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週三想想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藍弋丰
9月 11,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三:五分之三個人
前回我們談了幾位美國開國先賢與奴隸的關係,從他們個人的掙扎,可以知道解決奴隸問題的困難度。 而從巨觀的觀點來看,則是南北差異的問題,於1790年,北方-賓州與馬裡蘭州州界以北-有4萬名黑奴,他們大多如富蘭克林的家奴一樣,在各家庭中三三兩兩的零星分布,南方則有65萬名黑奴,大多數如華盛頓的家奴一樣,代代相傳,數量龐大,且是莊園的經濟命脈,又如傑佛遜的家奴,本身就是重要財產,還用來還債...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10,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四:世界天翻地覆
話說自從蒙矛斯會戰後,華盛頓在北方戰場,有整整三年的時間沒有任何動靜,一方面是因為柯林頓在蒙矛斯會戰中了解大陸軍已非吳下阿蒙,不敢輕易出兵,另一方面,柯林頓在紐約深溝高壘,大陸軍也不易越雷池一步。 但這不表示華盛頓就不想拿下紐約,尤其是他認為加上法國海軍以及法軍在羅德島的的兵力以後,可以對紐約發動攻勢,他好幾次提案,希望聯軍攻擊紐約。但與他的認知相反,柯林頓在紐約坐擁14500人的雄厚部隊...
歷史書寫
藍弋丰
7 月 03,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三:叛徒、州長與立克次體
講到美國獨立,一般通說是約克鎮圍城戰結束了獨立戰爭。不過事實沒有說起來的那麼簡單,因為約克鎮圍城戰之後兩年,才簽訂了《巴黎和約》,戰爭才真正結束 而約克鎮圍城戰也不是那麼順理成章,好像是「歷史的必然」,它很可能不會發生,是一連串的歷史事件造成的條件聚集,風雲際會下才發生的一件特殊事件。 而當時殖民地人民沒料到戰爭會打這麼久,士氣越來越低落,役期到了的士兵都回家務農不願再戰,...
歷史書寫
藍弋丰
6 月 26,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二:追趕跑跳蹦
摩根在牛圈之戰中展現教科書等級的完美戰術之後,大陸軍與康華利斯開始你追我跑的遊戲,康華利斯為了彌補牛圈之戰的損失,發誓非追上摩根,一戰消滅他不可……最起碼還能搶回俘虜與物資。 康華利斯追擊摩根卻撲了個大空,摩根還有空好整以暇的把俘虜都轉送走,再跟格林會合。這是因為康華利斯在牛圈之戰中,損失所有行動最快速的部隊,他剩下的部隊行動緩慢,追不上摩根的輕裝步兵。 為此,康華利斯作出重大犧牲,...
歷史書寫
藍弋丰
6 月 19,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一:戰神的典範
格林雖然為部隊定下的方針,簡單的來說就是毛澤東(另一說是朱德先提出)所提出的準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不過格林將部隊分為兩部之後,也給予摩根隨時應變的權力,一旦形勢允許,也可改變這個方針,進行更有利的作戰,而摩根也正打算這麼做。 他首先選擇了牛圈(Cowpens)這個地方作為等待塔列頓前來決戰的戰場,牛圈這個地方,以前是一個保王黨在此放牛之處,因此得名,此地夾在闊河...
歷史書寫
藍弋丰
6 月 05,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二十九:鄉民大戰鄉民
與大陸軍悲慘的狀況相反,英軍與保王派在康登會戰後士氣前所未有的高漲,康華利斯認為可以一舉平定整個南方,橫掃南卡、北卡,維吉尼亞,甚至從南方攻入賓州,如此一來將可以英軍的光輝勝利一舉結束獨立戰爭。 保王派也大為興奮,他們開始大舉集結,並到處攻擊他們的獨立派鄰居,保王派的領袖派崔克‧佛格森(Patrick Ferguson)一口氣召集了4000人的龐大民兵,四處追殺獨立派,...
歷史書寫
藍弋丰
五月 22,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二十七:帝國大反擊
華盛頓麾下部隊在鑄谷中經歷嚴冬與鐵血訓練的考驗後,已非吳下阿蒙,不過他們現在面對的對手,也不是行動緩慢的「神豬」郝將軍,而是狡黠如狐的柯林頓將軍──在薩拉托加會戰後,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天平已經倒向殖民地這方,但是戰爭卻還延續了好幾年,主要就是柯林頓將軍在「作怪」。 前回提到柯林頓將軍在蒙矛斯戰役中竟然使出了華盛頓最拿手的敵前撤退,連夜從戰場上消失,保住了主力,...
歷史書寫
藍弋丰
五月 08,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二十五:理論派與實戰派
在一個組織中,常常有理論派與實戰派之爭,以大陸軍而言,華盛頓代表的大概就是理論派,他飽讀群書,但一般認為他的實戰經驗有所不足,華盛頓身邊也圍繞著許多和他類似的將領,如書店出身的諾克斯,以及「跛豪」格林,兩人都是自學兵法起家的理論派,實戰經驗是戰爭開打後才累積的。 李將軍則可說是實戰派的代表,他歷經七年戰爭,轉戰葡萄牙、波蘭,在獨立戰爭之初,不論軍中還是議會,都認為他是經驗豐富的實戰派,...
歷史書寫
藍弋丰
五月 01,2013
【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 之二十四:走出谷底
前回提到薩拉托加會戰伯哥因全軍被俘,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捩點,但同時,華盛頓對抗郝將軍卻落居下風,不但連戰連敗,丟失了首都費城——雖然大陸會議已經先行離開——連他慣用的反戈一擊,也沒能成功。 華盛頓在郝將軍進入費城之後,對駐守德國鎮的英軍發動反攻,但是突擊行動卻因為烏合之眾組成的各部隊在戰場上無法協調行動,甚至彼此誤擊,演變到只能自己退兵,讓華盛頓灰頭土臉。...
歷史書寫
藍弋丰
4 月 24,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 之二十三:自助而後人助
前回提到伯哥因連續兩次孤注一擲的攻擊不成,損兵折將,他手下最得力的軍事指揮官陣亡殆盡,這時他才終於放棄,想往北逃離戰場,但大陸軍哪有這麼容易放過他,此時已經又膨脹到15000人的大陸軍一路騷擾他,讓他寸步難行,而史塔克更率領一隻部隊,在一個岩丘上設下砲陣地,斷了伯哥因唯一的退路,日後這個岩丘便以史塔克為名,稱為「史塔克岩丘」。 伯哥因至此遭到團團包圍,...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