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二二八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全面真軍
3 月 04,2015
「我們該忘記,還是該記得?」
父親與J伯認識數十年,J伯是個成功的生意人,經營的傳統產業在業界名聲很是不錯。J伯同時也是多數人心中典型的「9.2%」,從父親與J伯的交情中我看到真正的藍綠和解。好一陣子前父親說J伯託我辦一件事,原以為他是流年不利惹了官非,問了後才知道J伯希望我替他想想辦法,找出一些很久以前的判決與資料。 J伯的父親在白色恐怖初期遭到槍決,那年他才二十出頭。...
司法人權
洪崇晏
3 月 03,2015
合作,從正義出發!
前幾天,綠黨秘書處和一些青年黨員來到第三屆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台北場,在自由廣場擺了一個攤位,宣傳自己的理念與行動,也一起參與這場嚴謹但不嚴肅的紀念行動。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見證著共生從最早二十個團體攤位,成長到如今已有五六十個不同領域的議題團體;人們努力學習如何清查、追究並復原過往不正義的同時,也互相交流著抵抗當下不正義的各種經驗和方法,並且共同許下「...
朱宥勳
3 月 02,2015
蔣介石銅像保留芻議
本來,我也是支持拆除銅像的。 今年的二・二八前後,各地對蔣介石銅像潑漆的「裝置藝術『蔣』」行動風起雲湧,規模大概是近年之最。這類行動歷史悠久,論者指出,「污辱銅像」的抗議劇碼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了,頗有一番時代停滯空轉的感嘆。然而,我認為今年特別值得關注的意義,在於「遍地開花」,各個公教單位、地區的潑漆行動,顯然是各自為政,雖有互相催化影響,但並不是個別「勇者」的零星行為,...
Mattel
3 月 01,2015
【島嶼邊緣】轉型正義:蔣公?我阿公不姓蔣!
二二八前夕,台灣的大學校園有不少「蔣公」銅像化身為「裝置藝術」,這些裝置藝術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迴響。「蔣公」是誰?有人叫他蔣中正,西方人稱他為蔣介石(Chiang Kai-Shek)。蔣介石在西方學術與媒體報導字眼中,時常是與dictator(獨裁者)串連在一起,這個字眼也使用在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身上。只是不知為何,西方社會稱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democracy),...
蔡英文
2 月 28,2015
紀念二二八 終止歷史錯誤 讓台灣成為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
今天又一次,大家共同在這裡悼念二二八事件,這個台灣歷史上最大的傷痕,這個台灣人民不能忘記的傷痕。我在很多年前,在「台灣文藝」雜誌上,讀到一段描寫二二八事件的文字,裡面有一句話寫到:「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 這句話,雖然現在大家常聽到,但是對很多人來講,當初這句話給大家的感受一定都很深。因為,在那個台灣剛要民主化的時代,二二八這個發生幾十年來,大家不能講的事件,...
文化研究
藍士博
2 月 27,2015
行動,從理解與認同開始 ——共生音樂節的緣起與展望
二二八共生音樂節自2013年舉辦迄今,已逐漸由原本短暫週期的紀念活動發展成全面的、長期的、例行性的組織工作,這不僅是跨世代的合作成果,更可以見到新一代的創意與活力。雖然「共生」以音樂節為名,但是早在半年前便開始在各大學舉辦228事件相關電影放映會曁映後座談、歷史地景導覽、考前猜題放送與快閃宣傳活動;活動當天現場更有完整的靜態展覽、真人圖書館,以及全台社運議題、團體的聯合展覽。...
電影戲劇
mlkj
2 月 26,2015
【二二八68週年】未來,一直來一直來──淺談電影《天馬茶房》
《天馬茶房》是1999年的電影作品,是一部以日治時期尾端,至228事件數年間作背景的愛情故事。在《天馬茶房》之前,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電影,就是大導演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了。跟《悲情城市》以隱喻帶出二二八事件的手法不同(甚至連主角梁朝偉都是啞巴),《天馬茶房》從片名(天馬茶房是二二八事件的原爆點,不過位於北市大同區的原址已於2005年拆除)開始,便直接告訴觀眾,這是一部有關二二八事件的電影。...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何敬堯
2 月 25,2015
【二二八68週年】我根本不知道二二八是什麼
我根本不知道二二八是什麼。 那時候,約莫是大二的學生吧,為了一個環島的計畫,我決定要鍛鍊起自己的體能與心肺功能,跑步、騎單車、游泳。因為學校位於公館,為了選擇一個地緣鄰近的單車路線,我在網路上搜尋地圖,最後挑了臺北市河濱的自行車道,沿著河岸,開始了一連串的自行車鍛鍊。 每次踩踏著腳踏板,也不免感覺無聊,所以我便開始觀察起附近,有一座臨河的公園引起了我的注意。許多年輕人在公園內溜滑板、...
書評書介
朱宥勳
2 月 24,2015
【二二八68週年】事變以後
我厭倦了正常的陽光,覺得它是虛偽的,只有塵埃迴旋,濕霉彌漫的那棟黑房子,才是事變以後,人該去的地方。──郭松棻《驚婚》 我在埔里有一個親戚,家就在愛蘭國小附近。每年寒暑假,當我們要到中南部家族旅行的時候,都會有幾天借住在這位親戚家裡。那裡具備一切外地人想像的埔里風景:平緩的山野,安靜的社區,悠長的草木。上大學之後,我迷上棒壘球,每年的這幾天,...
歷史書寫
佐瑪
2 月 17,2015
壯志豪情二二八:1947年嘉義的起義與玉碎
「嘉義豈無英雄豪傑,假如有真正勇敢的人,要站出來!我們一起去燒市長官邸!」嘉義噴水池前,一名年輕人對著激動的嘉義市民如此說。 1947年2月27日,一起查緝私菸引起的槍擊事件,點燃了全島累積已久的怒火。68年後的今日,回顧那年的3月,我們只依稀記得這是場族群間的衝突、台灣人被屠殺的恐怖事件。但回顧那段歷史,我們會發現台灣人在面臨中國軍隊的掃射時,不只是轉身逃跑,有相當多的人拿起武器...
‹ 上一頁
…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