。搬來宜蘭的第一個黃昏,我與太太外出閒逛,結果逛到了二結王公廟,此時一位穿著白汗衫的瘦小老阿公,...
教育文化
吳秉霖
7 月 04,2017
【印度想想】印度的徵婚密碼:種姓、生辰、身高、老爸工作,樣樣是關鍵
每到星期天,印度各大報紙的分類廣告會多一個專門供「徵婚」訊息使用的版面 ,這個版面由密密麻麻的長3公分、寬5公分小格子所組成。在這一個個15平方公分見方的小格子裡所擠進的四、五行蠅頭小字,寫著的是一個又一個人至今的一生,並冀求著另一伴加入下半場的人生。 且隨意拿出一張徵婚啟事分類廣告,選定「徵新娘」的其中一個小方格,上面寫著: SARSWAT BRHMN NM...
教育文化
魏佳卉
6 月 23,2016
【大學問想想】哪個科系最有錢途?官方薪資調查背後的故事
今年開春,教育部公布「99-101學年度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薪資巨量分析」報告,這是台灣官方首次整合勞保、公保、軍保、農保等社會保險投保數據,再加上財稅資料中心的個人所得報稅資料,統計出各學門的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的薪資所得數字。 這份報告代表性極高,以2011年6月踏出校門的大學學士學位社會新鮮人為例,已囊括79﹪以上的畢業生,畢業前3年所有薪資所得作為分析樣本。 與過去媒體做出的...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廖志峰
10 月 01,2015
旅人的書街
走在重慶南路上可以感覺時間的流動和靜止,流動顯現在建築物上的光影游走,靜止則是恆常不變的街道,二者都同時並在,當我們用「書店街」來界定一條街道,街道印象也就此定型。有一天,街道上的書店消失了,那麼,這條街還會是書店街嗎? 我以為是的,就好像童年住過的劍潭,傳說是鄭成功斬妖留劍的地方,雖然故事是虛構的,地名卻是真實的,住過幾代的人。今日的書店街不但不是虛構,更是現實的存在,至少還有幾家書店,...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Yuming
7 月 24,2013
日據修辭的兩大錯誤
近日,中學教科書又因對「日治」與「日據」兩者修辭看法上的分歧再起波瀾。根據聯合報於七月十七日〈日治還日據?歷史教科書掀論戰〉一文之報導,有三家出版社向立委及監委陳情,希望「日治」及「日據」兩種修辭,未來皆可出現在教科書中,而非只有教育部審定之「日治」可以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上。三家陳情出版社之主導者與顧問,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並於記者訪問中強調,現行高中歷史教材過度美化殖民統治、...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司法人權
林宗弘
8 月 13,2012
崩世代來臨,誰能力挽狂瀾?
2011年初,總統大選前,我們出版了《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一書,這本書雖然說是要搭上選戰風潮,要求兩黨政治人物對書中認為即將到來的社會危機做出回應,但是所引發的民間迴響,卻遠在我們的意料之外。 當時,筆者與一群關心台灣勞動權益的學者與社運工作者,在台灣勞工陣線的協助下,組了一個寫作團隊,一起寫了這本書。竟然在短短一個月內二刷,...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施芳瓏
9月 11,2022
倫敦諾丁丘狂歡節:台灣地方首長選舉可以學到什麼?
有趣的是,「街舞」(street dance) 成為了台灣選舉的熱門行程,為候選人展現與年輕人在一起的方式喔。「街舞」,廣義為在馬路或廣場上等非正式場合,隨音樂而起舞。但約至1980年代,漸有了特定的指稱:美國黑人區的年輕人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在街道上發洩情緒的運動,演繹成的時尚文化,如: breakdance (霹靂舞)、locking (鎖舞)、popping、waacking等,其發展與嘻哈...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王升含
9月 01,2022
【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下):西印度公司——歸還奴隸的尊嚴
上集回顧:【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上):東印度公司——償還掠奪而來的藝術品 去(2021)年五月,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林布蘭故居博物館(Rembrandthuis)上演了一場互動式展覽,主角是一隻曾被林布蘭等畫家臨摹的大象:Hansken。Hansken 是一頭十七世紀,從錫蘭(今斯里蘭卡)應當時奧蘭至親王(Prins van Oranje)弗雷德里克.亨利(Frederik...
教育文化
李公元
9月 14,2020
【春風化雨】哈拉灣的故事,跟著月亮走
2020年8月14日到17日,是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秀姑巒阿美族「哈拉灣(Halawan)部落」,一年一度的豐年祭。由於我的班上有一位孩子,Kilang . Tajiang (楊青穆),來自於這個部落,他的媽媽Akiyu . Ahou (阿艮伊悠.阿后),正是學校阿美族「族語老師」,跟她的先生Tajiang . Alan (楊煌松),也都是來自於哈拉灣部落。有了這個機緣,筆者特別安排在暑假期間,...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