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歷史古蹟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劉彥甫
11 月 01,2016
台北城南舊夢
「日日城南路,春風聽鷓鴣;最佳煙雨景,一幅輞川圖。」記者尾崎秀真在《台灣日日新報》以詩作歌頌的台北城南,區域內現有留存的歷史建物與博物館密度為全國第一,更是戰後許多詩人、文學家曾於此漫步交流,孜孜不倦創作的魂縈舊夢。隨著北市府將目光聚焦在「白晝之夜」活動的北門與台北西區;行政院則專注於啟動「大南海文化園區」,區域位置恰好處於上述兩者之間的城南,正面臨進退失據與都市更新,可能改變街景容貌的寒顫之中...
教育文化
王麒愷
8 月 29,2016
從鹿港龍山寺單彩工程思考傳統技藝斷裂
去年5月龍山寺單彩爭議讓許多鹿港人起身關注這座地方悠久且重要的文化遺產,熱烈程度可以說是當今台灣社會少見。正因為施工有了爭議,而讓我們看見修復背後的傳統技藝斷裂現象,透過龍山寺單彩修復案,值得我們今日重新省思台灣文物修復問題。 首先我們先回溯過去龍山寺是如何整修的。 在清、日治時期間,龍山寺的修復一直是民間郊行(清)、商行(日治)重要的大事,...
環境經濟
洪德仁
8 月 10,2016
公民怎麼參與古蹟修復
古蹟是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可以是建築物、傳統聚落、老街、遺址或其他歷史文化遺跡,就變成當代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古蹟的保存、修復和活化利用,以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成為國人重視的一環。在古蹟的修復過程中,除了著重原地保存、復舊如舊等原則之外,也著重公民參與,因此,文化資產保存法或相關修復計畫,都要求要有「...
歷史書寫
思其
3 月 01,2016
北門‧忠孝橋‧三井舊倉庫──看台北西區的重整與時代產物
2016.2.7這天,遮住台北市北門屋頂的忠孝橋引橋,終於在市長柯文哲的強力執行下,進行拆除。柯市長最近為了復興歷史悠久且外觀較為老舊的台北西區,而啟動了「西區門戶計畫」。這項計畫是要將北門做為台北西區的門戶,並逐步規劃其所在的周遭環境,而執行這項計畫的第一步,即是拆除位於北門上方的高架引橋。這項拆除工程,自2016.2.7除夕開工,並於2.13初五完工。...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許又方
2 月 15,2016
重見北門,人文才有天光
被「禁錮」長達三十九年的台北「北門」,終於在忠孝橋引道(北門高架橋)拆除後「重見天日」。在筆者看來,北門重現的意義不僅止於交通,更具歷史與文化的深刻意涵;同時,也啟發某些關於「人與城市」的哲學思考。 北門又名「承恩門」,建造於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是目前世上僅存的閩式碉堡城門。它既見證老台北「大稻珵」的興衰,同時也見證台灣從清領、日治、國府遷台到民主化發展等百年滄桑歷程,...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廖志峰
11 月 06,2015
我的北門
我總是由南往北的方向看著北門。這座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仍維持著當初建成原貌的古城門,正式名稱是承恩門,建築的風格是閩南式,一座封閉型的碉堡。雖是台北最古老的城門,也被列為國定一級古蹟,在現存的城門群中,其實也是最不顯眼的一座。 我想不透它是如何躲過二戰,以及戰後被拆除重建的命運?而偏偏歷經戰火而倖存的它,卻又被後來興建的高架橋及引道包裹環繞。一座城門象徵著的莊嚴重鎮,蕩然無存。...
全球脈動
劉世忠
10 月 15,2015
【台灣與世界】 哈瓦那・台南・拉巴特
加勒比海的古巴哈瓦那、台灣文化首都的府城台南、北非摩洛哥的拉巴特,這三座位居地球三個不同大陸的城市有什麼共同的特色? 它們都是很老、很舊的城市。 我的旅行足跡,特別喜歡慢行、踩踏、感受古老城市那徐緩卻強而有力的脈動,因為古老的城市總有說不完的動人故事,更有樸實懷舊風情綿延而出的深層人文價值。 大文豪海明威最愛的哈瓦那舊城區,洋溢西班牙殖民風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史努比
9月 28,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建立歷史感:從路旁的坂本龍馬遭害碑到那些被丟棄的台灣歷史場所
幾年前到台南烏山頭水庫旁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一遊,像個遊客一般的瘋狂拍照之後,靜下心來閱讀說明,才發現八田一度駐台北服務於台灣總督府,而他在台北的舊居位置,就在現在濟南路的中國航運大樓。敲了一下自己的頭,因為當時還在跑立法院新聞的我,對中國航運大樓再熟不過,至少經常去它樓下的那家7-11,卻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 返回台北之後,再一次的站在中國航運大樓前,下意識的閉上了眼。五秒鐘的時間內,...
歷史書寫
宋元馨
8 月 24,2015
重建基隆驛:古蹟修護與轉型正義的矛盾
關於基隆消失的美麗車站,可以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起,當時的日本將基隆視為北玄關,因此用極高的美學審視各種公共建設,很難想像基隆市區曾經有獨步全台的都市公園、巴洛克式的郵局,並且擁有當時位居全台最美麗車站之冠的「基隆驛」。但這些建設在二戰結束後徹底翻轉,由於國民政戰後財務拮据和對台的暫居心態,不用說美學,對於成本的斤斤計較和粗糙工法,留下大量軍營式呆板建築,基隆驛也因為改建而盡失原味。...
文化研究
陳怡秀
6 月 04,2015
【日本想想】 自己的銅像自己救:從二宮金次郎、八田與一到蔣介石
根據教育部字典釋義,銅像意指「以銅塑鑄成的人像,紀念有特殊勳勞的人。」 最近在台灣,蔣公銅像命運多舛。而在日本有一個人物,同樣是銅像,卻命運大不同。日本電視台由偶像團體嵐所擔綱主持的節目《嵐にしやがれ》(台譯:嵐的大挑戰)於5月30日播出的內容中,包含了一項搶救「二宮金次郎」銅像的計畫。 二宮金次郎,又名「二宮尊德」,他是江戶時代後期的農政家、思想家。從小父親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