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年金制度
財政金融
鄭國生
8 月 27,2017
反年改團體為何難以獲得同情?
台北市於今年8月19日至30日舉辦號稱「小奧運」的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世大運),在前期的籌備過程中,縱然風波不斷(選手村完工後即遭遣返的印尼移工、丁聖祐質疑世大運游泳隊名單、手冊中的國名Taiwan/Chinese Taipei爭議、票房買氣冷淡等),但總算在8月19日順利開幕。而在這個讓世界可以看見台灣的機會,我們也確實讓世界看見了台灣──場內壯麗豐富的原住民歌舞表演,別出心裁的聖火揭幕儀式,...
秦靖
五月 04,2017
【時事想想】新制教師反年改的錯亂邏輯
約20位現職教師在國民黨立委柯志恩陪同下,群聚立法院群賢樓門口,聲稱新一代教師多繳、少領、延退,19年後退撫基金仍有破產之虞,所以他們反對年金改革。曾在淡江大學任教的柯志恩立委更以選修教育學程的學生認定未來教職這條路不好走,約一半的人退修教育學程為例,質疑政府的年金改革。 筆者身為退撫新制的教師,工作年資將近20年,完全沒有十八趴的優存利息,倘若按照現今75制的退休規定,...
國防外交
洪榮一
3 月 29,2017
軍人年金改革:三二九之「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春寒料峭,凍殺年少」。一百多年前3月29日的革命青年為了捍衛民族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是令人動容。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不論是為了甚麼理由,資深青年們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初春時節在街頭上與寒風細雨對抗也總還是讓人不捨。革命情誼的休戚與共,在患難考驗時更顯珍貴。 皇帝不差餓兵?蔣介石政府也曾… 國民黨在上海大潰敗的時候,蔣經國就曾經充滿情義的對蔣介石的警衛總隊隊員說過:「...
環境經濟
藤田孝典
12 月 27,2016
【書摘】《貧困世代》:「貧困世代」與「下流老人」
書名:貧困世代 作者:藤田孝典 譯者:賴芯葳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6/12/8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520 「貧困世代」與「下流老人」 我曾針對高齡者的貧困問題寫下《下流老人》一書,在撰寫的過程中我更發覺,年輕人的貧困狀態與高齡者的貧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財政金融
,
社會安全
童振東
9月 14,2016
從年金會不會債留子孫,談年金問題最關鍵的共識
外界討論年金問題時,有一個爭點是,年金問題會不會債留子孫?軍公教代表認為不會,外界輿論認為潛藏負債那麼多,當然會。會不會總要有個參考數,不然吵來吵去,沒有交集,雖然這只是審視年金問題的其中一個角度。 我們可以從資產與負債做比較,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對資產做個定義: 1. 資產只能計算政府部門,因為其他部門本質上屬於私人資產,並非公共財; 2....
財政金融
南方客
6 月 27,2016
年金改革:從三名委員退席說起
「年金改革!司法改革!教育改革⋯⋯」改革之聲喊得喧天價響,人民把無能又禍國的馬政府趕下台,對新政府之盼望有如大旱之望雲霓;但林全內閣似乎動能不夠,上台一個多月了,改革曙光仍未大亮,人民已經等得快發火了,甚至有人連「尸位素餐」的話都說出口了。 以財經見長的閣揆林全,難道忘了小英總統對轉型正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只有一次機會」的叮囑嗎?林內閣振興經濟的箭沒射出半支,改革列車也趑趄不前,...
社會安全
童振東
10 月 30,2015
年金改革的最高指導原則
年金問題大家已耳熟能詳。主計總處統計,2014年底各級政府潛藏負債18.0兆元,較前年底增加9095億元,四年增加5.0兆元,加上中央政府債務5兆4714億元,到現在合計數應超過25兆,該金額佔GDP約160%,跟希臘的170%相近。可怕的是,潛藏負債是現值,未來會一暝大一吋,而中央總稅收一年不到2兆元。 朝野的改革想法沒有明顯共識 政府財政惡化,目前的年金設計就是老鼠會,...
社會安全
劉鴻德
10 月 14,2015
職業保險與退休年金應該分道揚鑣
過去朝野政黨對於年金改革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卻發現實際進度實在是大落後。退休年金法案向來就是一個難解的習題,但我們卻非改革不可了。 筆者認為臺灣的職業保險與退休年金制度必須分道揚鑣,軍公教的職業保險按薪水高低收取高額的保險費,因此軍公教福利優厚,這是無可厚非,但保險的目的不是要賺錢,因為這樣很容易形成彼此的職業歧視。勞工因為有43,900的天花板,勞工不管是賺得再多,所獲得補助津貼,...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25,2015
【眷村想想】 終身俸
四十五歲的老爸在空軍任職二十八年,於1973年申請退伍獲准,很幸運享有終身俸待遇,至今八十五歲,每個月平均有兩萬一千多元收入。 老爸資歷是從1946年算起,以「上士」退伍,他曾很不好意思的說:「算一算,領終身俸的年份,竟然比任職年資還高呢!」 老爸過去經常抨擊軍公教退休金18%高利息政策,對國民黨政府特別照顧外省老芋仔福利更忿忿不平。當年退伍時,...
李拓梓
1 月 11,2014
【週日想想】國會怪談系列四:幫老農津貼的「反改革者」講兩句話
人們在政治上有不同立場,各自為信念辯護,是政治的常態。但我平生最討厭一種人,就是為了要為某些特定立場辯護,是非黑白都顛倒說的人。像是任性的政論節目主持人就算再沒知識,應該也知道臉書是一種「偏誤的動員」,如果用「偏誤的動員」投票,可以測出真實的結果,那麼以我的臉書來講,現在台北市長應該是蘇貞昌、總統應該是蔡英文,核四廠早被夷為平地,而多元成家也早就實現了。是以,敢拿著「偏誤的動員」測試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