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新南向政策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Nam Quốc Văn
3 月 28,2019
【越南想想】台、日、越聯合推動新南向
隨著新舊南向政策的陸續推動,台灣學術界在東南亞研究領域的成果已逐漸獲得國際的肯定與注目。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於今年3月8日在成大台文系館辦理越南語言文化國際工作坊,結合日本、越南及台灣的學者共同探討交流越南語教學與國際越南語認證合作事項,並成功將成大研發的國際越南語認證推向國際舞台。 此次工作坊由成大越南研究中心、台越文化協會、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文化部、...
全球脈動
吳尚書
2 月 14,2019
【南洋想想】緬甸:日中鐵道外交的分庭抗禮
緬甸老舊的鐵道系統成為該國現代化的重要挑戰,而日本與中國分別提供的改善方案顯示其不同的政經考量。 自從1947年獨立以來,英國遺留在緬甸的米軌(一公尺軌距,與泰馬越等國相同)鐵道並未接受充分的投資。儘管開闢多條路線,緬甸國鐵不僅缺乏現代化的號誌與閉塞系統,甚至連基本的車輛與路線維護都有困難。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 ADB)...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吳尚書
1 月 23,2019
【南洋想想】瀾滄湄公合作組織:中國對東南亞的水利外交
流經中南半島五國,湄公河(中國境內稱瀾滄江)可謂東南亞最重要的河川。基於水利、航運、漁業、治安等議題,已經有數個關於湄公河流域的國際組織相繼成立,例如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MS)、 東協湄公盆地合作組織(ASEAN-Mekong Basi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MBDC)、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文化研究
紹沖
12 月 23,2018
台灣的蒙藏族新住民
台灣是個移民島嶼,從「唐山過台灣」、「羅漢腳」等諺語都反應出台灣艱辛的移民歷程,也使台灣成為一個組成多元的開放社會,這樣的趨勢迄今未衰。 因台灣社會結構的改變,近年來移民台灣的新住民以聯姻方式的台灣媳婦居多。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2017年新住民人口已高達65萬,更超越人口56萬的原住民族,成為台灣第二大族群。像今年國慶大典主持人便由越南裔的台灣媳婦,新住民阮秋姮擔綱,...
全球脈動
Nam Quốc Văn
8 月 23,2018
【越南想想】台灣在越南獲得正名竟靠這個
自從民進黨全面執政後中國在外交上無時不刻不進行對台灣的全面打壓。沒想到透過新南向的文化交流,竟然讓台灣得以在越南獲得正名,突破中國的外交封鎖。 由台文筆會、台越文化協會、台灣羅馬字協會、王藝明布袋戲團、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等組成的台越文化交流團於今年8月13日早上在越南首都河內與越南作家協會舉辦《決戰西拉雅》越南語版新書發表及文學交流,計有上百名越南作家參與盛會。...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9月 24,2017
台灣年輕人與菲律賓博弈產業
菲律賓近年經濟發展表現亮眼,不僅GDP漲幅是東協(ASEAN)中最佳的國家,同時也因國內需求增加,大批海外勞工紛紛願意回國工作,過去台灣工業區或家庭幫傭常可見到的菲籍勞工,在未來的幾年內,可能將大幅減少,而快速成長的市場,也吸引不少外籍人士,來此尋求待遇更高的機會。 其中,扣除早期便來扎根設廠的台商和台籍幹部,超過80%新一波來菲律賓的台灣青年,選擇投入報酬相對較優渥的博弈產業;...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五月 18,2017
赴泰念書、教育投資?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泰國高等教育
台灣新南向政策火熱,除了經貿,連帶教育也吹起一股南向風,到東南亞念書,無論是證照班、EMBA,或者拿學位,似乎成為不錯的選擇。甚至有人建議將台灣過剩的高教資源引進東南亞,合作開班授課,雙聯學位,乃至設立分校,不僅能促進雙邊學術交流,更認識彼此。從投資角度來看,好像也是筆划算的生意,畢竟學生要交學費,要在當地生活,周邊配套的經濟效益都很可觀。 然而,大力鼓吹東南亞繁榮發達之餘,...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Jack Huang
4 月 12,2017
「台灣很棒,但對我們很不友善」 一位柬埔寨人這麼說
說起柬埔寨,除了遠近馳名的吳哥窟,還有近年不斷被媒體炒作的「投資機會」外,大抵多數國人對他的認知,恐怕都多少還帶著一些偏見。 偶然的機會,與一位在曼谷工作的柬埔寨人R聊天,他便憤憤不平的表示,世界上不只台灣,絕大多數的國家都瞧不起柬埔寨人,這很讓人受傷,也因為這樣的刻板印象,導致許多實際生活上的不方便,讓許多有能力在海外的柬埔寨人,處處遭受刁難與歧視。 「就說簽證吧,...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4 月 04,2017
回應經濟日報:都有能力到海外工作了 還回台灣幹嘛呢
新南向議題熱,台灣人有意願赴東南亞求學、工作的比例日增,雖然部分民眾與媒體仍脫不了「東南亞=落後」的一貫想法,仍抱持著「歐美=好棒棒」的奇怪邏輯,但大抵相信隨著資訊交流頻繁,台灣對自己的東南亞鄰居,理當越來越了解,並更能夠以平等且宏觀的角度視之。 這幾天經濟日報一篇「大量國人赴海外工作 是福是禍?」(2017-03-26)的奇文,顯然充分展現了還停留在1980年代的思維,...
全球脈動
紹沖
3 月 13,2017
緬甸投資人看新南向政策
新政府新南向政策涉及東南亞、南亞及紐澳諸多國家,並於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設置「新南向政策專網」供民眾瀏覽相關資訊,立意甚佳,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身為一名緬甸小投資人,為投資東南亞,我親赴馬來西亞、緬甸等地考察,參與不知幾場東南亞國家投資說明會,除親身體驗更吸取他人實務經驗,方才決定轉移資金至東南亞。而政府的資訊過於書面,很多「魔鬼藏於細節中」,對棘手的關鍵問題皆點到為止,甚至避而不談,...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