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美國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31,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七:沒錢萬萬不能
拿破崙曾說,打勝仗的三要素,就是:錢、錢、錢,不過華盛頓可說技高一籌,在財政破產的狀況下,還能靠跟法國人「凹」經費,打贏美國獨立戰爭,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就算能打勝仗,錢的問題還是終有一天要解決。 說起這個錢的問題,當初《邦聯條例》各州都不願意「被抽稅」,只規定大陸議會可以發行紙幣,結果印鈔票成為唯一的財政管道,隨著戰爭進行,物資越來越稀少,鈔票卻越印越多,於是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蕭文婷
7 月 27,2013
輸贏與對錯:談「白人殺黑人」案
最近柯文哲醫師再好幾個場合講到台灣過去十幾年都是律師治國,律師只論輸贏,不管對錯,台灣變成一個沒有是非的社會。 這段話很多人認同,當然也有人批判。 這段話讓我想到最近美國新聞頭條,台灣媒體簡化成「白人殺黑人」案件的審判結果。 17歲黑人馬丁出現在佛羅里達州一個社區,引起社區巡邏員辛莫曼注意,辛莫曼的父親是白人,母親是祕魯人,換言之他有西班牙裔(Hispanic)的血統...
書評書介
顧爾德
6 月 27,2013
【書評書介】缺乏安全感的巨龍
書名: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關係 作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施道安(Andrew Scobell) 譯者:何大明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0日 從《尋求安全感的中國》這個書名,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和施道安(Andrew Scobell)...
歷史書寫
藍弋丰
6 月 19,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一:戰神的典範
格林雖然為部隊定下的方針,簡單的來說就是毛澤東(另一說是朱德先提出)所提出的準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不過格林將部隊分為兩部之後,也給予摩根隨時應變的權力,一旦形勢允許,也可改變這個方針,進行更有利的作戰,而摩根也正打算這麼做。 他首先選擇了牛圈(Cowpens)這個地方作為等待塔列頓前來決戰的戰場,牛圈這個地方,以前是一個保王黨在此放牛之處,因此得名,此地夾在闊河...
全力中年
五月 16,2013
台灣:國際社會裡的「模合先生」
日劇「人生無價(PRICELE$S)」中有個人物名叫「模合先生」,根據劇本設定,模合先生是個很沒有「存在感」,唯唯諾諾不敢發表己見的人。他缺乏存在感的地步,誇張到明明坐在咖啡廳中,服務生卻旁若無人地將他面前咖啡杯收走;明明同搭一部電梯,同事卻會說「哦,剛才你也在電梯裡啊!」 我不知道真實世界中是否真有這種人,但台灣看來確實就像國際政治現實中的模合先生,總為自己的缺乏存在感覺得氣憤,...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蔡松伯
4 月 27,2013
台灣在自由貿易談判的關鍵盲點
自WTO杜哈回合多邊談判陷入瓶頸以來,世界開始掀起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風潮,加上歐盟貿易整合上的成功,使東亞也產生區域整合的期待。 目前東亞主要有兩種區域整合途徑,其一為中國支持的東協途徑,包括東協加一、加三、加六等。其二為美國主導的亞太區域整合途徑,包括太平洋兩岸的FTA簽署,以及最近談判中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全球脈動
董恒秀
4 月 04,2013
伊拉克戰爭對台灣有何影響?
伊拉克戰爭十周年,出兵攻打的美國顯然是最大輸家,灰頭土臉地在2011年12月全面撤軍。是怎樣的嚴重失誤導致美軍陷入泥沼,損失慘重,除了讓海珊倒台外,可說無功而返? 2003年3月20日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前,時任英文台北時報副總編的艾頓(Laurence Eyton)寫了一篇名為〈伊拉克戰爭的啟示〉,由我翻譯成中文,3月12日在台灣日報的艾頓專欄刊出。...
環境經濟
汪生
3 月 20,2013
核廢做為廢核的堅定理由(中)
反觀台灣,先不論核四已投入的2838億元,還有還要追加的462億錢坑。 「高階核廢料」經「密集化處理」後置放在核電廠冷卻池的高階核廢核燃料棒,已累計達1萬5459束:核一燃料池5514束,核二7544束,核三2401束,密度世所罕見;除此之外,原能會與台電為永久處理核廢料可謂心機用盡,各式五花八門的情節,如小說般精彩,茲整理如下: 1. 中國(1990):中國曾願意接收核廢料,...
歷史書寫
藍弋丰
3 月 14,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十七:七月四日誕生
1776年3月17日,困守在波士頓的英軍狼狽不堪撤走,這天日後成為「撤離日」紀念日。兵不血刃奪回波士頓之後,華盛頓發現,城內的防禦工事堅不可摧,如果他先前想要正面進攻的提案沒有遭到民主否決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與英國戰事還沒結束,所有人都預料到接下來雙方決戰的戰場將會在紐約,大陸軍馬不停蹄移防,雖然急行軍相當辛苦,但波士頓的英軍夾著尾巴逃跑,讓士兵們充滿前所未有的自信,...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藍弋丰
2 月 27,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十五:獨立是《常識》
1776年1月1日英王的「反分裂」演說引起軒然大波,就在殖民地人對英王的鴨霸態度大感不滿時,一本反擊文章小冊子橫世而出,掀起了美國獨立戰爭「文鬥」的最高潮,這本小冊子名叫《常識》,由湯瑪斯‧派恩所撰,但他並未具名,一推出,三個月內就狂銷12萬本,一年內紅到歐洲,總銷售量達50萬本之多。 12萬本看起來沒什麼,現在美國賣破百萬的書很多不是?不過請記得,當時美國只有13州,...
‹ 上一頁
…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