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二二八
司法人權
陳儀深
2 月 23,2017
【書摘】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書名: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作者:陳儀深 出版社:前衛出版 日期:2017/02/22 1991年,由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所主辦的二二八學術研討會,是解嚴之後第一次那麼大規模探討二二八的學術研討會。其中我發表的論文〈論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原因〉是我第一篇研究二二八的作品,後來還被收錄在《台灣史論文精選》。...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莊政霖
2 月 22,2017
【書摘】《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陳庭詩與二二八
書名: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 作者:莊政霖 出版社:有故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18 【本書背景】陳庭詩(1913~2002)原籍福建,1946年來臺,終其一生以質量驚人的創作貢獻臺灣當代藝術。陳庭詩在國際美術年鑑《二十世紀藝術史》(Art of the 20th CENTURY)鉅著中是唯二入選的華裔藝術家(另一位為貝聿銘),...
張肇烜
2 月 21,2017
【人心人術】在二二八中消逝的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林茂生
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一生都為台灣的教育和文化努力;原本終於盼望到「台灣光復」的這一刻,卻沒想到,不久之後,他成了消失在島嶼上的台灣菁英之一...... 出生台南的林茂生博士(1887-1947),是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博士在書香世家長大,他在長老教中學(今長榮高中)畢業之後就赴日本讀書,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成為「台灣第一號文學士」。...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黃惠君
2 月 21,2017
【書摘】《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下)──殺戮輓歌
書名: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 作者:黃惠君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15 第九章 殺戮輓歌 淡水河上不時流下來雙臂反捆的屍體,流經台北時會沖到岸邊,或沖到橋墩下。政府不遺餘力追尋並殺害領袖人物,……殺人如麻的目的,是使福爾摩沙人不再有未來的領袖。 這是英國駐台領事G.M....
書評書介
黃惠君
2 月 20,2017
【書摘】《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上)──變調的歡迎曲
書名: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 作者:黃惠君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15 第二章 變調的歡迎曲 餓得不得了 在人民的日常生活裡,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戰後的台灣竟然飢餓不已。 一九四六年從元旦開始,法官吳鴻麒的日記便浮著擔憂:「因食糧缺乏,社會有不安空氣,為政者不可不講究對策也。」不少地區陷入飢饉,...
歷史書寫
Mattel
3 月 28,2016
【島嶼邊緣】陳炘之死告訴台灣人:與國民黨有關係 做生意就沒關係
最近浩鼎與中研院長翁啟惠的議題,又有許多人聯想為新版宇昌抹黑案。不少網友為國民黨攻擊浩鼎的動機感到質疑,例如「浩鼎是核爆?根本宇昌案翻版!」、「浩鼎謠言大解盲」等等,甚至新聞評論也質疑「4個共同點 浩鼎像宇昌第二」。 追查浩鼎不遺餘力的則是曾在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擔任金管會主委的立委曾銘宗。不過,曾銘宗卻被質疑有政治動機,不究辦基亞生技,卻猛攻浩鼎。2014年,...
歷史書寫
Mattel
3 月 07,2016
【島嶼邊緣】國民黨:雙方喜悅 各無反悔
國防部台北憲兵隊違法搜索人民扣押白色恐怖時期官方文件,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憲兵具有司法警察官職銜,但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30條,憲兵應該接受檢察官指揮;刑事訴訟法第231條也規定,憲兵發現犯罪嫌疑,應該先報告檢察官才能夠行動。據此,台北憲兵隊此事件,早已明顯違法。 事件發生後,憲兵指揮部自認無不當行為、也沒有違法,竟稱「民眾簽署自願簽下受搜索同意書」才進行搜索。這種「被自願」的說法,...
政黨政治
陳峻毅
3 月 04,2016
當反法西斯成了法西斯
隨著台灣主體意識反映在政治上的政權輪替,人民開始會注意並思考到關於空間正義的主體性問題,其實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而關注的地域性自然會從首都開始。事實上,從柯文哲推動城市美學、拆除忠孝橋引道以來,到福祿猴引發的公共美學爭議,再到前幾日隨二二八而高漲的「全台裝置藝術『蔣』」活動,都是台灣人民在伸張政治主體性之後,開始意識到空間美學及其合理性的集體反映。其中,空間的去威權化,並不是突來的破壞公物主義...
政黨政治
蔡榮裕
3 月 03,2016
接下來是品味之戰了:關於台灣歷史傷痕的療癒
做市長的職位,該做些什麼超乎個人的情感和想法,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但是就個人層次來說,在二二八期間騎腳踏車的雙塔行程裡,關於汗水和淚水的課題,以及是否為包容的課題,倒是值得從心理學角度來想想,何以引來兩極化的議論?試著和其它情境做比較,來推論和想像這次雙塔行裡的心理學內容,但無意說這一定是當事者內心的感受。 除了高級腳踏車和以前的鐵馬有所不同外,...
史努比
3 月 01,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太多二二八?
以「用汗水取代淚水」和不想再哭了為由,台北市長柯文哲決定不參加今年北市二二八紀念儀式,改以「一日雙塔」騎單車行程紀念這個苦難的日子。不過,最後他依然在屏東以「寬容如海、成就台灣」為題發表二二八談話,也還是掉淚了。 這個抉擇毀譽參半。受難者與家屬面對二二八各有不同心情和處理方式,許多人可能已不再有情緒處理回憶,可以想像;然而柯文哲應該要清楚,自選上台北市長那一刻起,他就不再只是受難者...
‹ 上一頁
…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