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廢死聯盟
司法人權
吳佳臻
五月 05,2016
與鄭性澤無關又有關的一些事
鄭性澤,一個在這幾天佔據媒體版面的名字,很多人為了他的案件獲得再審機會而振奮,更為了他前天能夠離開被羈押十四年的看守所與家人團聚而感動。案件還沒結束,但是身體暫時獲得自由。「鄭性澤」應該稱得上是臉書世代的台灣死刑冤案代名詞,對我這輩成長於解嚴世代的社運工作者來說,我們的台灣死刑冤案代名詞是「蘇建和」,我們對死刑的認識以及參與廢除死刑運動的契機也始於「蘇案」。 蘇建和、劉秉郎、...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邱伊翎
3 月 29,2016
犯罪:從來就沒有特效藥
為何每次發生殘忍的殺人事件,媒體跟網友就要來問廢死聯盟呢?好像非得要廢死聯盟說出一個解答。然而,每次不管廢死聯盟說什麼,任何人都也只會覺得生氣,因為不管說什麼,都不可能讓任何人有滿意的回答。但是不管發生多少次,大家都要重演一次這樣的情節。然而這樣做到底解決了什麼?答案是什麼都沒有。 台灣目前尚未廢除死刑,也有死刑判決或死刑執行,就算去問那些支持死刑的人,怎麼我國繼續維持死刑,...
史努比
3 月 28,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激情的惡性循環舖不出正義大道
一切都很熟悉,案情殘忍的殺童案,社會震驚之餘繼之而來的是一連串正義呼聲,在公共論壇上爆炸開來。我們為逝者心痛,對兇手不齒,並高度懷疑正義無法得到伸張。與此同時,我們先迎接的是一個揮之不去的惡性循環,也很熟悉。 這個惡性循環的第一步必定是,氣憤的人們在咒罵兇嫌之餘,隨即透過各種訊息平台向廢死聯盟嗆聲,要廢死聯盟「踹共」;如果聯盟真的發佈了什麼聲明,底下又是一卡車的口誅筆伐。許多人會認為,...
司法人權
楊宗澧
10 月 10,2015
在世界反死刑日看台灣選舉年的死刑政治學
英國的犯罪學者羅吉爾‧胡德(Roger Hood)教授是研究死刑制度的知名專家,他曾對全球的死刑制度進行全面考察,他的研究也認為,死刑制度的廢除,政治人物的政治意願是一項重要關鍵。面對只剩不到100天的2016年台灣大選,各個政黨候選人已逐漸進入白熱化的肉搏戰階段,就選舉戰略來看,我們雖可預期選戰過程中的政見將逐漸趨於一致化、保守化,然而一旦面對對手或選民在死刑存廢這項議題的挑戰時,...
朱真一
6 月 12,2015
美國的死刑及廢死刑
因為8歲女童遭割喉被殺害,幾位政客又再操作,顯然借題發揮。六月初,法務部槍決6名死囚,更引起不少評論,連國際特赦組織(AI),認為台灣政府執行死刑是「政治計算」,用來平息眾怒,還指出,必須停止把死刑當作政治工具。 台灣的媒體或政壇,經常有人提到美國執行死刑,來加強必須執行死刑的論點,但很少談美國廢死刑的情況。美國最近因為兩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宣判被告死刑,...
司法人權
朱媚妹
6 月 11,2015
面對刑法,談轉型正義正是時候
一再的社會重大案件發生、也一再地激起衝突也無解的爭辯,其實,我們都已陷溺在窠臼中無法自拔卻不自知,而傳統和世俗價值觀就是這窠臼的主體。 無論「支持死刑」」或「廢除死刑」的主張,本質上就是窠臼。因為,「死」是人類生命中最深的恐懼與懲罰嗎?「活著」一定是人人最唯一、 最熱切的企盼嗎? 有些人,確實怕死想活,數十年前作家梁實秋在嚥氣前,慌亂顫抖的筆觸寫下「...
司法人權
毛國丞
10 月 19,2014
論廢死:把眼睛遮起來,誰在你眼裡都是躲著的
對於「人被殺時廢死聯盟躲哪去」此篇文章的作者李先生曾任檢察官一職,身為民眾,我感到不可思議,以及對司法的擔憂。 閱讀整篇文章後可以發現,寫者的觀點本身就偏頗引用自身所經歷的案件與社會重大刑案,而不見其對於冤獄誤判死刑的共同存在做論述。 首先作者在第一二段所援引的案例只強調再犯的可怕,且質疑受刑人(其文中只專指殺人犯)教化的可能。 必須公平的說,任何受刑人(...
司法人權
Manting
五月 02,2014
死刑不能拿來譴責殺勠,它本身就是殺戮
社會不會因為罪犯殺人償命而受益,處死兇手不能彌補那些死者失掉的生命,殺人兩次也不是維持公正之道。社會本身如有處死個人的舉動,就沒有資格譴責它的人民殺人,死刑是不能拿來譴責殺勠的,它本身就是殺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