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戰爭
書評書介
邱振瑞
9月 29,2019
【日晷之南】等待日落的不幸之人——夏目漱石《門》
小說家夏目漱石堪稱是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學巨匠和代表性的國民作家,他的作品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其創作出一系列長篇傑作,細緻地揭示出日本近代社會中的變貌、日本人幽微的心理狀態,及其關於生活方面的細節。而正是這個文學性的描述特質,一多百年來,其作品持續受到廣泛閱讀和研究。更準確地說,他的小說具有跨越時間的現代性,直通人性和生活的底蘊,給研究者開闢了詮釋的空間,並得以回顧和見證明治時代的光明與黑暗。...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28,2019
【被遺忘的歷史】滯留中國的台灣人淒慘命運
二次大戰結束後,在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都有不少台灣人,因為戰爭因素或遣送問題無法解決,而被迫無奈地遭到滯留。 滯留在其他國家的台灣人,因屬台籍日本兵居多,所以,有一部份成了『戰犯』,其餘的絕大多數都由日本政府派船艦載運回台灣,而且大致在一九四六年二、三月間就完成了遣送作業,只有少部份被以『戰犯』身分監禁。 至於滯留在中國的台灣人,則除了台籍日本兵之外,也有為數不少的經商者,...
全球脈動
朱真一
3 月 15,2018
美萊村屠殺50週年省思:正義判決何時來?
上個月不少媒體討論台灣的二二八,接著的三月,是另一世界性可恥的屠殺案的50周年。越南是台灣新南向政策的重點,我們應多瞭解越南的歷史文化。美萊村屠殺(My Lai或Son My Massacre)發生在1968年3月16日,今年屆滿50周年,美國媒體有不少相關報導。 屠殺案只Calley有罪,其他人沒責任? 1968年3月16日,美軍官兵在越南美萊村,屠殺347至504位(...
書評書介
瑪莉‧羅曲
4 月 16,2017
【書摘】不為人知的敵人:科學家如何面對戰爭中的另類殺手
書名:不為人知的敵人:科學家如何面對戰爭中的另類殺手(Grunt: The Curious Science of Humans at War) 作者:瑪莉‧羅曲 譯者:廖世德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29 第九章 矛盾的蛆—蒼蠅在戰場,有好有壞 我的成長歲月中曾有一部卡通電影很值得紀念。片中,有個人在一家餐廳裡坐在餐桌前,...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日暮吉延
3 月 14,2017
【書摘】《東京審判》──「文明的審判」論與「勝者的審判」論
書名:東京審判 作者:日暮吉延 譯者:黃耀進、熊紹惟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08 「文明的審判」論與「勝者的審判」論 ◎無法止息的對立 從東京審判一開始,「文明的審判」論(肯定論)與「勝者的審判」論(否定論)便正面衝突著,至今仍是東京審判論的基本結構。(日暮吉延《東京審判的國際關係》)「文明的審判」論指的是:透過「文明的」...
書評書介
潘志遠
2 月 16,2017
【書摘】台日美中多邊角力間諜奇想冒險小說──《原爆001》
書名:原爆001 作者:潘志遠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23 書籍簡介: 漢光演習在屏東與台東展開,兩名斥候兵無意間發現了日本殖民時期的極機密生化武器基地舊址,兩人進入後無意間啟動了設備,台灣與美國在台東展開聯合軍事演習,兩名演習中的士兵被派出擔任斥候,為了撿拾丟落的水壺,卻在山谷中發現了一座偽裝成山洞的軍事構築。...
電影戲劇
邱懋景
1 月 22,2017
《拆彈少年》:直視歷史的勇氣
前陣子,新竹某高校同學在校慶場合不當地展演了納粹橋段,遭到輿論撻伐。還真是巧合,這部由丹麥與德國合拍的歷史電影《拆彈少年》(Under sandet),透過一種全新的批判視角,提醒我們該如何看待納粹的惡,更重要的是:如何化解戰爭的惡。 雖然全片沒有任何的戰爭大場面,但老實說,坐在電影院觀賞該片的我,居然比看鬼片或驚悚片還坐立難安。更誇張地形容,其扣人心弦的程度,實際不亞於《搶救雷恩大兵》...
音樂藝術
張肇烜
11 月 29,2016
【人心人術】台灣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劉其偉
「我告訴自己必須把握現在,不要寄望未來。」──劉其偉 他是台灣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他的一生真的宛若傳奇一般精彩。 劉其偉1912年出生在中國福建,他是家中的獨生子,但是出生不久之後,母親就過世了。從小喪母的他,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之下長大,「每次只要吃飯,他一定在飯桌上罵我,我被他一罵,胃都縮在一起,飯吃的難過極了!」劉家經濟狀況本來很好,後來因為生意失敗,欠下大筆債務,...
電影戲劇
廖志峰
4 月 01,2016
一個陌生又熟悉的歷史記憶──我看《擊劍大師》
如果你不熟悉愛沙尼亞的歷史,你可能不會知道電影中,一個愛沙尼亞人回到自己的國家為何要如此遮遮掩掩:如果你熟知愛沙尼亞的歷史,你會對這個國家的人民遭遇寄予更大的同情。它的處境和同處東歐的波蘭類似,夾在兩大強國之間,不管向左或向右,都會落入一個強大的帝國勢力範圍中,成為魚肉,任人宰割。 看著電影《擊劍大師》,我忍不住又想起這個悲劇性國度的歷史悲劇。電影一開始是一個嚴肅冷漠的青年,...
書評書介
朱宥勳
8 月 16,2015
再下去一定會有水源——讀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在《單車失竊記》的最後一章〈樹〉裡面,敘事者的朋友沙子帶著他去挖白蟻。小說描述白蟻為了尋找底下的水源,因此挖掘了形狀奇特的通道: 「白蟻的通道並非像懸了一個鉛墜子那般筆直朝下,而是有許多不必要的彎曲。…『再下去一定會有水源了。…就為了水。白蟻對失去水的耐受度很低,牠們一定要水,所以無論死掉多少白蟻、花費多少時間,牠們一定會不計代價地朝下挖,那是命定,那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