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民族主義
主權兩岸
林登峰
7 月 11,2013
從行為科學看九二共識的本質
民進黨開始華山會議,檢討中國政策。本文試圖從近代行為科學的角度,探討「九二共識」當中,最核心的「一個中國原則」問題。 西方近代行為科學認為人對各種事情的反應,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理性,另一種是感性。政治上的事情也是這樣。人類對於各種事情的反應常常都是包含理性和感性。 我們偶爾碰到有兩個人為了某一件事情爭吵,要我們幫他們「喬」。最常看到,也是最正常的做法就是:瞭解事情的真相,...
中國問題
殺破狼
6 月 25,2013
以愛國爭民主,堪比浮沙築碉堡
香港的六四晚會成為大中華派及本土派交鋒的最新戰場,是意料中事。因為六四既是愛國民主派重中之重的政治符號,亦是兩派在政治立場和論述上的根本分歧。沒有六四,就沒有出走的司徒華、李柱銘,沒有反共的學聯,更沒有今時今日的民主派,至於本土派既堅持中港區間、香港優先,更遑論支援所謂中國民運了。兩派矛盾本來就尖銳,今年支聯會更打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旗號,恐怕若非事有湊巧,就是有意為之了。...
主權兩岸
新一
6 月 06,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中國民主,誰有責?!
中國民運人士王丹在民進黨「六四」的24週年座談上談及,:「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建議民進黨,也許可以考慮提出『只要大陸願意推行民主化,民進黨願意把各種選項都列入考慮』」。 認識王丹的言論者,對此種看法並不意外;但王丹此種看似善意建議的背後,其實卻有許多藏於細節中的魔鬼,值得嚴肅看待與反思。 王丹的說法,比台北馬邦伯的「中國民主是兩岸統一的前提」,開放一點;...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Yolanda
4 月 06,2013
中國青年的兩本書單(上):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2013年初,在中國有兩本語言風格迥異,影響意義可能曲徑通幽的書面世,都算熱賣,雖然程度不一樣,不過引起的反響,爭議,討論,關注倒是都很熱鬧。一本是李承鵬的《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一本是柴靜的《看見》。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是李承鵬從2008年到2012年的blog雜文結集,他在本書以黑色幽默與犀利的語言批評時事。《看見》則是柴靜以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部的《新聞調查》...
全球脈動
廖千瑤
3 月 07,2013
台灣對南韓與北韓的應有態度
棒球經典賽大戰,我方的民族情緒幾乎催油催到最高點。網路上流傳著一張北韓領導人支持中華隊的合成照片,甚至有人輕率地發表支持北韓攻擊南韓的言論。然而就在幾乎同一時間,北韓宣布片面廢止「韓戰停戰協定」,東亞局勢震盪,一時之間這種照片與這種言論就不能僅僅視為幽默或玩笑,極有可能造成台灣與南韓之間重大的外交糾紛。 回顧過去的中國與韓國,都遇到來自歐美、日本與俄國等強權的欺凌,...
書評書介
林嘉立
2 月 22,2013
【書評書介】當歷史浮出地表——關於《史明口述史》
書名:史明口述史(共三冊) 作者:史明口述訪談小組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29日 2009年迄今,對史明訪談小組的二十位青年學子而言必定是難以忘懷的三年。一路走來終於盼到史明口述史出版問世,身為工作人員之一,總有漫長艱辛之感。但三年不過是一九一八年出生的史明三十分之一的人生,若以總計一百二十個小時的訪談紀錄來看,甚至僅僅佔去約莫七千分之一。...
李中志
12 月 07,2012
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
就在西方媒體連篇累牘報導希臘巨大債務的同時,另一頭歐豬西班牙的境內,一個進行了數個世紀之久的獨立運動正在急速加溫。位於西班牙東北角的加泰隆尼亞(Catalonia)自治區,於11月25日舉行議會改選,選舉結果送出的政治信息詭譎複雜,讓馬德里的政客憂心忡忡。 加泰隆尼亞是西班牙17個自治區之一,為西班牙最富裕的區域,貢獻西班牙五分之一以上的出口,著名的巴塞隆納為其首府。...
教育文化
,
中國問題
吳叡人
9月 20,2012
歷史與自由的辯證: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下)
民族主義從西方向世界各地擴散,在十九世紀末激發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而這股強大的意識型態與政治運動開始逐步將一個古老的帝國改造為現代民族國家。從十九世紀末到1950年代的半世紀,可謂現代中國民族國家與認同形成的關鍵期。 然而1842年即割讓給英國的香港,卻自始至終未曾(直接)參與這個過程。1895年割讓給日本的臺灣,同樣也在中國民族主義興起之前,就離開了中國歷史的軌道。...
教育文化
,
中國問題
吳叡人
9月 20,2012
歷史與自由的辯證: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上)
最近香港特區政府試圖在小、中學推行德育與國民教育學科的政策,激起香港公民社會的強烈反對。長久習於自由的港人拒絕北京的洗腦教育,應是可預期之事,然而從一海之隔的臺灣觀之,這個事件的世界史意義卻是清晰無比:如果97領土轉移意味著中國在香港進行國家權威建構(state-building)的開端,那麼國民教育學科則是中國想要把港人改造成「真正的中國人」的民族塑造(nation-building)...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阮銘
9月 13,2012
胡下習上 中國不想變也得變(上)
最近和友人談習近平接班之後,中國會有什麼改變?我說,國內外條件俱備,一定會變!變好變壞?難講!這可以從蘇共和中共的本質來分析。 蘇共、中共不是「父子黨」,蘇共駕馭不了中共。「父子黨」這個詞,是毛澤東創造出來批評赫魯曉夫時用的。那是1956年,哥穆爾卡當選波蘭黨第一書記,赫魯雪夫要出兵,被毛制止。毛批蘇共以「父子黨」的不平等態度對待「兄弟黨」。 蘇共與中共,都是民族主義政黨,...
‹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