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民族主義
主權兩岸
曾昭明
3 月 24,2016
天朝主義經濟學眼中的318運動
318 運動兩週年之際,臺北有個過去十幾年高掛「反 WTO」、「反全球化」大旗的媒體,特意將學者瞿宛文的舊文〈從太陽花學運談起:反全球化與反中〉拿出來重新刊登。對這篇文字,不少朋友感到疑惑:這樣的政治經濟學論述,究竟是要做什麼呢?要表達什麼樣的願景呢? 大略來說,瞿宛文此文傳播的觀點,恰好可與另一位天朝主義「左派」文人林正修的立論做個對照(關於林正修的論述,此處不再申論,請參閱〈「泛亞主義...
中國問題
曾昭明
2 月 02,2016
「汎亞主義」的掮客,「帝國和平」的傳教士(下)
六、帝國化與民主化的兩難 其次,林正修論及「中國政體的民主轉型」,在中國與台灣的天朝主義論述中,看似罕見稀奇。然而,這也凸顯了他試圖接合國民黨正統的小天朝主義思維與今日主流的天朝主義論述的做法,即便在天朝主義陣營內部,也勢必不受歡迎。雖然如此,林正修不愧為精明的說客,他既沒有明確界定「中國民主轉型」的內涵,也不斷藉由「不挑釁中國」、「要耐心等待」等修辭,來修剪他的「中國民主轉型說」。因而,...
全球脈動
曾昭明
2 月 01,2016
「泛亞主義」的掮客,「帝國和平」的傳教士(上)
一、台灣獨立與中國的「民主轉型」 海西諮詢顧問公司負責人林正修最近的一些文字,引起台北不少人側目。發表在金融時報中文網的〈臺北沒有景山—馬英九為何失敗?〉,據說是將馬政權的失敗「放進東亞現代化的歷史」來分析,試圖說明影響馬政權施政績效的「長期結構制約」因素乃是來自於儒教科舉文化與現代民主政治不相容,無法做到「向台灣社會說明中國崛起所代表的機遇,並做好風險管控」,而與所謂的「中國因素」...
政黨政治
藍士博
1 月 10,2016
非關真偽的辯證 ——致民族主義、《想像的共同體》與台灣民族主義者們
關於這本不厚的著作,其實已經有太多討論,但也可能永遠討論不完。 九○年代以降的台灣,表面是政權更迭所導致的不安,實際上卻是島嶼身世、身份認同與歷史詮釋權的爭奪。「中國」與「台灣」的情結,兩種對於未來的不同想像。民族主義理論的引進,沈澱了喧嘩沸揚的硝煙,也使模糊混沌的論戰得以梳理——《想像的共同體》無疑扮演這樣的功能——民族的誕生不再神秘,民族主義者也不再只是理盲的政治狂熱者...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許仁碩
12 月 30,2015
日韓慰安婦議題的「最終解決」:未解的政治與歷史之結
日前在日韓外長的會談當中,確立了所謂日韓間對慰安婦議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其內容大致有三點:日本政府對韓國慰安婦表示歉意與反省之意、日本政府出資十億日圓,由韓國政府成立財團進行善後事宜、日韓兩國日後不再就此事批評彼此。 消息一出,台灣政府除了趕緊重申自己也一向積極對日本要求解決台灣慰安婦問題之外,並且呼籲日本政府也應同等地對待台灣慰安婦。台灣的輿論也多半抱持著肯定態度。然而,...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伊洛人
11 月 17,2015
打斷骨頭,連著的是枷鎖
習近平在新加坡馬習會上說「中華民族,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在我看來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各族各地區人民不斷被摧殘,打斷骨頭,連著人民則是一條叫中國的枷鎖。 中國的疆域並未獲得人民承認 國際上國家的建立要由其中各個地區的人民來認可。例如東德和西德合併,是由東德內部各邦公投提出要求加入西德,西德進一步承認而確立的。而納粹德國吞併捷克,則是僅僅通過生成捷克人民屬於日耳曼民族,...
陳瑞清
11 月 03,2015
體制外抗爭為何必要 ──回應〈社運與民進黨間的恩怨情仇〉
隨著國民黨在2014大選後的挫敗,其政治影響力已節節敗退,無論是「朱逐主柱」那荒謬的黨內協調不一致,或者是因為對核能立場不一致而被擁核、反核兩方共同批鬥的朱立倫,國民黨無力統轄黨內派系、遑論大選局勢,在此可見一斑。然而在一片看好「英派革新」的社會主旋律中,吟唱著一股檢討社運的變奏曲,為何所謂的左翼並不滿意於民進黨的「進步價值」? 如萬的文章所說:「...
Mattel
10 月 19,2015
【島嶼邊緣】認同是中國的 護照要美國的
媒體報導,已經懷孕36週的簡姓孕婦向華航偽稱懷孕未滿32週,冒險搭乘華航班機前往美國生產,結果在接近美國阿拉斯加領空時產下一名女嬰。雖然孕婦因為隱瞞事實遭到美國遣返,但女嬰確認可獲得美國國籍。簡姓孕婦投機行徑,不僅造成其他旅客的不便;該孕婦欺瞞的消息曝光後,網路也是一片撻伐之聲。前華航空姐甚至在臉書痛斥該孕婦的行徑,並抨擊華航竟然將這種醜事包裝成一則溫馨故事。 不過,...
教育文化
黃維勻
7 月 25,2015
課綱微調下的國族認同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提出「知識即力量」,而晚他近四百年的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則認為「知識即權力」,也就是說誰擁有權力,便可以決定何謂知識。 臺灣自解除戒嚴、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後,學術界也得到解放,教科書更由一綱一本開放到一綱多本,本土化的訴求同樣也影響了高中課程綱要(以下簡稱課綱)的修改。1999年開始實施的88課綱...
教育文化
蔡穎杰
6 月 15,2015
微調課綱其實是生活世界的差異
課綱微調的爭議,暫且不論黑箱作業的部分,我們可以嘗試由Jürgen Habermas所提出的「生活世界的被殖民」(colonization of life-world)的觀念來探討隱含在中國史觀 vs 台灣史觀背後的根本問題。 Habermas所定義的生活世界,用通俗的解釋,應可理解為生活常識,生活世界可分為三部分 1.外部世界:主體對外部物理世界的常識。2.社會世界:主體對社會規範(法律...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