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廢死
施逸翔
6 月 06,2015
國家恣意殺人之無限迴圈
2015年六月五日午後,六四天安門事件周年剛過完,臉書都還可以看到坦克人照片的分享與轉貼,此刻台灣政府的另一場「屠殺」,正在悄悄進行。首先是媒體,會盡職地先探問某些廢死聯盟的成員,對於今天要執行有什麼看法?蛤?什麼?名單有誰?在對話過程中,將被執行的死刑犯人的家屬親人,可能都還被矇在谷底,看報才知道。 這次羅瑩雪及其「人神共憤委員會」,共挑選了監禁在各地看守所中的六位死囚:王秀昉(...
社會安全
陳鄭為
6 月 01,2015
殺人償命的社會基礎何在
近年來,只要一有重大社會新聞躍升版面,台灣內部對於廢除死刑與否的討論便沸騰一回;個案的亡者越無辜、越弱勢,輿論的激憤程度就越高,兇嫌的個人特質與差異相對而言則不是左右輿情的關鍵,因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結論是:都該死。 對於你我,殺人償命是一組毫不陌生的字句,十分簡潔也毫無贅字。但殺人償命的觀念從何而來?又為何能為台灣為數眾多的人所接受?答案可能與社會如何看待生命本身的價值有關,...
許又方
五月 31,2015
關於廢死的再想想
一位八歲的國小女童在學校無辜遭人割喉喪命,民眾群情激憤之餘,也再度引發關於「廢死」議題的討論。立委劉文雄、警大教授葉毓蘭不約而同強烈主張「殺童應判死刑」;但台北市議員王威中則仍堅持「廢死是國際公約所明示」的立場。依我陋見,死刑不僅牽涉人權或國際公約,同時也與一國民情、文化、司法制度及群眾心理息息相關,廢除與否,實非簡單幾個理據便可說服一切。 支持「廢死」者所提出的理由,通常不外法律...
洪嘉宏
五月 31,2015
死與不死到好好生活
週五臺北小妹妹令人哀痛恐懼的遭遇與不久前臺南小弟弟的不幸被害,就像捷運連續殺人事件般,一刀刀劃出社會的憤怒、恐懼與衝突。殘忍地對兒童割喉,利刃滑過的首先是臺灣社會主死與廢死價值脆弱的咽喉。 廢死背後的真誠人道與理想主義以及主死揭櫫的報復正義和懲奸除惡,真能簡單以死與不死的二分法來解決問題嗎? 主死方以呼籲社會重視殺人者所主張的「殺一、兩人不會判死刑」或者以「如果是你家人被害」...
Mattel
五月 31,2015
【島嶼邊緣】一場台灣社會的集體獵巫行動
劉小妹妹遭割喉遇害,全民悲憤,榮總醫師在媒體前的陳述實在令人動容;然而,劉小妹妹事件卻讓我們看到不理性的台灣社會。不僅媒體嗜血搏版面,不斷對劇情故事加油添醋;政客也如鯊魚聞到血腥味般,第一時間攻擊政敵;廢死與反廢死大戰也在網路上開打,彼此攻訐對方。 媒體嗜血推波助瀾 面對如此震驚社會的事件,媒體當然得好好分析報導;根據媒體的報導,打電玩、社交能力不好、自卑、國中時喜歡鬧女生、...
西區老二
五月 30,2015
死刑、威權與社會安全
如果對事實和邏輯沒有一些正確的理解,許多事情再怎麼討論也很難有理性的結果。 例如「國小隨機割喉案」和前陣子「竹東霸凌致死案」,不論主流媒體的名嘴,或網路上的鄉民,往往都在還沒進入審理程序前就先腦補很多既定成見批評法官,說得好像要不要判死刑是憑法官高興說了算,如果沒判死刑就是隨便找一些什麼有被告有悔意啦、精神狀態有問題啦(何況正確來說患有精神疾病是無法脫罪的,必須以行為時有無意識為斷...
司法人權
Han Hung
3 月 23,2015
我們就是要誠實的政治人物
決定參選台中立委的洪慈庸小姐,日前在臉書上對於死刑犯鄭性澤一案發表了個人的看法,意外引起了廢死與反廢死的兩派論戰。其中洪慈庸小姐的一段「倘若因為思考個人政治生命而避談現實需面對的問題,在此時我已經淪為政客」令我感觸良多。 許多人認為維持死刑是一個「社會有多數共識」的議題,不應該被少數意見所左右,政治人物更不應去挑戰這個多數的民意。的確,多數民調的結果支持死刑的人往往超過了八成以上,...
司法人權
毛國丞
10 月 19,2014
論廢死:把眼睛遮起來,誰在你眼裡都是躲著的
對於「人被殺時廢死聯盟躲哪去」此篇文章的作者李先生曾任檢察官一職,身為民眾,我感到不可思議,以及對司法的擔憂。 閱讀整篇文章後可以發現,寫者的觀點本身就偏頗引用自身所經歷的案件與社會重大刑案,而不見其對於冤獄誤判死刑的共同存在做論述。 首先作者在第一二段所援引的案例只強調再犯的可怕,且質疑受刑人(其文中只專指殺人犯)教化的可能。 必須公平的說,任何受刑人(...
司法人權
撲馬
10 月 14,2014
【撲馬想想】精障者死刑──智商61和智商59的差別
最高法院在近期之內,針對「精障者」是否可以判除死刑,發展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見解。2013年時,最高法院刑八庭針對陳昆明殺人案,認為〈兩公約〉所要求的「精障者不得判處或執行死刑」是有法律效力的。然而在2014年時,針對彭建源殺人案,最高法院的刑四庭卻又指出,兩公約不過是「敦促」各國廢死,不能當作精障者的免死金牌。 當然,最高法院自我矛盾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張智程
五月 23,2014
【京都想想】日本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通り魔」?
在日本接到台灣竟然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的消息,心中頓時感到悲痛難語,曾幾何時,台灣社會也步向了這個副作用極大的日本社會曾經上演的悲劇。 日本社會在九○年代開始頻繁的出現無差別殺人事件,這樣的嫌犯又被稱為「通り魔」,剛開始,日本社會跟今天的台灣一樣感到驚恐與憤怒,某些輿論開始支持國家應該執行更多死刑、應該付與警察和司法更積極的權力去防堵無差別殺人事件,但是,當日本社會發現,這些一切所謂的「防堵...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