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全球脈動
陳力綺
五月 25,2021
【波蘭想想】波蘭疫情期間的「新常態」
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至今已超過一年。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5日公佈國內新增185宗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5例,本土180例,是單日確診人數創新高的一天(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聞稿)。因此台北市與新北市升到第三級警戒,休閒娛樂場所全數關閉,也開始禁止多人聚會。 當全台開始陷入恐慌,全民瘋狂搶購罐頭、泡麵、衛生紙等民生物資時,...
全球脈動
林琮盛
五月 18,2021
【中東想想】以巴衝突背後,各自的茶壺風暴
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軍事衝突超過一個禮拜,是過去七年來最嚴重的流血衝突,造成雙方生靈塗炭,即便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開會處理,但如何化解仍無明確作為。 以巴衝突的原因可久至1948年的以色列建國,若究其原因,近日這場衝突背後,以巴各方皆有理性的政治算計,最終卻以人命為犧牲品:最早起因於巴勒斯坦內部的一場茶壺風暴,外溢到掀起以巴之間的刀光劍影。 從巴勒斯坦一方來看,...
教育文化
劉紋吟
五月 10,2021
【勵馨想想】停止情緒勒索,別讓親密關係窒息
阿丞與小琍已經離婚三年多,兩人育有一名女兒,阿丞總是以女兒的名義要求小琍照顧小孩、要小琍奔波往返甚至同住過夜,小琍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只是被當作免費保姆。雖然知道這是阿丞對自己的「情緒勒索」,但她並不曉得該如何停止,只能重複著被勒索的過程……。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為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
全球脈動
陳瑋璇
4 月 28,2021
加拿大春天,正飄著台灣鳳梨香
加拿大夏天,草原上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黃色的芥花,不只美不勝收,更是加國主要經濟作物。然而中國於2019年以含有危險生物為由,禁止加拿大芥花籽入口,作為對孟晚舟事件的報復,所幸出口商另闢途徑,令外銷仍增加,價格甚至飆升。在全球化的現狀下,只要避免經濟上的絕對的依賴,被制裁國找到替代市場就能擺脫困境。而加拿大今年的春天,則飄起了一陣陣鳳梨香。 由於中共禁台灣鳳梨造成的反作用力,...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4 月 25,2021
【南洋想想】從失蹤的印尼潛艦看東南亞的潛艦救難能力
最近印尼潛艦的沈沒事故,不止凸顯潛艦運作的危險性,立即對印尼派出水下救難艦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也顯示東南亞國家逐漸建立的相關能力。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最早具備水下救難能力的國家。在1990年代後期建立潛艦單位之後,星國開始考慮到可能的操作風險,因而在2007年在地建造救難艦Swift Rescue,於隔年成軍 。該救難艦有配備深海救難(deep-submergence rescue...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林宜慧
4 月 12,2021
【勵馨想想】爭奪監護權之外的事——家事法院中的實務經驗
每個法院都設有「家事服務中心」,這是在法院中一處具有溫度的地方,小小的會談室裡,乘載了家庭裡大大小小的秘密,以及無數的眼淚心事。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感到焦慮、無助和徬徨時,社工陪伴著家事訴訟的當事人討論問題、規劃未來、維護兒少權益、促進親子關係……,因為在輸贏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 阿偉的故事 去年家事中心透過法院收到阿偉的監護權案件,希望社工在訴訟期間,安排阿偉與芽芽父女倆見面,...
全球脈動
陳琳惠
4 月 09,2021
【荷事生非】以畫換食:荷蘭藝術家支持在地餐飲業的藝術計畫
2020年2月27日,荷蘭出現了第一個官方承認的新冠病毒感染例(註一),在筆者撰寫本文時,新冠疫情已在荷蘭延燒屆滿一年。在過去一年中,疫情帶給每個產業不同程度的衝擊。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可說是受創最深的領域之一:美術館、藝廊、劇院、音樂廳等各式展演場所數度關閉,許多展演被迫取消、延期,或是嚴格限縮觀眾人數。在這段時間,許多藝文工作者為了維持生計,面臨選擇轉行,...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林琮盛
3 月 26,2021
【中東想想】新疆棉風暴凸顯中西方市場體制的根本矛盾
中國被各國指控迫害新疆維吾爾族、強迫勞動。H&M聲明拒絕使用新疆棉反遭中國民眾抵制,目前戰場持續擴大;中國官方也以舉國之力,大加炒作,再次展現「戰狼」風格。 英國媒體BBC指稱,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一方面要符合所在國家的人權、道義標凖和要求並受國際輿論的監督;另一方面要面對中國政府和網民的審視,冒著踩上中國政治雷區的風險。 但本質上,...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尚書
3 月 22,2021
【南洋想想】Drishyam:小成本的大奇蹟
常看印度電影的讀者大概可以體會當地賣座電影的元素,像是主要的語言市場(例如印地(Hindi)或是泰米爾(Tamil))、俊男美女的主角、華麗且陣容浩大的舞蹈、大場面的動作場景、以及眾多的海外場景。若是一部沒有舞蹈、也沒有打鬥,然後場景只是印度南部的山區鄉村,主人公只是中年父親跟他的家庭,而語言是主要限於西南部克拉拉Kerala)州馬拉雅拉姆(Malayāḷaṁ)語的電影恐怕很難跟賣座有任何聯想。...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江佩耘
3 月 16,2021
【勵馨想想】「孩子,其實我們都一樣受傷了」——談面對孩子未成年性議題,家長的掙扎
家長的傷被聽見,孩子的傷才有機會被涵容 呂嘉惠 (2021) 回想起幾年前陪同叡叡和其爸爸來到少年法庭,庭上正針對第227條準強制性交罪進行審理,也就是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為性交者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少年法庭的調解桌上,只剩筆尖碰觸著悔過書 「唰唰唰」,此刻在一旁的爸爸再也按耐不住壓抑許久的情緒,一股腦地脫口而出:「我再也不會相信你了!你就是個騙子!我要說幾次你才會聽...
‹
…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