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文學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06,2022
【影像內外】兩種「本土」想像交錯下的電影《原鄉人》
觀看佳作《台灣男子葉石濤》時,注意到有些資料可能來自雜文,觀影後旋即找來《葉石濤全集》隨筆卷來翻閱。其中,雖多是雜文、書信往來等,但一些文化事件、文壇交遊等的蛛絲馬跡,卻盡在其中,豐富程度不輸葉石濤的經典小說。 在葉石濤與鍾肇政的書信往來當中,提到鍾理和紀念館的籌建乃至李行將鍾理和的故事拍成電影《原鄉人》(1980)等訊息。這段訊息,也讓筆者想起一段電影史的未解之迷——李行導演名作不少,...
教育文化
江昺崙
2 月 28,2022
【台文想想】府城的愛戀與哀愁——文學家葉石濤的故事
台文想想專欄,之後會逐一介紹每個縣市值得推薦的台灣文學家。我們這次從台南出現,未來希望可以環島一圈,帶大家認識各地的文學,結合地方人文特色,提供給大家閱讀旅行時的參考。 「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這是台南出生的文學家葉石濤先生的名言,出自於他的文章〈台南的古街名〉。或許台南人已經對這句話朗朗上口,成為一種驕傲的在地生活宣言。...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Nam Quốc Văn
12 月 14,2020
【越南想想】武漢肺炎蔓延下,台越之間這件事卻不減反增
今年雖然受到武漢肺炎的影響導致跨國活動急速冷凍,然而台灣與越南之間的文學譯介出版卻不減反增!最受矚目的出版有二本,分別是廖瑞銘的《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越南文版)及阮登疊的《越南現代文學》(中文及台文雙語版)。 《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翻譯成越南文並與「越南作家協會出版社」正式在越南出版。...
12 月 12,2019
王拓《吶喊》選摘:黨外的聲音
前輩小說家王拓生前留下最後的自傳式長篇小說遺作,《吶喊》集中書寫《夏潮》雜誌創刊、鄉土文學論戰、中壢事件、橋頭事件,及其自身投入基隆市國大代表選舉的歷程,帶領讀者重回七、八○年代風起雲湧的台灣當代歷史現場。 他的一生,無論是文學書寫或政治參與,其實理念如一,從未更易,一如他的小說,都與八斗子、「金水嬸」有關,他的政治參與都與弱勢者、環境保護、人權維護有關。他的書寫,...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晏山農
1 月 05,2017
【山農說書】反省之艱難──納粹‧灣生的雙連爆
從2016歲末跨入2017之初,台灣社會因為新竹光復中學的扮裝納粹事件,以及田中實加(陳宣儒)盜畫、偽飾灣生後代的鬧劇,猶如接續的強震,讓這社會再形裂解,空洞、淺碟、內耗…無所遁形。 兩件事分開談,都可侃侃而論且直探核心;但雙箭齊發,輿論也好、鄉民也罷很快就形塑出某種共識──本國歷史教育失職、失敗!但問題真的祇是歷史教育的問題嗎?沒有責任與解放胸襟的公民意識,是撐不起堅實的歷史教育...
文化研究
朱宥勳
7 月 16,2016
【沒在寫小說的時候】鍾理和不再只是他自己了
對面的手掌 自右胸飯匙骨以下,數七根肋骨。這七根肋骨全部都拿掉了,所以整個右胸看起來是坍陷進去的。前胸與後背,基本上是黏成一團的,旁人拿兩隻手掌一合,是可以感受到對面的手掌的,「像飛獸般的翅膜一般,隨著身子的搖動不住扇著」。 這不是鍾理和描述自己病況的文字,而是他未寫完的日記體小說〈手術臺之前〉裡的病患角色。因為患有嚴重的肺結核,這名角色進行了名之為「胸廓整型術」的手術。...
歷史書寫
朱宥勳
7 月 04,2016
【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整個文壇都是林海音的平衡木
一個小決定 1962年,《聯合報》副刊(簡稱「聯副」)主編林海音,收到一份不知名新人的小說投稿。她讀畢稿件之後,覺得內容不錯,決定刊登,卻感覺哪裡怪怪的。細讀之後,她才發現,這篇小說的文字非常怪,句型和節奏是前所未見的,比如:「已經退休半年的透西晚上八句鐘來我的屋宇時我和音樂家正靠在燈展下的小方桌玩撲克。」這樣連續三十八字無標點符號的寫法,讓已經擔任主編快十年的林海音非常不習慣,...
歷史書寫
朱宥勳
6 月 16,2016
【沒在寫小說的時候】煞氣a被殖民者陳千武
【編按】:本篇文章於2021年7月14日修改,原因是作者發現內文的歷史敘事有誤,因此本文第一段略作修正,並附上作者道歉公告如下: 2016年,我發表了〈煞氣a被殖民者陳千武〉這篇文章。文章開篇,我提到一段前輩作家陳千武要去東京「打天下」的軼事,並且說他當時是想要當歌星所以才去東京。 我記得我當時應該是在某份傳記資料裡看到此說的,而且發現這一點時非常興奮,一開始就覺得要用做文章開場...
歷史書寫
朱宥勳
6 月 04,2016
【沒在寫小說的時候】這個局葉石濤已經佈了一輩子之久
年表上的詭異條目 如果你翻開葉石濤在1975年,自己修訂的生平年表時,會看到「1951年」這個奇怪的條目:「因事辭去永福國小教職。杜門不出,自修自學三年。」這行前言不搭後語的記述沒有任何解釋,像一個突兀的括弧,包住了一段空白的日子。那年葉石濤二十七歲,過去幾年曾用還不太流暢的中文,寫了幾篇文章。但在這一條目過後,他突然停筆不寫了,要直到整整十五年後,他才再次發表新作。...
教育文化
楊慧鈴
10 月 27,2015
難道,只有你的記憶才算數……
閱讀歲月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曾經是朱天心的死忠粉絲。光是《擊壤歌》,我書架上就有六種不同封面的版本,《古都》有兩本。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因為是謝材俊在家賦閒多年之後第一份工作所屬公司──麥田的創業作,所以當時窮窮的我買了精裝本。 但,在《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讀了幾行就放下之後,我已經許久許久不曾讀朱天心的作品了。我並不是失落於她未寫出她的《羅麗泰》(朱天心曾在某次受訪時提到,...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