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資訊
政黨政治
吳傳立
3 月 02,2016
立院採訪也該升級到2.0
為什麼要管制立法院的採訪權?檯面下的真正原因有很多,而檯面上最堂而皇之的理由,當然是「保障新聞自由」。但是別忘了:「用管制手段保障新聞自由」的背後假設是「有被管制的需要」而且「管制的手段讓管制的結果利大於弊」。 在資訊時代,「資訊流通」(不管是上游的採訪階段還是下游的傳播階段)「應該」被管制嗎?管制的結果會是利大於弊嗎? 先說結論:第一,在資訊時代,「不管制」是原則、「管制」...
謝宇程
10 月 20,2015
【學與業壯遊】 是否可能,有一天我們都不再讀書?
最近常聽到一個論點見解:台灣人讀書太少,買書愈來愈少,閱讀風氣愈來愈弱,大家都只看讀網路文章了。再這樣下去,將會危及競爭力啊!關於這個見解,我稍有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求知,不只能透過「閱讀」 先說結論:大致上我認為「哪個國家的人讀了幾本書」沒有什麼好拿出來比較的。我不會以我買比較多本書、讀比較多本書為傲;我也不會以我買書較少、讀「書本數量」比誰少而引為恥。 求知,不一定要讀字,...
藍弋丰
11 月 06,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一):恐龍時代的結束
說起電力網路,以往總是聯想到「亙古不變」,在這個各行各業都日新月異的年代,唯獨談起電力網路,許多老專家,拿著四十年前的思維,到現在似乎還適用,而且許多人認為可以一直適用到四十年後。 於是,電業成為地球上碩果僅存的少數「恐龍產業」。 這並非指責台電是恐龍,事實上全球電業在近年來的大變局發生之前,都一樣處於「恐龍時代」,基本概念就是以集中式的大電廠輸配到各地的巨大集中式系統,...
文化研究
周盈成
12 月 24,2012
【週一想想】駐外記者的夜半鈴聲
說一段自己跑新聞時的小故事。 2009年4月底,當時的衛生署長葉金川接到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函,台灣將以「中華台北」名稱,首次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按台北官方說法,這是世衛主動邀請,北京只是「不再反對」。 其實馬英九總統在2008年當選後,各界就預期北京會送這個禮。一年來,兩岸協商過程與內容如何,馬政府面對質疑,始終諱莫如深。 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