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東德
文化研究
趙崇任
12 月 05,2018
肩負勞動與家務責任的東德「現代女性」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分裂成向資本主義陣營靠攏的西德,以及向社會主義陣營靠攏的東德。兩者間的差異當然不只反應在政治層面,也在於社會與文化層面,例如性別角色。 戰後職場中「男性歸來、女性退位」的現象不只出現在美國,也出現在同陣營的西德。這時的女性「模範形象」被設定為只要負責料理家務與照顧兒女的家庭主婦,工作則交給男性負責。成為家庭主婦甚至被塑造成一種優越的形象,...
文化研究
何蕙安
10 月 08,2018
Mauer im Kopf : 柏林圍牆倒塌後 留在腦中的牆
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正式宣布統一,黑紅黃三色國旗在德國國會大廈升起。28年過去了,柏林圍牆早已倒塌,但仍然有一道牆留在大家的腦子裡…… 我的前同事Arvid跟我同齡,曾在成都攻讀考古,說得一口流利中文。他個性認真,待人誠懇;他選擇吃素,是綠黨的支持者,且持續在下班後志願教難民德文。我眼中的他是「愛與和平」的代言人。 我家在柏林東北邊的Prenzlauer...
書評書介
苔雅‧朵恩、理查‧華格納
4 月 19,2017
【書摘】德國文化關鍵詞:從德意志到德國的64個核心概念(上)
書名:德國文化關鍵詞:從德意志到德國的64個核心概念 作者:苔雅‧朵恩、理查‧華格納 譯者:莊仲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3/30 24.基本法(Grundgesetz) 生活在困苦的時代,挨餓是主要的問題,左派劇作家布萊希特對此曾有很露骨的說法──生活的一切只為填飽肚腹,只為免於飢餓。二戰結束後,德國女詩人瑪莉.卡許妮茲(...
全球脈動
劉威良
9月 17,2015
德國人與難民的共存共榮
德國近幾年來一直都有收容難民,媒體上對難民的消息,有負面也有正面。在一次參加非洲人聚會中,遇到一個熟面孔的退休德國婦人,她談到她當難民義工的經驗。她看到我就開口說,他們真是一群會感恩的又親切的好人。這句話讓我有些吃驚。這個中年婦人自願擔任難民的德文語言老師,在難民營當語言老師,她打心底喜歡這群膚色與語言都不一樣的難民。前幾天電視節目還特別針對難民潮,邀請過去身為難民的德國人來上談話節目。...
劉威良
3 月 26,2015
德國的第二次的轉型正義─解聘獨裁時期的所有司法人員,重新招聘
最近因為法務部提名大法官林輝煌而有爭議。很多人也討論到德國的轉型正義為例。德國在二戰後的轉型正義,確實做得不夠,有些法官在二戰前是希特勒幫凶, 在二戰後仍繼續當法官。這在德國社會也多有討論,但是沒有法制規定,政府也無法處置。另外,戰後的德國,仍需要有專業的司法人員,無法完全徹底解除納粹司法幫凶的司法人員,確實是德國社會最大的痛。但在當德國接受東德獨裁政權後,他們痛定斯痛,...
林育立
2 月 27,2015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八】 清查黨產 建立公平競爭的政黨政治
去年十二月五日,是德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一天。政治主張和核心幹部皆與東德共黨一脈相承的左翼黨(Die Linke),在東部圖林根邦(Thueringen)的大選獲得高票,首度拿下地方政府的邦總理大位,自共黨垮台四分之一世紀以來,再度握有政治實權。 柏林圍牆倒下後,東德共黨歷經多次改頭換面,目前已轉型成擁有相當民意基礎的民主政黨。東德民主化的經驗顯示,及早卸下歷史遺留的黨產包袱,...
歷史書寫
羅承宗
2 月 09,2015
法院是不是國民黨開的?──歷史面向的補述
撲馬律師日前於於本論壇發表〈法院到底是不是國民黨開的?〉,該文從法實政研究立論,內容精闢。惟歷史面向考察,稍嫌欠缺。法院到底是不是國民黨開的?本文藉此契機補述。 話說1995年臺中市發生衛爾康餐廳火災,高達64人不幸罹難。受害者家屬控告市長林柏榕未善盡督導之職責,惟時任國民黨秘書長的許水德卻反倒安慰林柏榕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值得注意的是,...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林育立
1 月 11,2015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七】就算撕碎也要討回真相──談德國如何復原政治檔案
「請大家穿上外套,跟緊一點,這裡像迷宮一樣,很容易走丟。」德國史塔西檔案局檢索部門的負責人包曼(Guenter Baumann),帶著我和幾位外國記者,走進庫房深處,停在一排放滿檔案夾的櫃子和地上堆放的紙袋前,彎腰從紙袋裡抽出一小張碎紙,拿在手上說:「我們都很想知道,這裡頭到底寫了什麼?」 包曼的疑問,正是德國政府備受全球矚目的政治檔案復原計畫,也是我們此行參觀的主要目的。 史塔西(...
文化研究
林育立
12 月 27,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六】打開傷口是為了復原─專訪史塔西檔案局局長(下)
清查公務員建立公信 在威權政治的深層結構,公務員與情治機關難免有一定的連動,有時還身兼警察國家的打手,當政府轉型成民主後,倘若無法就公職人員的責任有所釐清,人民將無從信任政府。因此,史塔西檔案局當初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清查前東德公務員和史塔西的關係,積極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史塔西檔案法》明定,各政府機關主管,得向檔案局提出詢問,要求釐清轄下軍人、公務員、法官、議員、選務人員,...
文化研究
林育立
12 月 12,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四】體驗撕裂最具臨場感的所在:伯瑙爾街的柏林圍牆紀念園區
圍牆將柏林分成東西,也將西柏林團團圍住,豎立近30年不僅成了威權象徵,其生冷醜陋也被兩側居民所痛恨,欲除之而後快。倒下的短短一年內,大多被拆個精光,目前僅剩下少數零星的路段。其中,綿延一公里的東岸畫廊是最長的遺跡,各國藝術家以衝破鐵幕等主題,在混凝土的牆上彩繪上百幅壁畫;而見證美蘇坦克對峙、戰火一觸即發的查理檢查哨,也是觀光客到柏林必訪的景點。 不過,圍牆傾倒四分之一世紀以來,...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