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左翼
電影戲劇
晏山農
6 月 07,2016
【山農說書】一道紅色流星匆流逝──憶及80年代初的一部卡通
自小喜歡看卡通,及至上大學亦不改其志;就中,有部影片迄今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話說方為大一新鮮人的那個月,放學回家扭開電視看卡通用以平衡甫受法律課程衝擊的心情,轉到台視「童話世界」系列,片名叫《淘氣姑娘》,向來對少女漫畫毫無興趣的我(所以我完全拼湊不出經典卡通《小甜甜》的完整劇情),本想立即轉台,但初始的背景提示標誌著普法戰爭後,法軍慘敗以致拿破崙三世及其大軍被俘⋯⋯,對歷史敏感如我者就此定格,...
主權兩岸
曾昭明
3 月 24,2016
天朝主義經濟學眼中的318運動
318 運動兩週年之際,臺北有個過去十幾年高掛「反 WTO」、「反全球化」大旗的媒體,特意將學者瞿宛文的舊文〈從太陽花學運談起:反全球化與反中〉拿出來重新刊登。對這篇文字,不少朋友感到疑惑:這樣的政治經濟學論述,究竟是要做什麼呢?要表達什麼樣的願景呢? 大略來說,瞿宛文此文傳播的觀點,恰好可與另一位天朝主義「左派」文人林正修的立論做個對照(關於林正修的論述,此處不再申論,請參閱〈「泛亞主義...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海東青
10 月 25,2015
和小熊一同探問戰後日本:雜記小熊英二訪臺(下)
終戰七十年之際,日本是否(再次)道歉,也是關注焦點。究竟日本社會內部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呢?小熊在24日臺大歷史系的演講中表示:年輕人大部分對過去的戰爭記憶其實並不關心,也沒有什麼想法,這是全世界的現象,日本也不例外。雖然網路右派言論顯著,但曾經有調查指出,這些網路右派只佔網路人口的1%不到,因此很難說年輕人有右翼傾向。但這並不是說年輕人有意識地否定右翼,而是因為他們並不怎麼關心這項議題...
全球脈動
海東青
10 月 24,2015
和小熊一同探問戰後日本:雜記小熊英二訪臺(上)
適值台灣「光復」七十年。七十年來,隨著國境線的增生與改劃,經歷同一場戰爭的各地民眾,經歷了不同而彼此陌生的戰後。隨著冷戰結束與民主化,在國族敘事下被壓抑數十年的那場戰爭,又以多元的面貌在歸返於我們眼前。七十年間,「戰爭」與「戰後」如何互相型塑,而我們今天又當如何面對這七十年的臺灣、東亞與世界呢?恰在九月,秋颱杜鵑來襲之前,日本歷史社會學者小熊英二為聯經出版新書《活著回來的男人》(...
全球脈動
曾昭明
五月 16,2015
中國式「儒教自由主義」在希臘
一 21世紀初,「走出去戰略」寫入中國的「十五計劃」綱要;中國企業「走出去」,正式成為中南海的國策,已有超過十年以的歷史。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企業走到哪裡,「新殖民主義」的爭議就走到哪裡。這其中,非洲的案例約莫是歐洲媒體爭論最厲害的地方。然而,如果歐洲人要思考「中國式新殖民主義」,其實不必遙望非洲,這個過去歐洲殖民主義的「原鄉」;歐洲人只需要轉過身來,看看自己的後院,看看希臘...
朱真一
9月 15,2014
你們台灣人不要有意識形態
看到藍士博在9月1日的大作〈展書如見人,峨然矗百年──史明及其《台灣人四百年史》再版的時代意義〉,我特別注意看因為史明的書是我最常用及偏愛的參考書。看後第一個聯想是,一位來自台灣的大學教授,會議中的發言「你們台灣人不要有意識形態」。 先說藍文中我印象深的幾點,藍先生說「證明台灣獨立並非只是悲情、苦悶的訴求,而是具備本土立場的政治思潮」,但是「殖民地社會的台灣迄今猶未正視的精神資產...
張智程
9月 09,2014
【京都想想】 台日公民社會為何無法建立對話、合作與連帶?(上)
隨著318後台灣新公民政治路線的穩定成形,定調於進步路線的公民政治,提出「中國因素」與台灣內部黨國政治資本的結盟,作為今日台灣社會民主與進步價值發展面臨最大的敵人。因此台灣的公民力量近來積極尋求與香港、中國公民社會、乃至圖博的行動者們建立對話與連帶。然而在東亞地緣政治上對台灣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日本,台灣的新世代行動者們卻仍然苦惱於不知如何開啟對話。...
許仁碩
9月 02,2014
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上)
若說311震災捐款是讓一般的日本人第一次意識到台灣這塊土地的存在,今年三月以降的一連串行動,則是讓日本各界意識到台灣公民力量的存在。因此而對台灣開始有興趣的日本各色團體實不在少數,他們各自主張些什麼,對於他們伸出的友誼之手,應如何應對,實在是日後交流必須面對的課題。以下將分別簡介日本左右翼之脈絡,並討論應如何與之互動。 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 在七月初,...
李拓梓
6 月 03,2014
【週二想想】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轉眼學運已經結束一個多月,立法院又恢復莫名其妙的議事運轉、執政黨依然故我,在野黨換了主席,幾位熟識的年輕夥伴真的決定冒著和運動圈不如甭認識的風險來「把手弄髒」,加入包含自我革命意圖的政治改革的行列。我看著他們,覺得他們真是時代的弄潮兒,畢竟我這不老不小的人,已經沒機會做這種選擇。這幾日以來,腦中一直盤旋的是一本翻譯書名和原文書名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作品《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盧斯達
11 月 19,2013
誰是XX人?
頭腦混亂的左翼青年愛問香港人:「誰是香港人?」資深愛國中年吳志森也來問:「誰是台灣人?」這是很低B的思考迴路。正如我們不會問吳志森:「誰是吳志森?」一樣。 去詰問一些不證自明的東西,不是極端愚蠢,就是居心叵測。說到今日,還是用「同文同種」的眼界去看身份認同,十分落後。講「血緣論」,「台灣人」的身份便是虛妄,人人骨子裡都是「中國人」。這是兩岸「統派」及共產黨站穩了的統一口徑。...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