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民主
政黨政治
囁
1 月 12,2016
選舉真的重要嗎?──致318的青年行動者們
對許多人來說,這次的選舉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不只是單純的滅黨行動,更重要的是,讓第三勢力政黨得以抬頭,如綠黨、社民黨或時代力量,讓更多元的政治聲音在政治上得以嶄露,這是屬於體制內的鬥爭;但是,要小心選舉,台灣的代議民主是介於封建王權政治與民主政治之間的模糊地帶,為何與王權政治有關?因為通常在大多人投完票之後,你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投票投給的那個人實際上到底在做什麼,...
史努比
1 月 11,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讓歸鄉車燈再次點亮跨世代台灣民主
台灣每逢選舉時的全國大移動,會不會是春節返鄉潮之外第二大的移動呢?那一輛又一輛長途巴士和一截又一截台鐵、高鐵車廂,在南下北上的車道、軌道上所散發出的燈光,應該和過去數十年來一樣,總在選舉前一夜的台灣島東西兩側,串成如同2004年「手牽手護台灣」一樣的光之鍊吧!無意間看了幾支催促青年返鄉投票的文宣影片和廣告之後,這麼問著自己。 如今政黨對年輕人的聲聲呼喚和催促,...
書評書介
楊傑銘
1 月 02,2016
「再見香港」:《島嶼・浮城》中關於愛與期盼的故事
移民熱潮背後的真相 2013年香港電台鏗鏘集的「移民台灣」的專題,掀起了香港的一股討論熱潮。根據統計,2014年香港人移居台灣的人數是2011年的三倍,已達到7500人,但移民的人數,僅微幅上升至每年700人。這耐人尋味的數字背後,所反映的可能不是單純的移民台灣這麼簡單,其後更牽扯著近年來社會狀況的變化,造成這一股移居而不移民的現象。 這移居而不移民的現象反映的可能是:第一,...
政黨政治
陳鄭為
12 月 11,2015
再見.蔣經國──台灣可否走出保守獨占的道路?
距離2016年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剩一個多月,相信這會是台灣民主化迄今,最沒有什麼懸念、最未選先判的一次大選;人們幾近對即將的總統當選人呼之欲出,幾乎要抱以迎接勝利,或就此淪亡的心志,同時也幾近忘卻還有一場國會要改選的戲碼,還未意識到這場國會選舉結果可能才是一項新的歷史紀錄。 天造時勢,勢在人為,2016年的國會改選或將是民進黨創黨迄今,最有機會獨力拼過半的一次國會選舉。歷史的這一步,...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蔡榮裕
12 月 01,2015
IS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我們「做自己」高興嗎?
這是我依據2015.11.26日英國媒體《獨立報》後續報導的一些想法。 這對於我們常說的「做自己」所帶來的衝擊是什麼?沒有民主的自由,是滋生暴力的溫床;沒有自由的民主,只是假象,卻是受制於暴力的陰影,難以對於創傷事件有真正的昇華和創造力。至少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做自己」,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這在精神分析的診療室裡是常見的困境,我以一般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經驗的轉換。 「伊斯蘭國」(...
全球脈動
,
政黨政治
林中台
11 月 19,2015
到民主之路:臺灣與韓國的民主轉型期中考
韓國首爾於本月14日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參與民眾主要訴求針對現任總統朴槿惠的勞工政策,以及反對統一國編歷史教科書(註1、2)。首爾警方出動水車、催淚瓦斯等武器,並逮捕多位抗議者,試圖鎮壓這個被執政黨人士稱為「暴力」、「破壞法治」的社會運動。 雖然韓國的抗議事件並未在臺灣社會激起太大波瀾,但對比國內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香港去年的雨傘革命,以及新加坡針對「馬習會」的高規格警力,...
Mattel
11 月 16,2015
【島嶼邊緣】國民黨:選舉中的恐怖份子
2015年11月12日,伊斯蘭國(IS)才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動炸彈攻擊,造成至少43人死亡;全球震撼尚未清醒,隔日13號星期五的巴黎恐怖攻擊,更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再度震撼全球。就當全球同悼恐怖攻擊傷亡時,國民黨竟不忘利用恐怖攻擊恐嚇台灣。國民黨立委盧秀燕在台中助選時聲稱:「看看法國、看看敘利亞,兩岸的關係要和平、還是要敵對?要和平,選中國國民黨,選朱立倫!」公開恐嚇台灣人。 不過,...
Peter Enav 溫逸德
11 月 12,2015
馬習會的真正重點
過去幾天來,學術界和新聞評論者日以繼夜的試圖為11月7日在新加坡進行的馬習會找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觀點。最常見的觀點大概是:習近平(這當中可能也有馬英九的共謀)試圖為未來台灣領導人安上一個更為順從北京的九二共識定義版本;馬英九(或習,或馬習二人)試圖影響接下來的台灣總統與國會大選;以及馬試圖為自己留下一個正面的歷史定位。或許還有其他詮釋,但目前而言這些是被提出來的標準解答。從最為傳統的角度來看,...
環境經濟
,
政黨政治
梁志鳴
10 月 26,2015
首都的地理政治學與臺灣的民主鞏固
剛換掉洪秀柱的朱立倫,在本週拋出將大臺中變為首都的議題。從政黨鬥爭的角度來看,也許可解釋為朱立倫想反轉目前國民黨選情在中臺灣的頹勢。但若從更高層次的民主鞏固角度來思考,朱立倫拋出此議題反而是個深化臺灣民主的難得機會,蔡陣營不妨與朱立倫甚至宋楚瑜簽署協議,主張不論最後哪一位當選總統,都應致力推動遷都臺中之政策。 為什麼遷都大臺中如此重要?簡單地說,這是因為地理空間的安排,...
史努比
8 月 17,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洪秀柱政見是對台灣人的羞辱
許多國民黨人正在畏懼,洪秀柱可能會讓這家百年老店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然而更進一步的思考,推出洪秀柱這種水準的總統候選人,並不只是傷害國民黨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對台灣選民的羞辱,同時她並不是特例,國民黨從馬英九、郝龍斌、朱立倫到連勝文,一路以來的提名思維都沒有把選民看在眼裡。 洪秀柱自從獲得提名,提出「一中同表」、「無法說中華民國存在」等意識形態掛帥的說法,也就算了。...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