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法國教育
教育文化
林柏寬
10 月 12,2016
沒有標準答案就是思辨與邏輯嗎?
每年六月法國高中會考普結束,就有一些台灣的媒體或是旅法的作家或教改人士大力盛讚法國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培養思考與邏輯,想要帶領風向批判台灣的教育制度。 法國洋洋灑灑的哲學考題,『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無知能是幸福的嗎?』這些被教改人士拿來批判台灣教育的哲學考題,看似沒有標準答案,...
教育文化
混世魔王
7 月 05,2014
台灣的作文題是要學生成為修行者!?
前陣子恰巧有許多關於各國作文風格的新聞,例如法國考題用提問考驗思辨能力(以2014年哲學科文組考題為例): 1. 〈作品是否能訓練我們的感知?〉 2. 〈我們應竭盡所能地讓自己快樂嗎?〉 相較於法國,中國大學高考考題給的是較為明確且必須以正確方向限定論述的題目(以2014年四川高考考題為例):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來之後,這個世界才能屬於他。〉(...
鄭世彥
7 月 03,2014
台灣的作文題有那麼差嗎?
近日關於台灣和法國作文題目的討論中,台灣題目常被人說很空泛,寫出來無不矯情。相比之下,法國題目切入清楚,能言之有物,有助批判思考。 圖說:16世紀的律師。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從題目來看,台灣都是一兩個字和詞或是一種slogan的fu,而法國的是一句清楚的疑問句。法國題目反映出在理性風潮下的西方,具有能將事物拆解分析的強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