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澳洲的歷史與政治學博士。做過不少莫名其妙的工作,體驗過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件,經歷過很多科學經驗不會承認的故事;因為這些都太神奇了,反正列出來大家也不會相信。
著名的日本伴手禮東京香蕉蛋糕(Tokyo Banana),日前被發現部份產品長有黴菌,產商因此回收了33萬份東京Banana。這個新聞應該讓很多最近想去日本旅遊,順便買份東京Banana的台灣人感到失望吧。
香蕉是營養份充足的水果,也是運動員在運動競技過程中,隨時補充體力的首要選擇。台灣是香蕉天堂,隨處可見香蕉樹;過去,日本人只要看到香蕉,就會想起台灣。無怪乎,當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後,因為台灣人伸出友誼的手,日本人為了感恩還發起吃台灣香蕉的活動。可惜,現在台灣香蕉在日本的市佔率已經不到1%。
台灣香蕉出口至日本,最高峰曾經在1960年代佔有日本將近90%的香蕉市場的。原本台灣出口到日本的香蕉是由連戰親家陳查某所屬的「青果輸出公會」控制,但主導「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的吳振瑞推動「五五制」,讓青果社爭回了一半輸出權,減少「青果輸出公會」的剝削與特權壟斷。此外,吳振瑞領導的青果社也成功行銷台灣香蕉,因此打造了1960年代台灣香蕉出口到日本的高峰。
只不過,吳振瑞因此得罪「青果輸出公會」,加上也得罪了蔣經國的跟前紅人李國鼎,因為吳振瑞拒絕購買李國鼎推薦其弟公司的紙箱,還有因為宋美齡是蔣經國登基的絆腳石;因此,蔣經國為首的特務單位,在1969年,利用宋美齡人馬的中央銀行總裁兼外貿會主席徐柏園與吳振瑞的偶然關係,炮製了構陷案,摧毀青果社並借刀殺人剷除宋美齡勢力,史稱「剝蕉案」。
蔣經國勢力製造了「剝蕉案」,同時也謀殺了台灣香蕉,台灣輸往日本的香蕉一落千丈。從表一、表二與表三可以發現,1967年,台灣出口到日本的香蕉有38萬2千公噸;1976年已經大減至8萬1689公噸。2004年日本香蕉市場消費量是97萬公噸,是1967年約50頓的近一倍,但2004年台灣出口至日本的香蕉僅有1萬8140公噸,一直到2008年之前,就差不多在這個數字掙扎。馬英九上台後,數字更是難看,連續五年不滿1萬公噸。
表一:1967-2012台灣出口到日本與中國的香蕉(單位:噸)。
表二:1992-2012台灣出口到日本與中國的香蕉(單位:噸)。
表三:1967-2012台灣出口到日本與中國的香蕉(單位:噸)。
年度 | 日本 | 中國 |
1967 | 382,000.00 | 0 |
1976 | 81,689.00 | 0 |
1992 | 67,825.76 | 0 |
1996 | 51,094.91 | 0 |
2000 | 42,602.60 | 0 |
2003 | 33,128.18 | 0 |
2004 | 18,140.36 | 0 |
2005 | 15,218.80 | 13.7 |
2006 | 16,022.44 | 296.2 |
2007 | 19,142.38 | 4.47 |
2008 | 9,154.39 | 0 |
2009 | 8,863.31 | 21.54 |
2010 | 9,600.78 | 1,635.52 |
2011 | 8,499.50 | 1,734.01 |
2012 | 8,530.49 | 629.685 |
(作者整理自關稅署進出口統計與其他資料)
馬英九在2008年大選時提出「世界亞熱帶水果中心」政見,接著又號稱ECFA可以將台灣香蕉賣到中國去,香蕉也名列ECFA早收清單;但數字會說話,馬英九還是在說謊話。ECFA在2010年簽訂後,數字看起來好像有成長,但是,2012年就露出馬腳了。即便是出口到中國最高峰的2011年,也僅1734公噸。此外,號稱經濟馬上好的馬英九執政期間,台灣出口到日本與中國的香蕉總和,也根本比不上民進黨執政時期出口到日本的數字。1960年代,當時台灣出口到日本的香蕉,蕉農一公斤實拿4元,而且這是將近50年前的價格。最近,就在ECFA後快三年,台灣香蕉的產地價格已經慘跌到1至6元之間,離生產成本12元有一段好長的距離。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2001年台灣加入WTO後,日本對台灣香蕉採季節性關稅(4至9月為20%及10月至次年3月為25%),日本菲律賓簽訂EPA(日本與菲律賓經濟夥伴協定;香蕉稅率5.5%-9.1%),有利菲律賓香蕉進軍日本。但日本本身就是一個重視品質與行銷的國家,紐西蘭奇異果成功打進日本就是台灣可以借鏡的案例。
有別於台灣政府不斷研發新品種的水果與農產品,紐西蘭奇異果只有兩種,而且,紐西蘭奇異果品質並不如智利,但紐西蘭卻能以較高的價格佔領日本市場,這就是行銷的策略。出身台南農家的ZESPRI全球行銷暨業務總裁陳郁然,就是將紐西蘭奇異果整合行銷順利打進日本市場的關鍵人物。顯見,整合行銷才是重點。
紐西蘭奇異果僅僅只有兩種,卻成功行銷全球,連奇異果的原產地中國,都得假冒紐西蘭奇異果才銷得出去。相較於紐西蘭,台灣致力品種開發,你記得台灣有多少種水稻?多少種鳳梨?多少種荔枝?多少種西瓜?台灣的農民幾乎是政府與研究單位研發新品種的試驗品,但主事者從不思索如何將台灣農產品好好整合行銷到全球。
台灣有亞洲品質最整齊的水果,台灣應該可以效法紐西蘭奇異果的行銷模式,先在真正著重品質的日韓市場,從生產履歷開始,建立台灣的品牌。其實,在蔣經國摧毀台灣青果運銷合作社的「剝蕉案」前,青果社的整合行銷香蕉模式以及將利潤回歸到蕉農身上,減少中間剝削,如同紐西蘭奇異果農般的做法,就曾經是很成功的模式。
因此,在吳振瑞得罪國民黨黨國要員,青果社被摧毀之前,誰說台灣做不到整合與行銷?現在,在馬英九缺乏戰略與戰術的全力傾中貿易政策下,香蕉王國,早就變成了香蕉亡國了!!