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母職
社會安全
葉孟欣
五月 09,2022
【勵馨想想】身為母親最大的祝福 是讓孩子可以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最近六歲的小女兒跟我說,她以後不要生小孩,生小孩很痛,小孩又都是搗蛋鬼。所以,她要跟女生結婚,這樣不會生小孩。小女兒好奇地問我,她可不可以跟女生結婚。我說,當然。只要妳和妳喜歡的對象相互喜歡, 即便是男生跟男生、或者是女生跟女生,妳都可以不因為性別考量而跟對方交往,也可以結婚。因此,現在六歲的她,暫時決定哥哥以後跟男生結婚、她要跟女生結婚。 複製的性別腳本 在成長裡,...
社會安全
余琴雀
6 月 16,2020
【勵馨想想】像我們這樣的媽媽可以嗎?——母職,隱隱作痛的存在感
「要回家當貴婦了嗎?好好喔!」 每次身旁有女性為了家庭而離開職場時,總是能聽見這樣的評論,似乎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女性因為生理構造有「子宮」,而理當成為母職;而母職,就是過著每天喝下午茶的愜意生活,且是照顧孩子的偉大角色。 但實際上呢? 「只要不煮飯的一天,就充斥著罪惡感。」 我人生幾度從職場離開,都跟母職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次大概在我工作十年的時候,...
教育文化
葉孟欣
6 月 27,2019
【女人想想】親職教育中的性別迷思
教養子女被視為父母重要的功課,社會從不同的角度面向去檢視我們的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所使用的言語、所表現出的行為是否符合文化價值觀對於親職教育的期待和想像。 親職教育這個詞語出現在許多社會現場,例如:現在經由法院訴請離婚中有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或是訴請裁判案件中有與未成年人相關親權案件時,都必須先上一堂親職教育課程;觸犯兒少保護案件,被裁定接受強制性親職教育課程輔導多少時數;...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畢慕瑜
11 月 18,2018
選舉中的媽媽:政治攻防、個人存有與公共想像
在選舉攻防時,「媽媽」常常扮演在側面進攻與反擊的角色。當候選人遭到尖銳的攻擊卻不願親自回應時,「媽媽」常會跳出來用「不捨」、「難過」的情緒化解攻擊。近日台北市長的選戰中,柯文哲市長的媽媽頻頻出招。不但在新竹和市議員候選人合照,也到台北掃街拜票。有趣的是,「爸爸」比較不常成為助選員。如果候選人的爸爸有特殊的政治身分,反而會被對手指為政二代。此時,女性作為嫁進來的外人,反而更能夠避免候選人遭到「靠爸...
社會安全
黃靜怡
12 月 14,2017
【女人想想】收出養服務的美麗與哀愁──以理解作為指引,尋找生命的亮光
在收出養領域服務多年,深刻體會到不管對孩子、生母或收養父母來說,收出養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隱藏的價值觀、文化、意識形態和性別意識,在收出養歷程深深地牽動和影響著在當中每一個人的步伐。 父子騎驢的寓言故事,常被我們用來隱喻和描述出養人的處境,看似讓人哭笑不得,卻是反映許多孩子的生母在面對養育抉擇過程的真實寫照:一方面難以面對出養決定,一方面留養四處碰壁的兩難之中反覆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