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部落
社會安全
張肇烜
12 月 26,2017
【人心人術】越南來的新住民 嫁給屏東原住民 她說:來台灣很值得
她從越南胡志明市而來,來台灣已經15年了,阮天莊嫁到屏東原住民部落,剛來到台灣時,連台灣字也看不懂;15年過去,有人問她:「付出值得嗎﹖」阮天莊說:「來台灣很值得!」 因緣際會下,我遇到越南來的台灣新住民阮天莊,聽了她來台的生命故事深受感動,我問她:「可以跟讀者分享嗎?」她一口答應。 「我是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阮天莊,原來我是一位翻譯員⋯⋯」...
教育文化
陳德愉
4 月 09,2016
【內地想想】 偏鄉拚翻轉──馬校長的菁英計劃
今年4月,教育部在台北市華山文創特區舉辦了「偏鄉教育,教育創新」展覽,宣傳部長吳思華推動偏鄉教育的成果。他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偏鄉教育的重要性:「這是正義的一種展現。」 教育部花錢來台北市辦「偏鄉教育成果展」到底意義何在?引發諸多議論,偏鄉教育是教育正義的展現,卻是大家的共識。準總統蔡英文多年來一直贊助東石偏鄉兒童課輔班,甚至公開感謝所有「為這些孩子做了一點事的人」。 「偏鄉...
Snayian
2 月 01,2015
【Yu'fafoinana逐路者】請問黃美珍,回家的路上你迷路了嗎?
2014年底歌手黃美珍發行名為《大巴六九Tamalakao》的華語專輯,該專輯名稱取自其所出身之部落地名,即台東縣卑南鄉泰安村大巴六九部落,另一位歌手張惠妹也是這個部落的孩子。在黃美珍的專輯文案中描述:「『大巴六九』是卑南族語勇士的意思,也是美珍的家、故鄉和起點──台東泰安村的別名」(註一)。然而這種對於地名的意義詮釋,乃至於書寫部落地名的拼音方式(Tamalakao/Tamalagaw/...
Namoh Nofu
9月 25,2014
原民悲歌:是誰讓我們成為奴隸階層?
台東東茂屠宰場虐工事件,經媒體報導引起部分原權團體的關注,但同時也重重打擊原住民族勞動權利推展的進程。原住民族在台灣社會的勞動結構裡普遍處在底層勞力,職場上常發生不友善對待與歧視情形仍舊極為艱辛,處於社會的邊緣,未見改善。 該苦主在屠宰場夜間長時間超時勞動,均時數更長達日/15小時以上,但在艱苦環境下的勞動與薪資所得完全不成比例。苦主平日住在改建豬舍,雇主不但以收租為由苛扣薪資,...
環境經濟
溫光亮
12 月 02,2013
一個不務正業的牧師 溫光亮談部落有機農業
(編按:在食品安全疑慮高漲的時刻,小英教育上個月舉辦在花蓮舉辦工作坊,從根做起,探討新農業的方向。工作坊邀請崙山教會的溫光亮牧師,分享他在部落推廣有機農業,如何從無到有,團結部落、發展產業經濟的經過。) 以下是自稱「一個不務正業的牧師」:崙山教會溫光亮牧師的告白 各位大家平安。 講到部落,大家的印象想到部落裡都是老人家跟小孩子。因此,想要在部落投入農業很不簡單。...
文化研究
廖貽得
10 月 06,2013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三)
無論是「沒有想像」、「汙名化/浪漫化想像」,都無法開展原漢間真實的理解,也無法讓原漢關係的發展有所推進,更無助於促進台灣島內的族群正義。面對當代原住民和部落的社會處境,我們該採取什麼樣的立場、觀點跟態度?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有「第三種部落想像」,也就是切實面對原住民的社會處境,積極探求原漢間生活細節的連結,並留心原住民在怎樣的情境下詮釋自己的生活。 切實面對的條件之一,...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廖貽得
10 月 05,2013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二)
第二種部落想像:對原住民和部落的汙名化與浪漫 近年來,除了在教育內容上,越來越有多元文化的視角外,由於1990年代開始政府由上而下推動「社區營造」,在影響所及下,原鄉部落也開始進行各式各樣的「營造」工作,讓平地的漢人有越來越多機會,能夠認識部落、接觸部落。從「沒有想像」出發,延伸而來對部落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想像,這兩種想像可說是一體兩面,那就是對原住民和部落的「汙名化」與「浪漫化...
教育文化
廖貽得
10 月 04,2013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一)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吳介民,在他的《第三種中國想像》中,提到現在的台灣社會,面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崛起,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人把中國當成是「機會」的來源,對中國懷有美好的想像;另外一種人剛好相反,把中國當成「威脅」,視中國的人、事、物為洪水猛獸。他反對這兩種對中國的想像方式,認為皆缺乏對中國社會的如實理解,因此他提倡「第三種中國想像」,主張「從社會觀點出發,客觀分析兩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