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香港
媒體觀察
許建榮
10 月 26,2012
台灣媒體「香港化」:現在進行式
中國國民黨政府自1949年遷移到台灣以後,就嚴厲控制傳播媒體,一直到1988年解除報禁,台灣新聞自由才算是跨出一大步。新聞自由是對極權政府的最大威脅,也正是如此,國民黨能在1986年允許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接著在1987年解除戒嚴,但遲至1988年才解除報禁。1992年,被稱為「思想叛亂罪」的刑法100條修正案通過後,台灣才得以享有完全的言論自由。至此,台灣的新聞自由才真正的落實...
盧斯達
10 月 03,2012
香港海難,黨國體制浮出水面
十月一日是共產中國的國慶日。官方有官方的普天同慶,民間有民間的厭倦怠對。十五年來次次如是的國慶煙花匯演依然萬紫千紅粉飾太平。煙花開始之前,一艘電力公司船隻卻跟另一艘小輪相撞,上百名香港市民墮海,三十八個市民命喪大海。 香港是個小地方,也將人命看得重要。一起三十多人死亡的意外,是天大的喪事。然而在各方人員搶救人命的同時,國慶煙花照樣開場。死了人又如何?The show must ...
教育文化
,
中國問題
吳叡人
9月 20,2012
歷史與自由的辯證: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下)
民族主義從西方向世界各地擴散,在十九世紀末激發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而這股強大的意識型態與政治運動開始逐步將一個古老的帝國改造為現代民族國家。從十九世紀末到1950年代的半世紀,可謂現代中國民族國家與認同形成的關鍵期。 然而1842年即割讓給英國的香港,卻自始至終未曾(直接)參與這個過程。1895年割讓給日本的臺灣,同樣也在中國民族主義興起之前,就離開了中國歷史的軌道。...
教育文化
,
中國問題
吳叡人
9月 20,2012
歷史與自由的辯證: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上)
最近香港特區政府試圖在小、中學推行德育與國民教育學科的政策,激起香港公民社會的強烈反對。長久習於自由的港人拒絕北京的洗腦教育,應是可預期之事,然而從一海之隔的臺灣觀之,這個事件的世界史意義卻是清晰無比:如果97領土轉移意味著中國在香港進行國家權威建構(state-building)的開端,那麼國民教育學科則是中國想要把港人改造成「真正的中國人」的民族塑造(nation-building)...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李蔚
9月 20,2012
台灣的「中聯辦」?----從香港選舉的「西環之手」看未來的海協會駐台辦事處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剛剛落幕,對於結果本身的分析,以及香港民主/建制派力量的消長,港、台兩地不少論壇都有相關論述,不再贅述。但對於中國駐港機構「中聯辦」在香港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卻有不少值得台灣警惕的部分。 正如許多觀察家指出的,以精密的組織經營和配票,充分運用比例代表制的特性取得超額過得票比例的席次,是香港親北京的建制派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給外界最深刻的印象。...
主權兩岸
盧峯
9月 14,2012
北京伸黑手 香港政治染紅
對於中國政府及他在香港的代理人來說,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可說喜出望外,超額完成。整個親中陣營不單在議席上有不少進帳,不但加強了對議會的控制,更成功分裂、打散了過去十多年來堅決頂住中國控制的泛民主派,令他們陷於群龍無首,不知如何自處的困局。 先把時間推回一九八九年。那一年從四月開始的北京天安門民主運動震動整個中國,也大大的動搖了八年後將要回歸中國的香港。在此之前,香港人對回歸感到的是無奈與無力...
中國問題
洪耀南
9月 13,2012
香港民主黨的困境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各界認為,泛民派不該輸而輸,民主黨更是大輸。也就是說,泛民派取得天時地利,卻失去人和,泛民的老大哥民主黨更是重傷,今後的泛民將百家爭鳴,誰也不怕誰的時代。 民主黨最大外傷,就是同是泛民陣營的人民力量黨。他們在選戰中,強力猛攻在政改方案「妥協」的民主黨,主打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與中聯辦副主任合照,並且打出『偽民主派賣港實錄』。 民主黨則回批對手,...
中國問題
盧斯達
9月 11,2012
「泛民」潰散 香港民意回到街頭和本土
香港本屆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地區直選(35席)中,泛民得18席、建制得17席。而新增的全港性功能界別(5席)則由泛民奪得三席,而左派中堅劉江華因為建制派配票出錯而意外下馬。 這次選舉,是以對抗德育與國民教育科的示威活動(圖)作為背景。這次運動沒有傳統政黨的身影,因為選舉時刻較為敏感,政黨不願沾手。況且香港人已經越來越看透北京設計的議會,根本無法令市民所想成真,...
歷史書寫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許知遠
9月 09,2012
魯迅與「洗腦」
一 十號的風球過去了,雨忽大忽小,卻從未中斷,整整一周,香港浸泡在令人發狂的潮濕裡。此刻,豔陽高照,我斜躺在沙田矮山下的長椅上,曬一曬發霉的身心,讀星期日版的《明報》。 這張報紙早不復查良鏞時代的風味,知識人的立場、文人的雅趣,政治、文學與新聞的曖昧地帶,都隨那個緩慢的舊時代消亡了,只有週日版尚清新可讀。 “Impatience is a virtue”——...
中國問題
洪耀南
9月 08,2012
民主派內鬥的香港選戰觀察
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在9月9日投票,選出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從早上7點30分到晚上10點30分,長達15小時的投票時間,是港人意志難得彰顯的機會。因為1997香港回歸之後,政治制度的獨立性只有在民意代表的選舉方面有所彰顯。 立法會選舉是採比例代表制,所採用席次分配方式,是最大餘額法中的黑爾商數,名單的得票數達到門檻就分配一席,而門檻計算是總票數除於席次。 本屆選舉觀察,...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