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農村
音樂藝術
張肇烜
五月 20,2016
【人心人術】 左手拿畫筆,右手寫文章!台灣人文水彩畫家:藍蔭鼎
「一幅靈性,有深度的作品,往往是從嚴謹的生活中孕育出來的。」 ──藍蔭鼎 一生際遇特殊的藍蔭鼎(1903-1979)曾被歐洲與美國藝術評論學會,聯合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他的畫作常描繪台灣田園鄉野之美,特別是故鄉宜蘭、他的文學作品也被選入國文課本,堪稱是「左手拿畫筆,右手寫文章」。 藍蔭鼎出生在日治時期的宜蘭羅東,父親是清末秀才,擅長書畫及文學,但是家境並不好。...
環境經濟
林宏燦
五月 10,2016
先別提農村再生,你有聽過「農藥代噴」嗎?
今年的農民節如同往年一樣,各地縣市政府和農會都會舉辦農民的表揚活動,在站台上往下看去,台下滿滿的都是髮色鬢白,臉上全是歲月痕跡的老人家。大家都知道農村的凋零,大家都對此發出各種警訊,但是,官員們要嘛沒有實務經驗,要嘛就是離農業太遠,台灣的農業政策總像是鬼畫符,令人百思不解。 農產業要振興,農村要留住人,最根本的就是工作環境的改善。唯有讓第一線人員獲得更好的資源與裝備,讓現場的從業人員更安全...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陳德愉
11 月 29,2015
【內地想想】 尋找田園生活的可能性,從「青年農村見習」開始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坐著汽車、火車,甚至是高鐵,呼呼地離開城市進入一片鄉野。走進田間,那微微潮濕帶點辛甜的青草氣,鑽進鼻孔直衝腦門;霎時間,你的心情霍然開朗。 許多人這時候會想起了自己的故鄉,鄉下的田。那可能還在,由老一輩守著,更可能是爸爸爺爺阿祖在好多年前就離開的一片土地,只在相片裡見過。總是在這種時刻,濃濃的鄉愁就這樣地,從心裡溢了出來。 從我寫農業、...
陳德愉
9月 04,2015
【內地想想】 給中南部年輕人的忠告:誰說台北才能練武功?
上星期〈老農夫找徒弟〉文章登出後,我打電話問候老農夫歐輝雄,他很高興地告訴我,文章上線後兩天內,他接到超過200通電話和簡訊,都是想要來向他學習自然農法的年輕人。 有些年輕人告訴他,到中寮不方便,但是仍然非常想要學習,所以歐大哥決定要把他的許多經驗,都貼在他的臉書上。 在這兩天內,我的文章大概是2,000閱覽人次,在想想論壇,實在很普通,這裡多得是上萬甚至十幾萬閱覽次的文章。...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環境經濟
陳清池
8 月 11,2012
台灣消失的感恩文化
在台灣話裡有個道地而古老的詞彙「Lo lat」(勞力),即使對台語而言,「勞力」之美就有如夏威夷語的「Aloha」一般,但在今日的台灣年輕一代當中卻不幸失落了。 事實上,我再也想不出任何比「勞力」更具代表性的台語詞彙了。 「勞力」在二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之前曾在台灣廣泛地使用,其漢字「勞力」,一如當時台灣的農業社會,「勞力」是最基本的要素。早年的台灣農人並不僱用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