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主義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邱振瑞
6 月 28,2023
【日晷之南】中野重治與早春的風
前言:在日本軍國當局看來,他們對那些否定私有制和君主制潛在的或明顯的擺出戰鬥態勢的反對者,事先已做過深入研究並保持高度的戒慎恐懼,一發現用暴力來破壞社會秩序的徵兆,就會立即展開無情的逮捕,以此維繫和鞏固自身政權的穩定。而向來崇尚暴力推翻政權的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以及共產主義者,他們又是如何與整肅逮捕正面交鋒的呢? 三一五事件改變了社會主義者的世界...
書評書介
9月 24,2019
《想想20世紀》:馬克思主義與辯證法的虛實
編按:探討馬克思主義對歐洲革命的影響,是賈德(Tony Judt)和史奈德(Timothy Snyder)這兩位研究東歐的歷史學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段對話提到馬克思主義對群眾的魅力,以及兩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詮釋者:恩格斯與列寧。 賈德:馬克思主義當時是歐洲激進思想的深層結構。馬克思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他自己便綜合了十九世紀早期許多社會批判和經濟理論的潮流:比方說,...
歷史書寫
Nam Quốc Văn
2 月 19,2019
【越南想想】中國在越中邊界戰爭吃鱉的原因
公元1979年2月17日鄧小平突然發動十萬大軍侵略越南北部邊界,並聲稱數天之內就可攻下越南並逼越南政府投降。這批軍隊分別由雲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向越南的諒山、高平、下江、老街、萊州出兵。結果這批囂張的中國軍踢到南方鐵板,在短短一個月內死傷數萬人。最後,鄧小平自慰式地宣稱已經達到「懲罰越南」的目的所以停戰,於3月17日將中國軍隊完全撤退。撤退途中還喪心病狂地刻意摧毀沿途的醫院、民宅及所有建築...
歷史書寫
曾建元
3 月 07,2017
俄羅斯十月革命100年:那些在歷史中喟嘆的偉大政治承諾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今年是俄羅斯十月革命100年。 1917年11月7日,俄羅斯十月革命爆發,推翻了二月革命後建立起來的共和政府,由列寧(Vladimir Lenin)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Bolshevik Party),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接著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在歐洲、亞洲各地以及美國、日本,皆爆發了罷工或人民抗爭事件。...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伊洛人
3 月 11,2016
【中國想想】 獨立與社會主義,從思考二二八到重新思考中國內戰
《苦勞網》去年發表了一篇〈重新思考二二八〉的文章,提到了台灣目前民間關注二二八事件的時候忽視了左派視野,進而提出將台灣人反抗國民黨外來政權的行動放進中國內戰脈絡之下研究。作為中國人,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中起到了不可忽視作用,最後卻被共產黨收割迫害的獨派力量。 在那個多災多難的年代,二戰剛剛結束,國民黨蔣政權靠著優勢兵力劫收大量日軍物資,...
史努比
10 月 19,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尋找台灣Bernie Sanders──一個74歲白髮候選人告訴我們的事
在台灣的我們忙著吵國民黨是不是會、又該不該換柱時,上週美國民主黨舉辦了第一次總統初選電視辯論。其實美國人在辯論結束後也忙著吵架,吵的是究竟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還是以獨立候選人參與民主黨初選的山德斯(Bernie Sanders)獲勝。 很有趣的是,網民一面倒認為山德斯贏了辯論,但媒體、評論界則一致認為希拉蕊表現較佳。事實是,兩人可能都是贏家,...
文化研究
林育立
12 月 12,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四】體驗撕裂最具臨場感的所在:伯瑙爾街的柏林圍牆紀念園區
圍牆將柏林分成東西,也將西柏林團團圍住,豎立近30年不僅成了威權象徵,其生冷醜陋也被兩側居民所痛恨,欲除之而後快。倒下的短短一年內,大多被拆個精光,目前僅剩下少數零星的路段。其中,綿延一公里的東岸畫廊是最長的遺跡,各國藝術家以衝破鐵幕等主題,在混凝土的牆上彩繪上百幅壁畫;而見證美蘇坦克對峙、戰火一觸即發的查理檢查哨,也是觀光客到柏林必訪的景點。 不過,圍牆傾倒四分之一世紀以來,...
林育立
12 月 09,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一】底層工人寫革命史:民主文物館靈魂人物賽羅(上)
25年前的11月9日柏林圍牆倒下,一年後兩德統一,歐洲結束戰後長達40多年的對峙和分裂。德國在東德由威權轉型為民主後,即立法追討共黨黨產,開放情治檔案供全民調閱,並在監獄和情治單位等威權統治的遺址廣建紀念館,揭露獨裁政府侵犯人權和追究加害者不遺餘力。時值2014年國際人權日,旅居柏林的林育立將以一系列報導,回顧轉型正義在德國的實踐。 「剛剛才有一位八十歲的老人來,...
音樂藝術
陳婉伶
10 月 05,2014
【想想副刊】給下個世代的春風少年兄─1990與居住正義
1990年,股市甫攀萬點,房地產在時代頂峰,陳小雲主打歌吆喝著「做總統大家有機會」,人們從長期的政治、文化的壓抑下起身,搖曳走過人潮漸湧的街,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都留著厚實瀏海,踮著飛舞步伐,像小虎隊與憂歡派對一樣無邪,像「天天開心」一樣逗趣。 此刻林強悍然舉起手,一曲「向前走」宣示他北奔的決心,多少四、五年級生當年南來北往時,心底奏著這首歌,好像可以解消在台北車站的驚惶、...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藍士博
9月 01,2014
展書如見人,峨然矗百年──史明及其《台灣人四百年史》再版的時代意義
《台灣人四百年史》(以下簡稱為《四百年史》)自1962年首次出版已經過了半個世紀,近日終於在眾人共同的努力之下重新再版。這套書的再次現身,不僅是這幾年來重新發掘、詮釋「史明學」的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也為近百年來台灣人自我追尋與追尋自我的艱辛歷程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見證。 戰後東瀛的台灣研究系譜 「史明」及《四百年史》的誕生,體現的是近代台灣人群體對於現代歷史意識的覺醒。...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