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流亡藏人
書評書介
茨仁夏加(Tsering Shakya)
4 月 04,2022
【新書推薦】西藏,焚燒的雪域:中共統治下的藏民族
書名:西藏,焚燒的雪域:中共統治下的藏民族(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作者:茨仁夏加(Tsering Shakya) 譯者: 謝惟敏 出版社:左岸 出版日期:2022.03.09 參考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8248 推薦序...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南哲純美
3 月 29,2020
沒有羊的牧羊人:80後圖博人的流亡路上
自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以來,圖博人的處境逐漸被大眾知道,近年來隨著中國勢力的擴張,圖博議題再次被國際社會所提起;在1997年達賴喇嘛第一次造訪台灣後,達賴喇嘛宗教基金會的設置,與2016年「藏配等同於外配」一條正式納入法規,台灣人與流亡圖博人的關係逐漸變得密切。 在這之中,常受媒體採訪,或是成為紀錄片拍攝對象的,多半是流亡社會中具備良好教育基礎的人物。或是參與政治活動、...
文化研究
紹沖
12 月 23,2018
台灣的蒙藏族新住民
台灣是個移民島嶼,從「唐山過台灣」、「羅漢腳」等諺語都反應出台灣艱辛的移民歷程,也使台灣成為一個組成多元的開放社會,這樣的趨勢迄今未衰。 因台灣社會結構的改變,近年來移民台灣的新住民以聯姻方式的台灣媳婦居多。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2017年新住民人口已高達65萬,更超越人口56萬的原住民族,成為台灣第二大族群。像今年國慶大典主持人便由越南裔的台灣媳婦,新住民阮秋姮擔綱,...
全球脈動
南哲純美
3 月 01,2018
你是擁有護照、膚色不太深的人嗎?
從大昭寺出來後,沿著右側的山路向上攀登,經過幾間裝飾華麗、標示著印度文、藏文與英文的旅館後,大片散亂的公寓群隨著裸露在地面、不斷漏水的水管在山坡上展開。這裡是爪吉哇蠟(英文譯名:jogiwara),流亡藏人(西藏議題相關活動在台北)的居住區,喜馬偕爾邦,印度。 爪吉哇蠟位於達蘭薩拉山城的凹陷處,緊貼著喜馬拉雅山山系邊緣,山城裡最大的路:麥克羅路斜切過山腰,一路俯衝,...
文化研究
南哲純美
2 月 11,2018
在這裡找到的是愛情還是麵包?流亡日子裡的追逐與自棄
「二十盤炒麵,換一個月套房」 在達蘭薩拉山城裡的麥克羅路即將拐彎前,沿著寺廟、茶鋪、與蔬果攤一路疾馳,極容易遺漏路邊唯一由難民(2018年2月7日開始,連續五週的星期三「為西藏自由而騎」)經營的雜貨店。雜貨店不大,瑟縮地躲在兩側建築的陰影中:右側是日本人轉讓給難民經營的日式餐館;左側是印度人開設的豪華飯店。外國旅客或來此享受家鄉風味的壽司與味噌湯、或到飯店預約精油按摩,...
書評書介
楊翠
11 月 10,2015
【書評書介】永遠在路上:序《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
書名:《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 作者:鄧湘漪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9日 本書所敘說的,是關於一個流亡者,如何流亡到另一個流亡地,遭遇、聆聽、書寫另一群流亡者的故事。移動、跨界、混雜;流亡、生存、反抗,是這本書的幾個關鍵詞。 書題為《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拋出幾個重要訊息。「日日」,彰顯流亡者「永遠在路上」...
全球脈動
札西慈仁 (Tashi Tsering )
3 月 09,2013
藏人給台灣朋友的一封信──3月10日請和我們一起站出來
各位台灣朋友,Tashi Delek! 我叫札西慈仁,是流亡印度的藏人第二代。我已經來台灣十四年了,所以台灣和印度對我來說都是第二個故鄉。而我的第一家鄉,現在只能在夢裡追尋。 全世界大約有六百萬的西藏人,其中有十五萬人流亡海外。但是不管是在境內或者境外,從小父母都是教導我們,不要忘記西藏的文化和傳統,有一天要回去西藏。我的父親已經過世八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