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在地經濟
環境經濟
張昭仁
3 月 04,2016
綠色價值的經濟策略
紅色供應鍊是過去八年馬政府親中經濟政策培養出來的產物,它的特點是對臺灣目前產業的替代性高,它有中國低工資,內需市場及共產黨政府的支持。過去跟他們互動高的產業都面臨他們的競爭,結果就是失血行銷,從壓低工資到潰敗被低價收購,進一步透過資本市場運作,用臺灣錢控制台灣產業。這己經不是假設性議題,而是馬政府末期正在發生的現在進行式,也是馬政府八年經濟政策的總結。 如何跳脫這個困境是台灣經濟迫切的議題...
葉淳之
6 月 22,2015
島內移民──也談,外地人在台南開店
這些年,古都台南似乎變得很夯,端午前夕,筆者回到府城故鄉,見到街上又有新店開張,是一棟老建築改造,販賣飲料輕食和生活雜貨,空間簡素大方、品項淡雅可喜,趨前一問,並非本地人,而是台北人來此築夢。 是的,現在看到台南新店開張,店主是外地人比例大為提昇,無論是觀光區的安平、正興街、孔廟文化園區,或是各處巷弄閒角,許多人到台南落戶,過起嶄新尋夢生涯。或許,當北部地價變得高不可攀,...
財政金融
蔡明芳
12 月 02,2014
【政策想想】面對全球化 台灣的下一步
台灣過去將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電子業,但電子相關產業發展的集中並非問題,問題在於廠商幾乎集中在中間或上游電子產業,在缺少品牌出海口,加以關鍵零組件掌控在外國大廠手中的情況下,電子廠商為了搶食外國品牌廠商訂單,都在「自己的廠商自己打」的情況下,形成低價與低利潤的「毛三到四」廠商。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廠商無法從外國大廠身上得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