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波蘭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陳力綺
3 月 01,2022
【波蘭想想】從烏、俄戰爭想想台灣
根據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2月27日的一則推特,從烏、俄戰爭爆發至當日,已有超過20萬名烏克蘭人順利逃到波蘭避難。[1]波、烏兩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相近,就連國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波蘭國歌的第一句是「波蘭沒有滅亡」(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而烏克蘭2003年改版前的國歌第一句則是「烏克蘭尚未毀滅」(Ще не...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陳力綺
12 月 10,2020
【波蘭想想】距離就是一種美的波蘭師生關係
波蘭是一個很適合旅遊的國家,不只風景優美,而且物美價廉。但對於想要去歐洲國家留學的台灣學生來說,波蘭常常都不會被列在首選名單內。 關於波蘭的大學,比較廣為人知的有下列這幾個特色: 一、波蘭國立大學的不同系館常座落於城市的各角。如果你/妳去克拉科夫(Kraków)旅遊,經過的某個古老建築物,有可能就是亞捷隆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的某個系館,...
全球脈動
陳旻祺
11 月 12,2020
【波蘭想想】波蘭年輕世代
在介紹波蘭的資料裡,也經常提到波蘭大約有90%的人信天主教,但如果跟就讀大學的波蘭年輕人討論到這話題時,他們認真地向我解釋著此項數據無法反映事實。大部分的波蘭人一出生就接受洗禮,皈依天主教,現在的年輕世代雖然長大後不信教,但也沒人會特地去把自己的名字從天主教名冊上移除,所以才會有這種假象,而現今大多只有老年人才會每天或每星期上教堂彌撒禮拜,其他的人幾乎就是重大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
全球脈動
陳旻祺
3 月 25,2020
【歐陸想想】越南人在波蘭
在波蘭,我對亞洲餐館的第一印象,就是越南料理混和了一點泰式以及一點中式元素,且大部分都是由越南人所經營的;在日常生活中,用餐時也常看到越南食品,比如:連鎖超市Biedronka裡有越南炸春捲,常去的素食餐廳裡也賣越南河粉,日式壽司中有時也出現越南春捲皮。 因為這一連串的越南元素,我試著去了解越南與波蘭兩國之家的關係,才發現當初在1950年代共產時期起,由於雙方國家有過一些交流計畫,...
文化研究
陳旻祺
2 月 11,2020
【歐陸想想】波蘭是東歐還是中歐?
之前有位朋友跟我聊著,我什麼時候從波蘭回台灣,因為他想趁我在波蘭時,來東歐玩玩。我看著這則訊息,明知朋友意指想來波蘭一遊,但心裡想的卻是我在中歐啊,並不在東歐! 為何會如此敏感呢?到波蘭前,我也曾理所當然把波蘭歸為歐洲東部一國,畢竟這就是我們從小所學、聯想到波蘭時的關鍵字──「共產國家」、「東歐」;但來了波蘭以後,幾次跟當地人交談時,發現光是對波蘭的地理位置定義,就有明顯的落差。...
全球脈動
陳力綺
4 月 17,2019
【波蘭想想】罷工的波蘭醫護人員與中小學教師
這幾年,台灣人的勞權意識逐漸上漲,除了一般的勞動階級外,就連外界眼中光鮮亮麗的高薪族也開始出現罷工潮,包括2016年的華航空服員罷工跟前陣子的華航機師罷工。但跟波蘭相比,台灣每一年的罷工事件真的不算多。 在波蘭,罷工和街頭示威遊行都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一件事。例如,2007年數千名醫護人員為了抗議波蘭的國營醫院薪資太低,在波蘭首都華沙(Warszawa)舉行罷工示威遊行。十年後的2017年,...
文化研究
黃彥瑄
1 月 03,2019
政治如何改造藝術和愛情?談《沒有煙硝的愛情》中的知識份子與愛人
《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作為波蘭道德焦慮電影的延續體,故事內容緊扣於五〇年代時期,受政治勢力影響下的愛情羅曼史。這部片極具私密性的描繪男女間的情愛關係,然而這種情愛關係卻脫離不了現實的政治處境,從而體現出時代的紛亂。 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Pawel Pawlikowski)憑藉本片贏得第七十一屆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並將角逐於第九十一屆奧斯卡金像獎「...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陳力綺
11 月 23,2018
【波蘭想想】關於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波蘭的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這禮拜二年級的溝通課,我們閱讀了一則關於葉永鋕事件的報導,並針對這個議題做了許多延伸討論和思考。 因為幾個月前和林滄海(Eryk Hajndrych)共同翻譯的波蘭童書《蝸牛小ㄕㄢ是男生或女生?》[1]已於上個月月底出版,讓我不禁思考,在一個天主教教徒佔多數的國家裡,童書出版及兒童教育竟是如此先進、開明。那這個國家的人民,甚至是年輕人,對同志議題及婚姻平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全球脈動
李奕萱
11 月 04,2018
走過猜疑與傷痕:從電影看波蘭版「白色恐怖」
波蘭慶祝獨立100週年時,《Idź Pod Prąd TV》電視台在節目公開支持臺灣獨立,甚至有「對中國說NO,對臺灣說YES」的發言,此舉引起臺灣、中國的討論,波蘭駐中國大使館甚至還需要出來聲明,波蘭奉行「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但不限制民眾言論自由。 《Idź Pod Prąd TV》的辦公室在盧布林,有相當多臺灣人在當地習醫,應該是波蘭的城市中,臺灣人最密集的地方。...
文化研究
陳力綺
五月 13,2018
【波蘭想想】花是奢侈品還是生活必需品?
「戴洛維夫人說她會自己去買花。」英國的意識流小說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以這一句簡單的話開啟了小說《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的序章,以及主角戴洛維夫人為丈夫晚宴的準備。對戴洛維夫人這樣一個英國貴婦人來說,一天的生活就從出門買花開始。 花對歐洲人可以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不只英國人愛花,波蘭人更是生活中處處都能看到花的蹤跡。...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