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美國的誕生
歷史書寫
藍弋丰
8 月 14,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各為其州
前篇提到,一場「各為其州」的大混戰即將展開,從最初的《維吉尼亞方案》就開始了大州與小州的爭鬥,《維吉尼亞方案》有幾個重點: 將分為兩個議會(日後的參、眾議院),而非《邦聯條例》中只有一個大陸議會。而議會的代表要按照比例制,以人口比例,或是各州納稅的比例計算,而非《邦聯條例》中各州平等,一州一票。 成立一個國家行政機構。《邦聯條例》中沒有這樣的機構。 成立新的國家法院(...
歷史書寫
藍弋丰
8 月 08,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八:華盛頓重出江湖
前文提到美國因為財政與經濟問題,遍地都是起義、抗稅暴動,當鄉民們起義,美國的中央,也就是《邦聯條例》下的大陸議會,幾乎什麼都不能做,因為他們連募兵組織軍隊的經費都籌不出來,於是麻州乾脆自己行動,找了125位商人募集6000英鎊,又找來前大陸軍將領班傑明‧林肯將軍來主持軍事,這個林肯將軍對抗英軍時雖然搞得灰頭土臉,在查爾斯頓全軍被俘,但對付起義軍卻綽綽有餘,很快摧毀有組織的抵抗,只剩四處的零星遊擊...
歷史書寫
藍弋丰
8 月 07,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九:黑箱大會
代表們到齊,華盛頓主持,在費城獨立廳,美國建制即將開始,但是第一項提議卻非常的「不民主」,因為代表們認為討論的事務會引起軒然大波,不能討論到一半就流傳出去,那會導致天下大亂,會議也無法進行,於是,他們把獨立廳所有的門窗全都封死,路人走過去也無法偷聽到他們在講什麼,簡直完全就是「黑箱作業」。 但是這個黑箱,與後世許多黑箱作業不同的是,黑箱裡的,是各州的民意代表,代表許多不同的立場與利益,...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31,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七:沒錢萬萬不能
拿破崙曾說,打勝仗的三要素,就是:錢、錢、錢,不過華盛頓可說技高一籌,在財政破產的狀況下,還能靠跟法國人「凹」經費,打贏美國獨立戰爭,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就算能打勝仗,錢的問題還是終有一天要解決。 說起這個錢的問題,當初《邦聯條例》各州都不願意「被抽稅」,只規定大陸議會可以發行紙幣,結果印鈔票成為唯一的財政管道,隨著戰爭進行,物資越來越稀少,鈔票卻越印越多,於是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24,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 ‧ 之三十六:最偉大的人
前回提到美國尚未誕生,就面臨遭到戰友背叛的大危機,正當富蘭克林施展「乾坤大挪移」,化解了外交危機,取得國際承認的同時,美國內部卻也激起了一股暗流,差點要將孕育中的美國扼殺在娘胎裡。 而這次的「敵人」,不是叛徒,也不是為了利益翻臉不認人的外國,竟然是一群最愛美國的知識份子領袖,與一路為國奮戰的大陸軍弟兄們。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得從當初《獨立宣言》講起。 話說《獨立宣言》...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17,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五:敵化為友,友化為敵
上一篇提到,約克鎮圍城戰英軍投降後「世界天翻地覆」,以為戰爭打完就沒事了?接下來,美國一場險惡無聲戰爭才正要在外交戰場上打響,而「世界天翻地覆」的可不只是英國,而是整個世界真的都倒轉過來,敵人變成朋友,朋友變成敵人。 首先先環顧一下當時的世界大勢,華盛頓雖然收復約克鎮,但是北美十三州的兩大港:紐約與查爾斯頓,以及其他佔領區,仍然牢牢的掌握在英軍手中;另一方面,法國與西班牙已經參戰,...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10,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四:世界天翻地覆
話說自從蒙矛斯會戰後,華盛頓在北方戰場,有整整三年的時間沒有任何動靜,一方面是因為柯林頓在蒙矛斯會戰中了解大陸軍已非吳下阿蒙,不敢輕易出兵,另一方面,柯林頓在紐約深溝高壘,大陸軍也不易越雷池一步。 但這不表示華盛頓就不想拿下紐約,尤其是他認為加上法國海軍以及法軍在羅德島的的兵力以後,可以對紐約發動攻勢,他好幾次提案,希望聯軍攻擊紐約。但與他的認知相反,柯林頓在紐約坐擁14500人的雄厚部隊...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03,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三:叛徒、州長與立克次體
講到美國獨立,一般通說是約克鎮圍城戰結束了獨立戰爭。不過事實沒有說起來的那麼簡單,因為約克鎮圍城戰之後兩年,才簽訂了《巴黎和約》,戰爭才真正結束 而約克鎮圍城戰也不是那麼順理成章,好像是「歷史的必然」,它很可能不會發生,是一連串的歷史事件造成的條件聚集,風雲際會下才發生的一件特殊事件。 而當時殖民地人民沒料到戰爭會打這麼久,士氣越來越低落,役期到了的士兵都回家務農不願再戰,...
歷史書寫
藍弋丰
6 月 26,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二:追趕跑跳蹦
摩根在牛圈之戰中展現教科書等級的完美戰術之後,大陸軍與康華利斯開始你追我跑的遊戲,康華利斯為了彌補牛圈之戰的損失,發誓非追上摩根,一戰消滅他不可……最起碼還能搶回俘虜與物資。 康華利斯追擊摩根卻撲了個大空,摩根還有空好整以暇的把俘虜都轉送走,再跟格林會合。這是因為康華利斯在牛圈之戰中,損失所有行動最快速的部隊,他剩下的部隊行動緩慢,追不上摩根的輕裝步兵。 為此,康華利斯作出重大犧牲,...
歷史書寫
藍弋丰
6 月 19,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一:戰神的典範
格林雖然為部隊定下的方針,簡單的來說就是毛澤東(另一說是朱德先提出)所提出的準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不過格林將部隊分為兩部之後,也給予摩根隨時應變的權力,一旦形勢允許,也可改變這個方針,進行更有利的作戰,而摩根也正打算這麼做。 他首先選擇了牛圈(Cowpens)這個地方作為等待塔列頓前來決戰的戰場,牛圈這個地方,以前是一個保王黨在此放牛之處,因此得名,此地夾在闊河...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