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教育
文化研究
阿圖賽
五月 02,2017
【縮影人間】房思琪們的秘密
甫出版《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年輕作家林奕含自殺殞落,家人發表聲明表示,林奕含選擇結束生命,是因為走不出遭補習班老師誘姦的夢魘;《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描寫林亦含被一個補習班名師誘姦後,引發痛苦憂鬱的真實記錄和心理側寫;書中的角色與故事都是林奕含的親身遭遇,寫書的目的是希望社會上不要再有第二個房思琪。 只是,這社會上的房思琪不計其數;只是,這些房思琪多數都選擇沈默,直到被發現。...
教育文化
江河清
12 月 25,2016
「子女教育,父母決定」嗎?Think again
在婚姻平權辯論中,最詭異的現象就是反對者一直把不相干的性別平等教育拉來批判,他們最主要的口號是「子女教育,父母決定」。這個口號有好幾個問題,首先,它強調以「父母」身份為主體指導教育,而不是以孩子為主體。我國《國民教育法》和當代主要教育理論都強調教育的民主化,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所有其他人則是扮演協助學習的角色,但這個口號不但特別特別強調「父母」的身份,甚至是一個具有決定權的角色。...
書評書介
小野
10 月 10,2016
【書摘】一直撒野:你所反抗的,正是你所眷戀的
一直撒野:你所反抗的,正是你所眷戀的 作者: 小野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16/10/01 CHAPTER 1 不是學校的學校 二十四歲那一年,我終於找到一家「不是出版社的出版社」出版我的第一本書《蛹之生》,竟然誤打誤撞成了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封面的書名和筆名都由爸爸用毛筆題字,這樣的印記一直維持到我的第八本書《蘋果樹下躲雨》。...
教育文化
郁郁蔥蔥
6 月 02,2016
腐爛的服務學習 變相的壓迫
很多大學的畢業門檻中都包含了一項被稱為「服務學習」的內容,它以服務時數為計算標準,通常是零學分的必修課程。服學原本是學生自己發起的新式教育模式,但現在實際上已經腐爛變質,成為學校壓迫學生的一個方式。去年一位南藝大的學生因為服務學習過度疲勞而發生意外,當時也引起了一些討論,但很可惜大多數討論都指向學校的責任問題,而較少批判「服務學習」本身。一年過去,各學校的服務學習也照舊,...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莊博安
五月 13,2016
鄭捷死了,然後呢?
5/10晚上,那幾聲槍響後,我難以入睡。 不是因為執行死刑後覺得「正義」被實現爽到睡不著。也不是因為死刑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瞭解社會脈絡如何產生這樣的狀況;是我總覺得怪怪的,認為事情有這麼單純嗎? 我看過許多網友的說法,有些覺得馬政府在5/20前開始刷「存在感」,有些覺得為了掩蓋巴拿馬文件的風暴,但不了鄭捷的「插隊」必定有些陰謀論在裡頭。的確,我也是這麼部分認為,...
教育文化
劉威良
4 月 23,2016
台灣教育,怎能只為孕育明星學子?
以前在高中時,我們都拼死拼活地希望上明星學校,大人要我們去當鯉魚,我們就去當鯉魚。要我們躍龍門,我們根本連想都不想地就拼命往上跳。跳躍過得很僥倖,跳不過的,傷心欲絕,這是大家在台灣根本不可避免的第一戰。不管是考上所謂好的或壞的學校,都給自己人生打了一棒,許多國中時的好同學,也因為考上不同的學校,而同學情誼生變,國中畢業同學必須承受好壞的社會風評,也讓學子對自我評價出現人生的勝利組或失敗者的區別心...
教育文化
李心文
2 月 04,2016
「利用頂尖人才」與「供養頂尖人才」的差別
近日常在台灣媒體上常看到一些高教相關問題,包括人才流失、排名不佳等。有些聲音主張,應該即刻為教授加薪,而教育部也有「國際共同人才培育計畫」,似乎都是為了要解決這兩大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兩貼藥是否有效。 政府應想辦法利用頂尖人才,而非只給高薪 加薪就能解決大學排名不佳的問題嗎?本人持高度懷疑的態度。我不是說政府不應該為教授加薪,或是不應該花錢投資高等教育──台灣教授薪水低的確是一個事實,...
教育文化
奉君山
1 月 04,2016
關於教育的兩種基進想像
關於教育的一種基進想像:免費的均優高等教育 對於教育,長久以來有種基進的公共化想像:認為中小學公立多、高中大學私立多的現象,代表整個教育資源是呈金字塔型的分配。而在大學中,前段補助多、後段補助少,也加劇了金字塔型的分配。金字塔型分配,就代表越往高端越稀缺,競爭就會越劇烈。所以這路基進的教育公共化思考,主張不只要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均質,連高等教育也要均質化、公共化、免費化。...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1 月 17,2015
【學與業壯遊】 提倡創新和研發,何不從「打破授課常態」開始?──《大學的藝術》之十二
在台灣幾乎所有大學,大部分的課程都是長成這樣: 1. 由一個教師從頭上到尾,超過一個教師的很少,偶爾外請講者。 2. 每周上課一次,每次連上三節或兩節。(學生往往同時段修5-10門課程) 3. 延續一學期,也就是大約15到17周...
教育文化
廖浩翔
10 月 29,2015
若教官退出校園,我卻擔憂問題不會解決
在自由化、民主化的今日,相較於過去,學校對於學生的管理已經寬鬆許多。但是仍不時能在學生口中聽到受到學校不合理待遇的情事,而多數事件的矛頭都指向教官的規訓。 我曾聽我學弟口述關於母校因為教官的不當懲處學生而上新聞的故事脈絡: 在一天的放學時間,一位學弟在校門口要出校門時,被教官以「穿著便服短褲」為由計了一支警告,並要求換回校服長褲後才可出校門。學弟相當困惑,想說既然已經記了懲處,...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