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轉型正義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周婉窈
10 月 03,2019
《少年臺灣史2019年版》選摘:國府撤退來臺和島嶼的黨國化
日本結束臺灣的殖民統治之後一年又六個多月,發生二二八事件;再兩年十個月,中國國民黨政府撤退來臺。短短的四年多,發生這麼多事情,對本地社會衝擊很大,我們要怎麼去了解? 首先,為什麼「國府」會「撤退來臺」?是因為中國國民黨掌控下的政權在內戰中被中國共產黨的勢力打敗,一再失去據點,最後將整個中央政府和軍隊,以及相關人員,撤退到臺灣。在黨國教育中成長的世代(你們的父母輩),對於這段歷史,...
歷史書寫
張之豪
9月 26,2019
革命也要請客吃飯:史明料理
史明知道,這些來東京拜訪他,跟他「請益」的人,不一定都是真的要從事台獨運動的。 他們多半會到池袋西口,這個街角的小中華料理「新珍味」,來作客。有時候先佯裝成普通的顧客,有時候吃到一半,會跟他表明身份,有時候,則要等到三杯黃湯下肚以後,才開口表明來意。 他雖然在更年輕的時代,在中國的上海、華北、北京這裡做過許多地下工作,情報是他最擅長,也明白其價值的資源,所以,不論是誰,...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
休閒育樂
黃彥瑄
9月 23,2019
國產恐怖遊戲到電影改編:《返校》如何重構敘事?
上映於2019年的《返校》為導演徐漢強第一部劇情長片,該部電影改變自2017年的同名國產恐怖遊戲。於此之前,徐漢強所導演過的作品也大都與遊戲有所關聯。無論是2004年《第十五伺服器》還是2005年《請登入線實》,皆以線上遊戲作為主題發想,在虛實的交替間,構築出似真似假的世界觀。 2017年的《返校》遊戲是一款以恐怖冒險為主題的解謎遊戲,其中仰賴大量的道具和資訊去推動劇情的發展。因此...
歷史書寫
馬非白
9月 22,2019
【被遺忘的歷史】原住民悲歌(中):林昭明等山地菁英被整肅案
中國國民黨極權政權在二二八事變後至五○年代白色恐怖期間,對原住民族群進行次數不詳的整肅,遭到處決或禁錮的原住民中智菁英超過70人以上,他們追求原住民權益的「高山自治」理想,都被極權政權栽誣為「顛覆政府」的罪名。 前文所述的『蓬萊民族解放委員會』案,林瑞昌、高一生、湯守仁等人都是追求原住民族權益、希望「高山自治」,卻因極權政權深怕統治正當性遭到挑戰,而以酷刑、栽贓強加罪名予以整肅的典型案例,...
歷史書寫
江昺崙
9月 19,2019
【半線想想】謝聰敏先生簡傳與臺灣人的民主之路
謝聰敏先生簡傳 英雄出少年 謝聰敏先生,生於1934年,彰化縣二林人。二林位於彰化的西南角,是風頭水尾之地,民風純樸但剽悍,出了很多著名的社會運動家。謝聰敏小時候就住在二林仁和宮對面,農民組合會在仁和宮開會,所以他從小就聽長輩講「二林蔗農事件」的故事,還有抗日的仕紳謝春木的事蹟。 就讀彰化中學的時候,為了「義氣相挺」,幫同學作弊,結果被迫轉學。後來插班到台中一中,...
歷史書寫
馬非白
7 月 28,2019
【被遺忘的歷史】二二八事變的高雄屠夫:彭孟緝(上)
1947年二二八事變中,嘉義和高雄兩地,是最早遭到中國國民黨政權以軍事行動血腥屠殺鎮壓台灣民眾的,為什麼?主要原因:這兩地軍事主管是高雄要塞司令兼南部防衛司令的彭孟緝。 彭孟緝1945年卸任印緬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砲兵指揮官後,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偕同「要塞調查組」來到台灣,擔任高雄要塞司令,二二八事變發生後又兼南部防衛司令。 南部防衛司令部負責嘉義以南區域的防衛,...
馬非白
7 月 21,2019
【被遺忘的歷史】不知悔改的二二八劊子手:柯遠芬
二二八事變中究竟有多少台灣人被殘殺,至今仍然是一個莫衷一是的問題,事變後有不少台灣人繼續遭到撲殺或下獄,中國國民黨蔣政權不但無人為此負責,當年的大劊子手且能升官安享天年,台灣的社會價值觀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當以蔣家王朝極權政權處理此一事件為肇始。 當年負責執行屠殺任務的大劊子手,就是警總參謀長柯遠芬和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兩位超級鷹派特務頭頭,他們到了晚年不但毫無愧疚悔意,...
歷史書寫
馬非白
6 月 23,2019
【被遺忘的歷史】突破報禁的地下報紙《潮流》和奇女子陳婉真
中國國民黨蔣家政權假造余登發匪諜案之後,先鎮後暴炮製美麗島事件之前,台灣的政治氣氛既緊繃又詭譎。在輿論方面,雖然將一年前停止的雜誌登記作有限度開放,但是,蔣政權對於新聞言論控制依舊絲毫都沒有放鬆。 當時有一份高舉突破「報禁」大纛的地下報紙《潮流》,聲稱要「向公然違憲三十年的『報禁』政策和歪曲的輿論報導表示強烈抗議」,有如平地一聲雷般地冒出來,不但惹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歷史書寫
根雨屋
6 月 17,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選立委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的立委每4年改選一次,可是首屆立委自1948年選出後,居然可以連當44年,直到1992年才全面改選;其中雖有進行過補選,但不只有1/4的席次是總統掌控的僑選立委,總統還能直接停辦選舉。 中華民國在1948年初選出行憲後首屆立委,...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楊佳恬
6 月 16,2019
在柏林巷口裡的小學 遇見最溫暖有力的轉型正義
施納柏格區(Schöneberg)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西邊,在東西德分裂時期,這裡曾是西柏林的行政中心。在冷戰時期,美國總統甘迺迪拜訪西柏林,他站在施納柏格市政廳的陽台上,發表了一場歷史性的演講。其中許多段落成為名言,如「自由有許多困難,而民主亦非完美」(Freedom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democracy is not perfect)、...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