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知識
休閒育樂
入山章榮
3 月 01,2017
【書摘】《杜拉克過時了,然後呢?》──輕浮男與擅長周旋的大叔是最佳搭檔?
書名:杜拉克過時了,然後呢?:貼近時代脈動的管理學 作者:入山章榮 譯者:林詠純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7/02/01 第7章 創新的最強組合:輕浮男+擅長周旋的大叔 ◎創新與創造力的差別 在此我想點出一個問題。許多人都把「創新」與「創造力」當成同義詞使用,實際上,有創造力的人就是帶來創新的人,不也是世間一般的印象嗎? 事實上,以歐美為中心的管理學...
謝宇程
10 月 20,2015
【學與業壯遊】 是否可能,有一天我們都不再讀書?
最近常聽到一個論點見解:台灣人讀書太少,買書愈來愈少,閱讀風氣愈來愈弱,大家都只看讀網路文章了。再這樣下去,將會危及競爭力啊!關於這個見解,我稍有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求知,不只能透過「閱讀」 先說結論:大致上我認為「哪個國家的人讀了幾本書」沒有什麼好拿出來比較的。我不會以我買比較多本書、讀比較多本書為傲;我也不會以我買書較少、讀「書本數量」比誰少而引為恥。 求知,不一定要讀字,...
林力上
4 月 01,2013
教育,為了什麼?
賣雞排的博士和吳寶春申請EMBA佔盡了最近的新聞版面。一個受過高等學術訓練,卻從事企業家口中低技術性工作; 另外一個沒有太高學歷,卻試著踏入學術殿堂。兩個人在台灣引起同樣高度的討論,也同樣讓台灣社會反思教育的意義。 我們受教育是為了什麼呢? 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我常和室友激烈的討論。教育是為了知識上的傳授,讓你知道F=ma? 讓你知道國民黨政府幾年來台? 還是像雜誌所寫,是一種態度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