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民族
蔡曉林
3 月 14,2014
【想想看電影】那是最惡劣的年代,還是最美好的年代?──初探從《賽德克巴萊》到《KANO》中的殖民反思
近期課綱微調的議題炒得轟轟烈烈,在尚未上映前,以日治時期為背景的國片《KANO》也被熱烈地討論。有人從預告片中質疑本片是否過於親日媚日,把被殖民的一九三零年代再現得過於美好,也不少人將本片與導演馬志翔、監製魏德聖的另一部日治時期歷史電影作品《賽德克巴萊》相互比較其中的殖民歷史,尤其是片中如何再現日治時期的形象,更是觀眾關注的焦點。 首先,《賽德克巴萊》...
歷史書寫
李拓梓
3 月 31,2013
【週日想想】先有民族還是先有國家?
上星期談到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比連續劇還曲折,有些朋友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我所提到被扭轉為日本人認同的的「漢人認同」說,缺乏多元族群的概念。 但我卻認為,當時的人們不太可能具有當今看來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多元族群」觀念,因此幾經考量,還是選用了「漢人」字眼。 我選用「漢人」的時候的確有經過一些考慮,我認為中國人、華人或者中華民族,當時都是相當模糊...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嚴婉玲
9月 23,2012
舌頭:評《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Lingua,拉丁文的舌頭,英文language(語言)的字源,而語言的作用是對話。《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作者林莉菁以舌頭割舊縫新的意象表達她對母語被閹除的憤怒,也顯現她對於語言與文化被取代的焦慮。 全書記述獨立卻彼此關連的成長記憶, 試圖拉出一條線性的軸,藉由小女孩成長過程中不斷遭遇的文化衝突與自我辯證敘說政治上的個體覺醒歷程,即「成為台灣人」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