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二二八
教育文化
呂欣潔
6 月 05,2017
【欣潔想想】「不能說」的年代2017:昔有二二八,今有性教育
過去台灣經歷過一段非常長的動員戡亂時期,從1949年到1987年,共38年又56天,堪稱是世界上最長的戒嚴時期,也是台灣歷史上永遠的痛。 我的父母都是1956年出生,戰後嬰兒潮的那一代,他們一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就未能享有言論自由,不能批評政府,他們學習的是大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在學校講自己的母語要被罰錢,不能說二二八也不能高喊我是台灣人。在那個「不能說」的年代,...
歷史書寫
吳傳立
五月 07,2017
黑心史學的寫作原則與讀者的破解之道
黑心史學的寫作原則 史學家寫歷史,不外乎三種內容:「客觀」的陳述、「相對客觀」的詮釋、以及「絕對主觀」的價值判斷。 所謂「客觀的陳述」,比如說,秦始皇的兒子、孫子是哪些人,曾經幹過哪些事情。這些是客觀的事實。雖然因為年代久遠,不同的書上可能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大致而言不會錯得太離譜,至少不會「老子變兒子」、「兒子變老子」。 所謂「相對客觀的詮釋」,比如說,秦始皇為什麼這樣做,...
歷史書寫
羅煊
4 月 26,2017
如果蔣中正在德國,還會不會有銅像?
每年的228前後,蔣公銅像的問題又會在新聞、網路上引起熱議,尤其在去年底新竹市光復高中校慶扮演納粹軍團的爭議,更讓今年的蔣公去留有更多題材可以議論。我在上個月去完德國柏林後,突然發覺德國的黑歷史和台灣其實有很多相映之處,我們都有個相對光明的現在,也有個不堪回首的過去,也都有個不願提起的「他」。 蔣中正和希特勒一樣嗎? 當年,以蔣中正為領袖的國民黨,...
司法人權
《溫度》月刊
3 月 23,2017
【台中想想】台中的反抗與馴服:為228事件七十週年而寫
文 / 楊欽堯 (雲林縣北港鎮出生,待過嘉義、台北、台南等地,最喜歡台中這城市。博士班就讀於中興大學,現在就算四處兼課,假日休閒時都會回來,逐漸台中成為我第二故鄉。興趣是歷史研究,現為修平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二二八不幸事件爆發迄今剛好70週年,絕大多數當事人都已作古,中部還健在者,如當年二七部隊長鍾逸人已高齡95歲,領導民眾於埔里烏牛欄作戰的黃金島亦已90歲,...
書評書介
陳翠蓮
3 月 09,2017
【書摘】《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請兵/欺瞞兩線並進(下)
書名: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作者:陳翠蓮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24 蔣介石派赴臺灣的軍隊數量編制,與柯遠芬〈事變十日記〉所稱請求步兵一團、追加憲兵一營,顯示蔣介石對陳儀所請必應的信任態度。事件過程中,陳儀親信、招商局總經理徐學禹一直與他保持密切聯繫。他向陳儀通風報信,...
書評書介
陳翠蓮
3 月 08,2017
【書摘】《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請兵/欺瞞兩線並進(上)
書名: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作者:陳翠蓮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24 第六章 國府當局的考量與對策 三、請兵/欺瞞兩線並進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島內只有五千餘兵力,警備總部本部直接可資調度運用兵員僅七百餘名。事件當時在臺的中央社記者張任飛指出,二二八發生是陳儀絕未想到的,「這次事變中,他先主張殺人,部下因為兵力不夠,...
歷史書寫
晏山農
3 月 07,2017
【山農說書】二二八的迷霧與新徑(下)
二二八事件或太遠,看看近三年前的三一八運動就是鮮明的範例。三一八衝進立法院係歷史的偶然,但偶然有其必然性,斯時所有反國民黨、反既有建制的運動團體、成員與青年學生,不分左中右溫和激越率皆投入這股洪流。雖然透過主流媒體的傳輸,反黑箱程序的服貿案成為運動主軸,更而聚焦在議場中央的幾個明星人物;但這場運動實則為多核心、多議題、多場景的公社實驗,它的性質必然會隨著台灣政經面貌的改組而有新詮,...
歷史書寫
曾建元
3 月 07,2017
俄羅斯十月革命100年:那些在歷史中喟嘆的偉大政治承諾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今年是俄羅斯十月革命100年。 1917年11月7日,俄羅斯十月革命爆發,推翻了二月革命後建立起來的共和政府,由列寧(Vladimir Lenin)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Bolshevik Party),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接著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在歐洲、亞洲各地以及美國、日本,皆爆發了罷工或人民抗爭事件。...
歷史書寫
阿圖賽
3 月 07,2017
【縮影人間】外省老兵廖中山與二二八遺族的故事
二二八事件在1947年3月6日與3月7日是關鍵的轉捩點,蔣介石派兵陸續抵台,許多台籍菁英在關鍵的這兩日開始陸續失蹤。二二八這個大時代的悲劇故事,由於缺乏真相與元兇,故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破碎的家庭記憶所拼湊起來。林界,一個外界不甚熟識的名字,從1947年開始迄今,他與他的家人,其實一直訴說著一個台灣人與外省人的故事。 二二八事件發生之際,時任《台灣新生報》...
司法人權
葉博文
3 月 06,2017
【二二八70週年】福爾摩沙的呼喚──1947到2017
今年屆滿70週年的228事件,一直是台灣社會的集體創傷,也是遲至近年來才逐漸被打開的禁忌與枷鎖。這起影響近代台灣甚為巨大的事件,從鄭南榕、陳永興、李勝雄等人推動「228和平日運動」以來,媒體界、出版界與學術單位才開始關注,史料、口述見證與相關研究也才陸續問世,政府資料逐漸解密,成為今日接近、理解228事件的認知基礎。 受限於戰後1947年的社會情境,有關228事件的口述大多以台灣人為主,...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