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棒球場
運動休閒
,
休閒育樂
許又方
2 月 03,2015
大巨蛋究竟能不能打棒球?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遠雄大巨蛋究竟能不能打棒球的問題,正確點說,大家擔心的應該是它符不符合棒球場的「標準規格」? 就棒球論棒球,目前尚未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球場標準規範,特別是在外野的設計上。喜歡棒球的人大概都對球場內野的規格瞭若指掌:四個壘包間的距離分別是90英呎(約27.5公尺),投手板至本壘間為60英呎6英吋(約18.44公尺)、至二壘壘包則為20.35公尺,...
運動休閒
,
休閒育樂
林駿傑
12 月 07,2014
來自無間地獄的「直球」?台灣棒球的決戰時刻
近日棒壇紛擾,圍繞在一位台灣球迷熟悉的投手。我一再想起主播徐展元於五年前《大學生了沒》中的一番話: 「那些打放水球的球員,都應該下19層無間地獄去,而且在他們這輩子,停止呼吸前的那一刻,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棒球場上放水。」 想起那位逐漸被遺忘的投手,正用他僅存的棒球生命,在無間地獄裡投出震驚世界棒壇的直球,他對決的,不單是另外一片天空,更是棒壇禁忌的問題。 曹錦輝,...
政黨政治
史努比
12 月 01,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民進黨什麼時候才能開心
11月29日晚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率黨部主管迎接1949年以來該黨的最大挫敗。同一時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率黨內人士一字排開,奇怪的是他們臉色也很凝重,感覺比較像是敗選記者會而非勝選。接下來,湧出一卡車的評論警告民進黨「不要太開心」、「今夜不是民進黨的成功」。勝文不開心,國民黨不開心,藍營支持者傷心,懲罰國民黨的選民這一票投得不開心,連民進黨也不開心,真是奇妙的一場選舉!...
休閒育樂
,
主權兩岸
史努比
11 月 17,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捍衛中華民國,從球場開始吧
週日晚間,穿著「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球衣的台灣代表隊,在台中洲際棒球場以9:0完封日本隊,拿下21歲級(21-and-under)的世界盃冠軍。大約在同一時刻,台灣隊在台北體育場東亞盃足球資格賽第二輪出戰香港,場邊有球迷拿著這麼一幅海報,上面寫著「郝伯伯,快來球場和我們一起捍衛中華民國」;終場主隊不幸以0:1敗北。 每個人都為棒球隊的表現喝采,...
黃俊堯
3 月 08,2014
南風1931:KANO 本事
【一壘】 北迴歸線上,烈日無差別地熨炙著棋盤狀的街巷、街巷間木屋錯落的黑瓦。小城剛取得一個叫作「市」的新身份。城西曠野,全亞細亞最大的灌溉系統剛開始孕哺一方方良田。拓殖者古銅色的夢尚未頹圮;在小城的雞啼犬鳴間,在小城邊緣依稀可聞的蔗甜稻香裡,舞踊著南風。 這一方時空,透過油彩,土黃,橄欖綠,混明明暗暗的藍,不久前才層層疊疊地定格、顯影於「溫凌媽廟」、「嘉義街外」、「...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張智程
2 月 06,2014
【京都想想】被「歷史課綱」強迫遺忘的「歷史」觀點?──貫穿《大稻埕》與《KANO》的大時代關鍵字:「大正民主」下的台灣主體歷史敘事
今年兩檔本土電影即將陸續上檔,《大稻埕》與《KANO》,這兩部電影的共通性,是兩者同在在刻劃著二十世紀百年台灣史歷程中第一個燦爛的年代,也就是日本所謂的「大正民主」時代。 台灣在1920~30年代伴隨著日本統治而走入近代國家,同時告別過去而轉型為現代社會,資本主義與大眾消費形成、現代國民教育的普及造就出台灣第一代知識分子,市民社會影子也逐漸形成,...
歷史書寫
李拓梓
3 月 31,2013
【週日想想】先有民族還是先有國家?
上星期談到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比連續劇還曲折,有些朋友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我所提到被扭轉為日本人認同的的「漢人認同」說,缺乏多元族群的概念。 但我卻認為,當時的人們不太可能具有當今看來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多元族群」觀念,因此幾經考量,還是選用了「漢人」字眼。 我選用「漢人」的時候的確有經過一些考慮,我認為中國人、華人或者中華民族,當時都是相當模糊...
運動休閒
李拓梓
12 月 09,2012
【週日想想】小巨蛋與逝去的棒球場
今年冬天的棒球圈很熱鬧,各國的季後賽剛剛結束,各種錦標賽又跟著開打,首度在台灣舉辦的「冬季聯盟」也如期舉行。只是場內熱鬧,場外卻冷冷清清,看轉播就發現球迷門可羅雀,也難怪有錢大亨搶著要買媒體,積極求售的職棒隊卻乏人問津。 台灣人喜歡說棒球是「國球」,官員也喜歡沾光辦理各種轉播。但走闖各大公園校園,就會發現打棒球的小朋友越來越少,民眾對棒球的喜愛似乎僅限於打開電視,連到球場看球都顯得懶。...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