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語片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五月 14,2016
多桑世代的前世今生
吳念真首度執導的舞台劇《人間條件一》於2001年首演,15年來多次演出,常民生活風情感人無數,本月底將再度巡演。 吳導欣賞拍攝《男人真命苦》系列的日本國民電影導演山田洋次並受其啟發,其1994作品《多桑》就是貨真價實的台灣國民電影,蔡振南飾演的父親角色,為慣走平淡低抑路線的台灣新電影,創造出少見的巨大銀幕形象和耀眼明星光芒。 《多桑》入選金馬影展執委會邀請影人票選的「影史百大華語電影...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4 月 16,2016
台灣國民電影「天然台」
戰後興盛一時的黑白台語片於1970年代沒落後,台灣電影史經歷了一段失語的過程,電影人物不管家庭背景為何或住在都市鄉村統統講中華民國語(簡稱「國語」或「華語」或「中語」),從1969年的《再見台北》(文夏主演)到1970年的《家在台北》(白景瑞導演),就標示著全面排除台語進入一個中語世界的時代交界,連結到1980年代開始台灣電影陷入低迷,顯現出長期失語綜合症候群。...
書評書介
,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1 月 30,2016
談野島剛的「新世紀台灣電影」
日本《朝日新聞》社資深記者野島剛2015年底出版的新書《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中的台灣新形象》,評析2007年以來主要台片,以日本觀點論述近十年來台灣電影復甦的文化與歷史面向,如台日關係、外省族群、本土風情、舊日情懷、記錄片發展、社會問題探討等,精準描繪並具體定位「新世紀台灣電影」。 此書可與2013年出版的《新台灣電影:台語電影文化的演變與創新》參照來看,編著者黃仁前輩,...
Ko Tsì-jîn
3 月 14,2014
【我看台語片】日本片?台灣片?
備受期待的《KANO》果然票房暴衝,天下嘉農,上映第3週票房仍持續攀升,本週末料將突破2億,有名影評人估最終票房6億,那是超越魏德聖前作《海角七號》的數字。 《KANO》再次複製了海角現象,台派觀眾無不佳評大讚,全面集結本土情感與在地認同,擴散出去的感染力量,把自外於KANO現象的中國派陣營壓縮得更小了一些。 ...
Ko Tsì-jîn
12 月 20,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兩個高度,一體壓制
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上映後引發巨大迴響,成為廣受注目的社會議題,負評也隨之而來,包括「濫情」、「鄉願」、「抽離現實」、「販賣感動」、「妨礙究責」、「元兇隱身」、「停滯於反公害思維」等等。 對此,導演齊柏林接受媒體專訪,回應《看見台灣》沒有點出共犯結構及加害者的批評,表示這「不是我了解的,不能妄加揣測」,對於這部片,如同吳念真的旁白一樣,導演相信「有些人不喜歡,但大多數是喜歡的...
Ko Tsì-jîn
11 月 29,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還好,是台語的
今年適逢金馬獎50週年,頒獎典禮鋪排著重傳承意涵,歷屆影帝、影後、最佳導演排排坐。可以想見,在這1960年代根源於反制當年流行台語片的「華人」影壇盛會,其歷史巡禮中,老台語片是沒有位置的。 所以,有頒獎人揭開得獎名單時脫口而出「還好不是台語的」,與其說是烏龍,不如說是這個華人電影獎的語言文化潛意識,a Freudian slip。以主演新台語片《艋舺》(2010)...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8 月 16,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總統先生,好久不見!
2006年,國家電影資料館舉辦「慶祝台語電影50週年」系列活動,影展小冊序言談到台語電影的歷史書寫問題,「刻意凸顯與遺忘特定事物,都是對歷史的扭曲」,重新凝視這批電影及其時代,「目的不在將台語電影置放在一個歷史高點崇拜,而是再現其應有的風華」,見證各類型台語電影的「多元性、吸納性與包容性」,以及當年台語電影人「面對票房壓力所產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以上所謂「...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五月 10,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新電影 & 新台語片
1950、60年代台語片研究先驅黃仁前輩,今年出版新編著的《新台灣電影:台語電影文化的演變與創新》(2013),所謂「新台灣電影」,包括1980年代興起的「新電影」、1990年代興起的「新新電影」,以及新世紀年輕導演的創新作品。 黃仁前輩的分類,主要以電影使用的語言為標準,1980年代的新電影「首創國語片運用台灣母語,打破國、台語片的界限」,客語也有表現,其後的新新電影有許多「國語、...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4 月 12,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灣電影的語言大旗
台灣電影史上,從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的台語電影黃金時期,到1960年代起而和台語片競爭,並於1970年代盛極一時的華語片時期,配合政府「國語」政策的語言教化與浸染,電影典範轉移主要由「語言取代」來表現,也就是從「全台語」轉換到「全華語」模式,整體電影風格則大致相仿,都是文藝、武俠、奇情等類型片充斥的通俗娛樂模式。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崛起,語言表現再次轉變,在地語言交雜,...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3 月 29,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語片再起,不能說的秘密
1962年,洪一峰主演的《舊情綿綿》和文夏主演的《台北之夜》兩部台語片上映,45年後,周傑倫主演的《不能說的秘密》於2007年上映,這3部電影都有突出的音樂或歌曲,男主角都是當紅歌星,同樣都大受歡迎,都是當年最賣座的台片。 這3部片,也同樣都站在台灣電影浪潮再起的起點。 台語片在1950年代後期創造一波流行後,因1959年八七水災影響經濟活動,又遭受開放日片進口等因素的衝擊,...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