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賴彥丞
6 月 14,2017
從建中與竹中風波談明星高中應有的高度
最近北部兩所明星高中:建國中學與新竹高中,兩校不約而同地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前者校內彩虹旗在反同團體的激烈抗議下遭校方移除,校方未積極捍衛學生言論自由的作法引發批評聲浪;後者則因校長在五月初發給高三學生的一封信,內容因著重升學率及錄取台大或醫科等歷屆榜單情形遭到竹中生及校友砲轟「只注重升學率」。這兩件事表面上看似乎大不相同,然而本質上卻都反映出明星高中的高度到底該有多「高」這個癥結點上,...
教育文化
劉威良
1 月 10,2017
德國中學教育優劣:十歲能力分組 壓力更勝台灣
過早能力分校 一談到德國教育,大家都以為非常自由,但是它所牽涉到的過早能力分校的問題,影響學童身心發展,卻很少被提及。德國教育一般人都以為是依照學生性情而分校,但是德國四年小學教育,五年級就上中學,以學習能力被區分出三種不同特性的教育體制,對學童不到十歲的心靈,可以說是打擊不小。十歲不到或才剛滿十歲的學童就被依能力區分好壞,在我們一直不允許分班的台灣來說,可能無法想像。 因此,...
教育文化
江河清
12 月 25,2016
「子女教育,父母決定」嗎?Think again
在婚姻平權辯論中,最詭異的現象就是反對者一直把不相干的性別平等教育拉來批判,他們最主要的口號是「子女教育,父母決定」。這個口號有好幾個問題,首先,它強調以「父母」身份為主體指導教育,而不是以孩子為主體。我國《國民教育法》和當代主要教育理論都強調教育的民主化,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所有其他人則是扮演協助學習的角色,但這個口號不但特別特別強調「父母」的身份,甚至是一個具有決定權的角色。...
教育文化
魏佳卉
8 月 18,2016
【大學問想想】大學科系怎麼選,CP值最高?
今年指考放榜,招生有缺額的大學高達23所、總人數有2933人。少子化的衝擊,已經從中小學減班、減校,向上提升到大學招生不足。未來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們,不僅擔心大學學歷貶值,更憂心選到可能倒閉退場的大學校系該怎麼辦? 根據教育部預估,大學新生入學人數將從2013年27.1萬人,減少至2023年僅餘18.4萬人,10年內少掉8.6萬人。大學退場是無可逆轉的趨勢,未來選填志願,除了依照興趣、...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楊虔豪
8 月 03,2016
【首爾想想】反對教育商業化 v.s. 校長叩警方介入 梨花女大掀風暴
南韓知名學府──梨花女子大學,30日發生警察進入校園並與部分學生及校友發生衝突的事件,引發全國社會關注。 梨大決定將在暑假後的下學期起,新設名為「未來人生大學」的短期學程,開放已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卻還未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高中畢業生,與30歲以上仍未就職者,為他們量身打造約為兩年的新媒體製作企畫、時尚與健康營養等課程,修畢後即可取得四年制學士學位。 事實上,諸如此類以「終生學習」為目標...
教育文化
魏佳卉
6 月 23,2016
【大學問想想】哪個科系最有錢途?官方薪資調查背後的故事
今年開春,教育部公布「99-101學年度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薪資巨量分析」報告,這是台灣官方首次整合勞保、公保、軍保、農保等社會保險投保數據,再加上財稅資料中心的個人所得報稅資料,統計出各學門的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的薪資所得數字。 這份報告代表性極高,以2011年6月踏出校門的大學學士學位社會新鮮人為例,已囊括79﹪以上的畢業生,畢業前3年所有薪資所得作為分析樣本。 與過去媒體做出的...
教育文化
魏佳卉
6 月 09,2016
【大學問想想】可是寶寶不說,聯考回不去了
大學推甄1994年開辦,那年應屆考上大學日間部的台灣18歲少年,僅佔同齡人口13%左右;2016年大學多元入學制度推動22年,這年全台大學提供的日間部四年制學制招生名額,可以滿足超過78%的18歲少年,成為大學新鮮人的目標。 少子化和大學擴張,是造成台灣大學新鮮人爆炸性成長的兩大推力。 1994年高中應屆畢業生,出生於1976龍年,那年台灣新生兒超過42.5萬人;...
教育文化
陳德愉
8 月 13,2015
【內地想想】 攜手救故鄉──南投中寮的32個柳丁小英雄
你看過這一支廣告嗎? 山林間,一群孩子摘著柳丁,使勁提著柳丁簍在山間小路上奔走著,紅撲撲的臉蛋笑瞇瞇的。廣告的主題是:幫助偏鄉兒童。 有一段時間,這支廣告播遍了大家家裡的電視、便利商店的ATM,運用了種種最新最有滲透力的載具,我想,你一定看過。 這些孩子,是南投縣中寮鄉廣福國小的學生。透過這幾秒鐘的畫面,你看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摘柳丁、洗柳丁,...
教育文化
沈政男
7 月 31,2015
【時事想想】還沒「光復」台灣 先犧牲了台灣學生:吳思華,不要再當馬英九的打手了!
反黑箱課綱運動領袖之一的林冠華同學在昨天,他二十歲生日的早上自殺過世,消息傳出以後,參與運動的同學們群情激憤,紛紛聚集到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撤回黑箱課綱,並下台負責。抗議群眾一度衝向立法院,至今仍有數百人守在教育部,要等吳思華前來面對。 昨天林同學過世以後,教育部官員前往探視,出來第一句話講什麼?竟然是借用家屬的話,說林同學素有憂鬱疾患,他的自殺與反黑箱課綱無關。是這樣嗎?...
教育文化
傅星福
6 月 24,2015
失根的浮萍──國民黨強推抗日史觀
2014年底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眼見連勝文的民調始終低迷不振,為了喚回台北市深藍的基本盤,竟以「皇民化的官三代」批評柯文哲,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也以「皇民後裔」形容柯文哲,最後的結局當然是無法挽回連勝文的選情。言猶在耳,日前網路上又傳出抹黑謠言指蔡英文父親蔡潔生在日本時代曾在滿州參與日軍戰機的維修工作,而被指為「漢奸」(註:其實蔡英文父親蔡潔生在滿州是修理民航機與汽車)。...
‹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